上海小资PK北京小众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而小资就是小资,本色的、纯真的就像愤青就是愤青。穷得只剩下玩儿酷的份了。愤青在北京叫“粪青”,在上海不就是痴头怪脑的“文艺小青年”?尽管跟愤青比,小资们表面光鲜些,活法矫情些,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人,有梦有趣无钱无用。
  
  
  在哪儿都有只喝咖啡不喝水或者只喝茶不喝饮料或者只喝水不喝啤酒的,这样的鸟人,在上海会被当作是“小资”,到了北京就有望进入“小众”的阵营。小众就是小众,就不是小资,小资是时髦是跟风是抱团是在人群中靠发现彼此的那些个共同点而互相激励共同得意。小众就是不想让任何其他人跟自己活成一个模样,就是不想让乌泱泱一堆人都喜欢自己。所以明明是“大众情人”的老徐却坚持说她拍的《梦想照进现实》是“小众电影”,因为这在北京就意味着即便不叫好也不叫座总还不至于挨板儿砖拍。
  在对平庸共性极度审美疲劳之后,小众姿态呼之欲出,特别是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审美选择上,少数人肯定要甩开多数人,进入自己的系统王国。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盲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装逼。
  小众很容易被大众说成是在装逼,小众非常的无所谓,人一旦混成千锤百炼的小众,从此便一往无前。王朔之流就是小众里的精英,小众里的精英难免就带有“我是流氓我怕谁”里那个流氓的腔调。有道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鸦的。王老师自己不肯承认自己小众,称自己是大众,是基群(基本群众),是毛泽东的孩子。你听见现在哪个老百姓是这么定位自己身份的?没有吧,可见王老师还就是个典型的小众。
  小资就脆弱得多,小资心里头还是满载着能被人理解被人效仿被人追捧的期望。比如,有个匿名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世界上有两种装逼,一种是浅层次装逼,那就是路人皆知的装逼,谁都看得出来你是在装逼;还有一种是深层次装逼,那就不是人人都能识破的了,需要深层次的愤青才能揭穿,而你就是后一种装逼”。我看了以后感到郁闷,委屈程度犹如屈原,因为屈原其实是被同类给害死的。这位深层次愤青把我错判成了小众,因为只有小众才特乐意装逼。而小资就是小资,本色的、纯真的就像愤青就是愤青。穷得只剩下玩儿酷的份了。愤青在北京叫“粪青”,在上海不就是痴头怪脑的“文艺小青年”?尽管跟愤青比,小资们表面光鲜些,活法矫情些,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人,有梦有趣无钱无用。
  而小众的前提恰恰就是“资本”。几年前,海岩趁着天不下雨把他昆仑饭店的“上海餐厅”重刷了一遍,将饭菜价格翻番五倍,就为了刻意挡住一拨人,其中也包括望八十块钱一杯的卡普奇诺兴叹,“心比天高,钱比纸薄”的小资。北京张自忠路3号“瑞府3号”的老板李亨利有天对我说:你看我这雕梁画栋、庭院深深的气派,应该知道该带什么人来,不该带什么人来了吧。我听完再不敢看他墨镜后的眼睛,心想我就是头一个不该来这儿的,因为我是小资啊。
  小资、小众共同的对立面是“大众”。两者共同要坚守的就是那种拒人民于千里之外的姿态,再精确一点,是叫做“姿势”。一种姿势来到我们身上并感染了我们的方式,姿势便成为方式的标本。作为一种抵御和疏离大众的姿态,这种姿势的确难以摆得精确,比方所有的时尚杂志为了满足小资的情调,一如所有的小众书刊为了印证另类的标准,在话题的选择上就要尽量远离超女快男一类,中国的有闲阶层、品位阶层就应该拒绝大众娱乐途径,这是定论。就比如我,其实去年也没少看超女,但那是为了各类有我出现的谈话节目里嫁接话题的需要,不是我真的想看。
  我们家上海老宅后弄堂口的那条路也叫张自忠路,现在已归属新天地三期。真正的上海小资是不去新天地这种港巴台巴旅游团大呼小叫的地方的,他们有自己悠然自得又所费不多的私密空间、隐居乐园,以抵抗过度性文明与习惯性愚昧的双重夹击。小资避谈金钱的功能,这在上海这样一座物欲横流的城市里是不容易的一种虚荣,就像小众避谈俗世的成功,这在北京这样一座势功皆利的城市里也是挺欠抽的一副德性。
  我这一个多月以来在北京东北角一个只有150个座位的高端小剧场演出音乐剧脱口秀。生平头一遭,主办方想要去开拓一下小众市场。因此,他们投小众所好地列出了若干看演出的先决条件,一,必须驾车前来,且二十万以下的经济适用型不给停车证;二,票价平均高出市场价两倍,且绝对不赠票不打折不团购;三,听不懂的请不要来,花十倍的钱也不会让你进去,等等。
  这又要最好又要最贵的举措一经推出,小众们趋之若骛地前来捧场。我在台上看着这些保持着同一“姿势”的小众们坐在台下礼节性地鼓起掌来,心里真高兴啊。过去教科书中老是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我现在想想,凭什么啊?我讨好群众这么些年了,群众待见我吗?群众爱戴我吗?群众用短信支持过我吗?我就不想让群众喜闻乐见了,怎么着?从今往后我就只唱小众喜闻乐见的歌,就只写小众喜闻乐见的文章了,结果说不准还真就能把“喜闻乐见”的标准给扭将过来呢!
其他文献
一个人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个地方也好,如果仅仅在名字上下功夫,仅仅讲究包装,仅仅涂脂抹粉,而不想练就真本事,那么她注定是徒劳的,最终还要被人看作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忽然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自今年6月28日起,苏州吴中区的古镇“西山”改名为“金庭”了。报道说:此次改名事件一直低调进行,未向社会公布。当地的官员声称,曾与苏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召开座谈会,最后“一致通过”认为更名为金庭对西
期刊
当股民们,基民们的心随着像过山车一样的上证指数,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忧心忡忡时,另一群彩民们则抱着各自不同的心态,做着迷茫但甜蜜的美梦,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释放着爱心。    上海福彩,二十年发展前进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就开始尝试发行彩票和奖券。在早期,对彩票开不开放,开不开禁这个问题是颇有争议的。福利彩票,由于它带有赌性的“缺陷”,还在“胎盘”中时,就备受人们质疑,1987年,它诞生了,一
期刊
有人说,今天的时代,就是一个忽悠时代,今天的文化,就是忽悠文化。  这话虽偏激,但细想也不无道理。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满了忽悠。忽悠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生活方式。  有内涵的忽悠是真本事,你说你的东西有道理,他相信了,你就把他忽悠了。忽悠是让人心甘情愿的相信,是娱乐,是某种手段或策略,达到某种商机和目的。  “忽悠”的是与非暂不下结论,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别在忽悠热潮中迷失,别被忽悠手段所利用。对于忽悠
期刊
一个私性体验的女性主义异域读本    翻开《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一个移居温哥华的上海女人在坦诚剖析移民心路,那细致入微的情感体味,真实坦白的生活经验,那幽默诙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比较……酸甜苦辣尽在字里行间。《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是宇秀继《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之后的以北美生活为背景的非常私性体验的女性主义的异域读本,呈现出当代中国都市时尚的知识女性移居他国的另一种心态与生态。  该书从一个女
期刊
在母亲一辈人的嘴里,在老上海的历史中,李香兰一向是一个传说。美女、歌手、电影明星、间谍,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她的经历注定了她一生的跌宕,如果她不是生得那样的美丽。  读张爱玲的最后一本书《对照记》,不期然间,读到李香兰。张爱玲参加1943年的游园会,她用祖母留下的一床被面,按照炎樱的设计,做了一件连衣裙,米色薄绸上洒淡墨点,隐着暗紫凤凰,比如穿了故宫的一幅古画在身上。遇见影星李香兰(日本人
期刊
台风在很多年前登陆这座城市的时候,似乎是比较温和的,不那么气势汹汹长驱直入,而常常是在海上拐了个弯以后在黄浦江边徜徉,于是,倒成为夏日里的一种盼望,换换凉爽的口味,仿佛炎热无可奈何地停顿下来,让位于台风刹那间的风光。  台风总是让你有所准备的,它还在洋面上兴风作浪时,城里的气象预报就呼啦啦报告了,云气渐渐聚集成老气横秋的颜色,好像满腹心事无处诉说的样子,一不小心就会涟涟涕下的意思,弄得我们小老百姓
期刊
读初中时,我的中学就在四川北路上。午休时,同学们常常三五成群相约外出散步。由于我的很多同学是毕业于虹口区三中心小学的,而那所学校正在山阴路上。于是,大家走着走着,就会不由自主来到山阴路。同学们看看自己当年埋头苦读的地方,而我,也就随之闲散地漫步在山阴路上。  听年长的大人讲,山阴路的前身在当年的租界里被称作施高塔路。怎么形容它呢?静谧!这也许是我们这样的孩子心里唯一能找到的上点档次的形容词了。虽然
期刊
看过《花样年华》的人大多有过错觉,电影拍的是1960年代香港的故事,但是感觉上是1940年代上海的故事,不仅房东沈太太的上海话,是浓郁的上海味道,而且还有电影里的一个重要场景,老式电梯和逼仄的楼道,曾经就是上海老公寓房子的标志。淮海路的妇女用品商店,曾经是这一段淮海路的最高建筑,也是这一段唯一有电梯的,那老式电梯和楼道,与《花样年华》中一模一样,依然还是老式的铁铰链门拉拢拉开;和平饭店保留了一个小
期刊
这世界,只要还存在财富、职业、职位、学位、门第、容貌等等的差别,灰姑娘的故事就无时无刻不在演绎。尽管会有各种版本,但核心就一个:找个称心好男人。何为灰姑娘?其实是相对的。各人价值取向不同,标准也大相径庭,有人看重金钱,有人看重地位,还有的人只看相貌。就好像在我看来当年的黛安娜是高贵的公主,但在查尔斯看来,黛安娜只是个很灰的灰姑娘。也许在乞丐眼里,屠夫的女儿是贵族公主,但在局长儿子的眼里,屠夫的女儿
期刊
傻得可爱的王达三博士说得更直白,这场架吵的是“价值和信仰的问题”,“表明态度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学术上的是非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意义。只要拥有对孔子学说的绝对信仰与服从,自己就获得了“儒教门生”的地位,同时也自动获得了解释孔子的权力。以上技术动作,用一个球类术语来说,曰“卡位”。      李零的《丧家狗》一书,近日受到所谓“大陆新儒家”诸公的猛烈攻击。“当代大儒”蒋庆则称该书“轻侮圣贤”,“儒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