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有尊严、有选择地接受护理服务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engu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年,笔者因为做日本老龄化方面的研究,每年都会去日本考察访问一些养老设施,对日本的养老护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以支持老年人自立为理念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和措施,特别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改变了过多依赖政府的传统,通过政府、社会保险和个人共同承担费用,将护理制度从社会福利制度转变为社会保险制度。
  该制度规定年满40岁的公民必须加入并缴纳护理保险费,以解决年老后的看护问题。
  参保对象分为第一号参保人与第二号参保人,第一号参保人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二号参保人为40~65岁者。享受护理保险服务须等到65岁以后。但对于不满65岁且加入护理保险的中老年人,如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疾患、肌肉萎缩性硬化症等15种疾病,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
  当参保人希望得到社会护理时,首先要向所在市町村提出书面申请,在主治医生意见的基础上,调查员会前往参保人家中了解健康状况,然后将调查结果提交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30个工作日内判定意见和护理等级会以书面形式通过市町村转告申请人。在得到认定之后,会有护理援助专业人员根据老人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对不同认定级别的参保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对认定有护理必要的参保人,以护理保险给付的形式服务,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只需负担1成,而另外9成由保险负担。
  几种护理服务类型
  目前,日本对老年人有以下几种护理服务类型。
  一是上门护理,也有人称作“访问护理”。着重针对那些医疗护理需求量相对较少、主要需要身体护理的老人。由相关福利提供机构派出家庭护理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洗浴、如厕、进食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护理服务。如果老人家中无洗浴设施,流动的沐浴车会上门为家中的老人提供入浴服务。其他的一些项目还包括配餐及提供饮食服务,协助更衣,帮助从事打扫居室、洗涤以及购物等家务。
  二是日间照护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主要针对65岁以上行动不便、具有某种身体障碍或者精神障碍、难以进行日常生活的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多建在市民生活区,配备可升降轮椅的汽车,早上将老人从家中接来,接受日常的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及护理预防服务,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傍晚再送回去。
  富山县一家日间照护中心开创了一种将老年人、残障人士、自闭症儿童和残障儿童等各种需要帮助的群体在一个空间进行服务的模式。老人们白天来机构里聊天、看电视,接受洗澡、剪指甲、按摩等护理,天气好的时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出去散步、晒太阳。一些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还会做一些简单的农业劳作。这家日间照护中心因为有孩子的加入而避免了全都是老人的沉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心情愉快,孩子也能受到老年人的关照。这种洋溢着家庭般轻松、和谐氛围的日间照护中心模式正在日本被推广。
  三是短期入住型机构,以三个月为限,指老人家庭因紧急事件或出去旅游度假,而在短期内无法照顾的老人,可以暂时将老人托付给能够提供短期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同时,老人的家庭成员也能有一段休息和放松心情的时间。
  四是长期入住的养老护理机构,包括特别养护老人院、老人康复医院、养护老年公寓、老年痴呆症患者共同生活护理设施等。其对象为一些因常年体弱生病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人又不能长期进行照顾的老人。为老人提供3个月以上的日常生活起居、心理健康辅导、日常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笔者参观了几家养护老年公寓,居住者都是患痴呆症的老年人。为了让老人记住自己的房间,门上画了各种颜色的花,房间的名字就是以花的名字命名的。客厅、厨房、餐厅的墙壁涂有不同的颜色,非常活泼。
  在熟悉的社区里接受护理
  近年来,一种将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结合在一起的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受到民众的欢迎,即将上门护理、日间照护与短期入住设施的“短托”组合和一起,大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圈内,有些是由普通民宅改造而成。
  日本的养老护理机构,有的是市场化运营,也有的是政府委托运营。一般来讲,企业性质的机构收费较高。目前,社会福利法人运营的养老护理机构占据相当比例。一些条件好、收费合理、服务上乘的机构也是一床难求。
  目前,从事护理工作的以中年女性为主,一些养老护理机构的创立者、机构负责人都是女性。她们中大多数以前曾在医疗机构或福利机构从事过护理相关的工作,或是在家中有过护理老年人的经验。像“互助佐贺”的创始人西田京子曾从事志愿者活动20多年,参与过对智障者的支援活动,在她50岁那年,认识到现行福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于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社会福利。在“福利不仅仅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事,还关系到社会每个人”的想法下开始创业。“大家来此集合吧”的负责人佳代子也曾有多年的福利工作经验。她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感受到民众对护理的印象大都是冷漠、阴暗、病痛、悲伤、无奈,她也时常听到一些老人感叹“希望能死在自己家的榻榻米上”。于是她立志要开办一家有笑声的、明亮的、温暖的养老护理机构。这一养老机构20多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她一步步的追梦之路。
  在参观访问日本护理机构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深爱养老事业的经营者。他们有着明确的护理理念,并将自己的想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机构护理越来越人性化。他们在服务上精益求精。有一家护理机构为了让机构内空气保持清新,除了开窗换气外,规定老人换下的尿不湿、排泄物要放置在朝向院子的门外的垃圾桶并及时清理走,不允许通过室内或走廊。
  日本对护理服务的人才要求较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还要经过面试和口试。那些性格开朗、温和、说话和气、待人友善的人才容易被录取。目前,由于工作强度大,经常有夜班且收入又不高,护理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责编:萧茵)
其他文献
“扶老人险”是一个商业运作成功案例,从社会聚焦的热点入手,无须太多产品宣传。该险种的出发点是从法律层面解决纠纷,降低了维权门槛,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有一点积极作用。  但是,一旦面临“被讹”“碰瓷”,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恐怕不够,一旦败诉,对被扶老人的赔偿金也不在保险理赔范围内。现如今我国商业市场的开发程度不断提高,新型的商业保险的出现是必然的,而过度解读明显是不必要的。  解决“扶不扶”的问题,还要
期刊
年轻时忙于工作、照顾子女,退休后环游世界,是许多人的梦想。有人不想伤脑筋,参加旅行团、搭游轮;有人参考联合国景点推荐,深度旅游;有人追逐各国道地美食;也有人结合兴趣,增添乐趣。这些热爱旅游的银发族又有怎样的个中甘苦呢?  跟团游结识好朋友  邱金花今年66岁,学历只有小学毕业,如今足迹已遍布近30国。她自嘲“没读万卷书,已行万里路”。  过去与丈夫经营修车厂忙着赚钱,产生“浪迹天涯”的念头,是因为
期刊
2013年9月19日至11月1日,我与妻赴美旅游近一个半月,期间看望了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熊存瑞。他和我既是北京沙滩中宣部大院发小,也是北京景山学校校友和考古研究所同事。  老熊的年轻时代  熊存瑞从小稳重有主见,做事有毅力,十四五岁时院里孩子已叫他“老熊”,要知道当时连他老爸都还没人称“老”。1968年初中毕业,我到北京车辆段当木工,老熊去云南景洪东风农场做了军垦战士,在西双版纳刀耕火种,
期刊
大多数老年人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可以回忆的东西很多,但有时候真正提笔要写回忆录的时候,却往往没有一点头绪,不知道如何动笔。  笔者退休十余年,一直从事报告文学和回忆录的创作。在我看来,回忆录的“重构”与小说的“虚构”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分,回忆录是从记忆里寻找真相,怎样写好回忆性文章,仅就个人体会简单谈谈。  首先静下心来。写回忆录要有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放下一切烦心琐事,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安静
期刊
丁老师:您好!  我最近有点烦,想和您念叨念叨。我只有一个儿子,已成家,按说我该省心了,但他却让我操碎了心。就拿两个月前的事说吧。我给他打手机,一连好几天都不通。我非常奇怪,就到他家去看,这一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看门的竟然是一个陌生人。我问:“你是谁?怎么会住在这儿?”他说:“这是我的家,我新买的房子,我不住这儿住哪儿?”我蒙了,一时哑口无言。  我丈夫赶紧联络亲家,这才知道这小两口投资作生意,
期刊
11月13日, 2015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社会各方力量为“养老难”这一大城市病,开出自己的药方。  11月13日,2015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养老是当下社会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北京市在养老方面一直先试先行,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将继续支持社会力量对养老床位的投入,以满足社会需求。但我们不再将重心只放在床位数的增长上,而是在增
期刊
写这个专栏之前,我早就“预谋”要谈谈死亡。现在,专栏将暂告一段落,这个话题就提上日程了。  但“死亡”是个禁忌啊!多少次,你想问问耄耋之年的父母,还有什么心愿未了,逝去之后希望怎样安葬,但你就是不敢开口。多少次,身患重病的老人想知道日子还有几何,子女们却坚定地把话岔开,“您老别这么想,您一定能康复的,您不能放弃啊!”  “死亡”像是一个有超级法力的字眼,好像一经出口就会雾霾漫天,阴气森森,让人心落
期刊
和前几年不同,如今对于老年人的“夕阳红”,儿孙大多持支持态度,然而,老年人再婚路依然蜿蜒曲折,其中不乏心态问题。  现在的中老年人身体比上几代人更健康,看起来也似乎更年轻。他们不愿意被贴上衰老的标签,不放弃生活的激情。大量中老年人因为丧偶、离异等原因而处于单身状态,而有调查发现在50~70岁的年龄段仍有很多人在谈恋爱。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合得来的人,一起聊天、玩耍、工作。  相亲标准高,情路多蹉跎  
期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盘点了2015年最酷的21项发明。这些发明要么让人会心一笑,要么让人叹为观止,要么令人忍俊不禁……无一不生动地诠释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宗旨。  出门再也不会忘记带钥匙了 有很多人经常在出门散步时忘记带钥匙或钱包,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现在,谷歌申请了一项专利技术,在忘记带钥匙或钱包时向你发出警告,警告你的手机距离你想要带的东西(钥匙、钱包)太远
期刊
新闻看点  近来,大妈志愿者成了网络热词,北京大妈崔光英不仅是爱跳拉丁舞的大龄舞者,也是一名热爱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在浙江温州,64岁的大妈志愿者虞爱华的故事也成为当地广为传颂的佳话。她在小区对面的江心屿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里义务值班,为往来游客提供免费茶水、免费包裹寄存、问路咨询引导等各项服务。  变老,其实也没那么糟 李晓萌  今天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自愿选择做志愿者的大妈越来越多了,这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