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新闻作为地方党报的“突破口”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报改革是新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为,可以将时事新闻作为地方党报改革的突破口。这是由时事新闻在党报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的。
  在现有的新闻体制下,地方党报对地方新闻的改革面临很大阻力,而时事新闻改革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
  作为地方各级党委的机关报,地方党报的办报自主权受到较大束缚,地方各级、各部门领导对办报都有相应的影响力,办报受诸多掣肘。目前党报改革面临的最大制约并非党报自身的问题,而是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比较浓厚,传媒素养比较欠缺,对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了解不多,不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并且,从短期来看,这种制约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当前地方党报很难从根本上改变面貌的关键。
  而对时事新闻来说,由于它报道的是全球、全国性的和外地的东西,报道本身基本不涉及当地党政机关及其领导的切身利益,所承担的宣传任务也相对少一些,在党报中处于相对“超脱”的位置,故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
  时事新闻具有高度的新闻品质。办好时事新闻版,对满足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党报的社会功能,能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国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眼界日益开阔,对各国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认识日益深化,意识到国内外时事与本地新闻的联系、与自身利益的联系正日益密切。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了解本地新闻,尤其是那些鸡零狗碎的社会新闻,而是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国家大政方针、国际风云变幻,力图从宏观上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全局,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与本地新闻相比,时事新闻的选材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可供选择的余地大得多,选材更精,涉及面更广,内容更生动丰富,新闻含金量更高,具备的功能更全面。
  时事新闻具有全局性。它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密切党、政府同群众的联系,促进群众支持各级政府的工作。同时,它有助于人们了解天下大事,增长见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比如全国性的经济报道有助于人们了解全国经济形势,为股票、基金等的运作提供参考。
  时事新闻具有典型性。对国内各机关、单位和企业来说,时事新闻报道的各国政府、兄弟省市县的一些好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某地出现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没有第一时间辟谣导致局面失控)也值得借鉴,这有利于各地各部门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身工作。而对群众来说,经过精选的各类新闻可读性很强,又摒弃了琐碎和无聊的东西,值得深思和回味,能大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正因为时事新闻具有诸多优点,在党报新闻版中,时事新闻的阅读率很高,办好时事新闻版,可有力带动党报整体阅读率的提高,为充分发挥党报的功能打下基础。
  任何报纸要想发挥其社会功能,都要满足一个前提:在目标读者群中有一定的实际阅读率。不少党报恰恰存在这个问题:表面上有红头文件保证的相当的发行量,但实际阅读率不高,包括舆论引导力在内的社会功能得不到充分实现。所以,党报改革,首先要着力提高可读性,提高阅读率。
  最近10年来有关方面进行的多次调查都表明,时事新闻很受读者的青睐。例如: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2001年9月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西安六城市,就报纸影响力对1200名居民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30.74%的读者选择了国际新闻,居首位。居第二位的是国内新闻,占15.99%。①
  2007年1月上旬,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对全市18区县的2496名报刊读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和《新京报》这6家报纸中,读者对新闻关注程度的排名均为国际新闻第一、社会新闻第二、时政新闻第三。②
  所以,办好时事新闻版,是当前提高一份党报整体阅读率的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而提高时事报道的地位是新时期报纸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办好时事新闻有望促进领导干部办报理念的突破
  目前一些地方党报得不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用官本位思想指导新闻报道,内容和语言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宣传意识过于浓重而新闻意识不足,不善于将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宣传常常缺乏艺术性、让读者反感。
  比如,一些领导总以为文章写得越长、见报密度越大,宣传效果就越好。殊不知很多声势浩大的所谓战役性宣传报道,绝大多数读者对其毫无兴趣。
  时事新闻由于具备高度的新闻品质,办时事新闻版主要按民本位(就是以广大读者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来办,按新闻传播规律来办,讲究宣传艺术,能有效贯彻“三贴近”。一句话,办好时事新闻需要遵循真正的、专业的新闻理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这种理念恰恰是當下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比较缺乏的。比如会议报道,一些领导干部通常关注报道哪些领导出席、讲了什么话,有没有按“规格”报道,而时事新闻则重点关注会议提出什么与群众关系较密切的、他们可能较感兴趣的东西。
  因此,搞好时事新闻版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地方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的转变和传媒素养的提高,从而支持党报对地方新闻版的改革,并反过来促进前者改革向纵深发展,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如前所述,搞好时事新闻版的改革是党报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时事新闻版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对涉及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改革。其实,对领导同志的报道若能抓住实质性的、对地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东西,求精求短,读者是有兴趣阅读的。笔者认为,做好中央领导同志报道的改革有如下意义:
  首先,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中央领导同志的形象。对领导同志过多过长的报道不但影响宣传效果,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树立领导的形象。
  其次,有助于促进党报进一步改革发展。中央领导同志的报道做得好,有利于带动对地方领导同志报道的改革,读者也愿意看,有利于党报提升亲和力、吸引力和引导力。
  中央支持改进对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
  2003年3月,中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意见》比较具体地从五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意见要求:
  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一般不作报道。
  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到基层考察工作、调查研究和出席重要活动,由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组织报道。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活动需要公开报道的,由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发简短的综合消息,也可只在当地媒体上报道。
  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发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和出席其他文艺活动,给部门、地方的指示、批示,出席部门和地方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
  多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同日分别会见同一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议会议长或政党领袖,同一位中央主要领导同日会见多批外宾,发一条综合消息。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会见外国政府部长、议会议员、政党和团体负责人、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士的报道,要从严掌握。
  除党和国家举行的或经中央批准召开的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的会议外,会议报道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
  同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这个《意见》,要求“要按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从工作需要出发、注重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精简务实的原则”,切实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③
  地方党报要积极探索改进对中央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各级党报对各级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虽然有所改进,但总的来说,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从《意见》来看,中央已把改革对领导同志活动报道的工作,提高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密切党群联系的高度。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报纸是自缚手脚。
  如果说中央级报纸处于特殊而敏感的位置,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苦衷,改进不易的话,对地方党报来说,就要更多地从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做标题新闻的做标题新闻,不必发的不发,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探索改革对涉及中央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
  近年来,《福建日报》时事新闻版依据《意见》精神,对中央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报道内容方面,一是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会见外国政府部长、议会议员、政党和团体负责人、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士,接受国书,发贺电唁电,讲话出版等,一般不作报道;非总书记、委员长、总理和政协主席的出访、会见等,一般不作报道。二是新华社的稿子一般不全文照登,尽量只取其有实质性的、有新闻价值的、群众关注的东西加以报道,篇幅尽量简短。
  在版面处理上,如果不涉及重要的活动,通常做假头条,或放在右头,一般占一栏宽,标题不作突出处理。
  举《福建日报》2008年12月22日7版的一例:
  温家宝在北航指出(肩题)
  国家将出台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主题)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20日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完“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活动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学校的图书馆看望同学们。
  在图书馆二楼的研究生阅览室,温家宝明确地告诉大家:“同学们请放心,在就业问题上,当前我们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我们很快就会提出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包括创造条件让大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多招大学生,科研院所和学校重大科技专项以多种方式吸收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充实一线工作,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搞好人才市场和招聘工作,各类企业要想方设法稳定在岗大学生的工作等。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这个困难。”
  新华社原稿是一條长1900字的通讯《“你们会有用武之地”——温家宝总理与北航学生座谈》。稿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总理勉励大学生投身中国制造大飞机和直升机的事业;总理指出国家将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勉励大学生增强信心、努力学习。
  我们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总理提出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很鼓舞人心,这应当是整篇通讯最突出的新闻点,而大飞机制造暂时还不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作为省级媒体,不需要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就业”这个点提炼出来,将通讯改编成一条不足300字的消息。我们相信读者对此有兴趣,也有时间看完。
  注释:
  ①杨静:《“六城市报纸影响力研究”》,《中华新闻报》,2002年4月2日。
  ②《北京晚报》,2007年2月2日。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290页。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社)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百科全说》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生活智慧脱口秀节目,在其推出的短短二季中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大众影响力。但是它作为国内首创的一档科普娱乐性节目,也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质疑。本文通过分析《百科全说》的栏目定位、传播内容、运作方式等,找出其成功之道与不足之处,希望为科普类节目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百科全说》 电视科普 娱乐化    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识的渠道呈现出多样性、快捷性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互动性和信息可自由发布等特点,网络舆论的成分和影响呈复杂化状态。如何减弱其中的消极因素,不少人提出用传统媒体引导的治理方法。对此,笔者虽不完全否定,但认为未触及问题的关键。  网络舆论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网站方发布的信息,二是网民以跟帖、评论、博客等形式发布的信息。前者是网站编辑自己采集、选取、编发出来的
期刊
摘要:信息化社会方兴未艾,各种新的传播形态不断出现,而网络杂志的发展前景令人关注和期待,随着网络杂志的发展。其现行的弊端日益彰显,盈利模式令人堪忧,而在崇尚个性化的现代社会里,提供个性化服务无疑成为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网络杂志 营利模式 个性化服务    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业
期刊
目前,中国有3000多个电視频道,频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省级卫視在众多电視频道中作为地区电視媒体的龙头作用越来越凸显。2002年至今,省级卫視在35个城市的收視份额逐年增长,在2009年1~8月。省级卫視的累计时长份额达到24.59%,较2002年增长了71.5%。2007年,由央視卫星频道和31家省级卫視组成的国内卫視频道产业群加速了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进程,对受众、节目供应渠道的争夺日趋激烈
期刊
“那一瞬间”:《新年献词》的时间与生活辩证法  从1998年起,《南方周末》都会在年终特刊的第一版显著位置献上自己的新年献词,这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又是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其中许多语句脍炙人口,成为经典,这些语言充满感染力,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天悯人,时而富于理性与建设性。1999年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文中大量出现阳光、温暖、希望等字眼,让人们看见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南方周末》,在新的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国各大卫视都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话题不断,节目收视率火爆上升之时,河南都市频道的情感密码《非诚勿扰》栏目也悄然进入了观众视野,并在网上引起了对节目内容的激烈争论。  本文试着仅从女性主义视角浅谈电视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栏目在单纯地满足电视观众猎奇的心理需求之外,潜意识里还强化着这样一个概念——女性天生就是男性的“他者”。在日渐兴起的
期刊
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新闻媒体不仅要积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鲜事。而且要用科学
期刊
摘要:本文搜集了有关“窦唯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旨在从窦唯事件的报道和评论的文本分析出发,透视众声喧哗后的问题,并力求给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窦唯事件 媒体能动性 传媒立场 传媒圈    窦唯事件,在当年媒体十大事件中被学者陈力丹列为第三。他这样描述窦唯事件:“北京媒体报道中有意无意地把窦唯描绘成一个‘孤独、落寞、精神有问题的纵火犯’;5月19日,喧嚣了近十天的‘窦唯事件’告一段落。”喧嚣中
期刊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听我们向茶馆的服务员指名道姓地要新上市的顶尖龙井,范老打岔说:“不要这么客气,我本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头。”接着又给我们解释,说他很
期刊
新闻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新闻职业是一种神圣光荣的职业,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我们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于1991年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协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并历经数次修改。2009年11月9日,最新修订的《准则》指出: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