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对人文素养重视不够、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结合当代省属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发展的现状,提出建立以文学、文化课程为核心的省属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希望对我国高校开展英语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省属高校英语专业 核心课程体系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13-02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纷纷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校逐渐削减文学课程,增加“实用”课程模块。这样的课程模式在某些院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大部分综合大学的省属高校由于资源与条件的限制,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果。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语言文学专业。因此,高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应该重视的是语言文学教育而非单一的语言教育。那么,如何建设省属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值得英语教育者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一、我国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现状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思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当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与文化修养。但长期以来受语言工具论的影响,我国英语教育把教学重点都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上,而忽视了英语的文学特性。为了达到该目的,许多综合大学纷纷削减文学课程,增加“實用”课程模块。现行的英语核心课程体系整体上受到2000 年颁布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2000 大纲》)和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2012 英专规范》)两份文件的影响,但各个高校针对自身的特色稍微有所调整。
二、對我国综合大学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也因培养的人才未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受到了大众的质疑,甚至引发人们对于英语专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如果不明确英语专业内涵,不确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规范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社会各界对英语专业与英语教学的认识误区会不断增多,从而影响英语乃至外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一)人为地分割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
由于缺乏对技能课和知识课内在联系的认识,且长期受到语言工具论的影响,英语专业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0 大纲》规定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2012 英专规范》减少了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规定,但仍将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分隔开。从湖南省四所省属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如表1),专业技能课的开设基本在前三年,而专业知识课则贯穿了大学整个四年。ABCD四所高校开设专业知识课程的数量均高于专业技能课,但结合A、B、D三所高校英语开设的专业技能课时比率均高于专业知识课来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未深入。此外,人文分割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并不利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表1
(二)过多地开设单项技能课程
《2012 英专规范》中提出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2],因此,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是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四所高校专业技能课的开设数量比专业知识课的开设数量少,但ABD三所高校开设专业技能课占专业课课时的比例都比专业知识课高。且过多地细分单项技能课程,不仅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三)缺乏对文学课程的重视
英语专业全称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以来,我国英语专业教育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课程上也更注重听、说、读、写等技能课程,往往忽略了文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缺乏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也缺少对外界事物的思辨能力。
三、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议
要培育出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根本是改革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要明确英语专业定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重视人文教育,以文学文化为根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3]。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关注新兴行业所需要的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更新课程内容。
(一)整合单项语言技能课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很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人为规定开设的听力课和口语课,未能充分利用当今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4]。英语专业学习中可以将多个单项语言技能课整合成一门综合课程,根据各个课程的内部逻辑结构,联系相关课程理论,合理开设英语专业核心课程。
(二)开设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
借鉴港台地区的课程设置经验,内地高校在开设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时有必要适当减少技能课,而将技能知识融入专业知识课程。[5]这种将专业知识课与专业技能课融合成一节课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提升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的地位
如今缺乏较高人文素养和较强思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容易使学生重模仿、记忆、背诵等机械脑力劳动,忽视思维发展,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6]。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较强思辨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就要提高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地位。因此,高校可以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国家概况等文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此外,在课时上也要有所重视。
四、结语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就要从改革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始。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整合单项语言技能课,开设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 外语界,2014,(03):2-11.
[2]高教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推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Z].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常俊跃,赵永青,赵秀艳. 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核心课程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6:933-940.
[5]常俊跃,赵永青. 学生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语言”融合的课程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1):13-17+73.
[6]黄源深.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11-16.
【关键词】省属高校英语专业 核心课程体系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13-02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纷纷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校逐渐削减文学课程,增加“实用”课程模块。这样的课程模式在某些院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大部分综合大学的省属高校由于资源与条件的限制,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果。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语言文学专业。因此,高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应该重视的是语言文学教育而非单一的语言教育。那么,如何建设省属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值得英语教育者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一、我国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现状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思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当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与文化修养。但长期以来受语言工具论的影响,我国英语教育把教学重点都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上,而忽视了英语的文学特性。为了达到该目的,许多综合大学纷纷削减文学课程,增加“實用”课程模块。现行的英语核心课程体系整体上受到2000 年颁布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2000 大纲》)和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2012 英专规范》)两份文件的影响,但各个高校针对自身的特色稍微有所调整。
二、對我国综合大学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也因培养的人才未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受到了大众的质疑,甚至引发人们对于英语专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如果不明确英语专业内涵,不确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规范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社会各界对英语专业与英语教学的认识误区会不断增多,从而影响英语乃至外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一)人为地分割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
由于缺乏对技能课和知识课内在联系的认识,且长期受到语言工具论的影响,英语专业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0 大纲》规定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2012 英专规范》减少了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规定,但仍将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分隔开。从湖南省四所省属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如表1),专业技能课的开设基本在前三年,而专业知识课则贯穿了大学整个四年。ABCD四所高校开设专业知识课程的数量均高于专业技能课,但结合A、B、D三所高校英语开设的专业技能课时比率均高于专业知识课来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未深入。此外,人文分割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并不利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表1
(二)过多地开设单项技能课程
《2012 英专规范》中提出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2],因此,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都是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四所高校专业技能课的开设数量比专业知识课的开设数量少,但ABD三所高校开设专业技能课占专业课课时的比例都比专业知识课高。且过多地细分单项技能课程,不仅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三)缺乏对文学课程的重视
英语专业全称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以来,我国英语专业教育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课程上也更注重听、说、读、写等技能课程,往往忽略了文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缺乏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也缺少对外界事物的思辨能力。
三、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议
要培育出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根本是改革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要明确英语专业定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重视人文教育,以文学文化为根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3]。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关注新兴行业所需要的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更新课程内容。
(一)整合单项语言技能课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很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人为规定开设的听力课和口语课,未能充分利用当今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4]。英语专业学习中可以将多个单项语言技能课整合成一门综合课程,根据各个课程的内部逻辑结构,联系相关课程理论,合理开设英语专业核心课程。
(二)开设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
借鉴港台地区的课程设置经验,内地高校在开设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时有必要适当减少技能课,而将技能知识融入专业知识课程。[5]这种将专业知识课与专业技能课融合成一节课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提升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的地位
如今缺乏较高人文素养和较强思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容易使学生重模仿、记忆、背诵等机械脑力劳动,忽视思维发展,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6]。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较强思辨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就要提高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地位。因此,高校可以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国家概况等文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此外,在课时上也要有所重视。
四、结语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就要从改革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始。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整合单项语言技能课,开设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 外语界,2014,(03):2-11.
[2]高教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推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Z].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常俊跃,赵永青,赵秀艳. 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核心课程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6:933-940.
[5]常俊跃,赵永青. 学生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语言”融合的课程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1):13-17+73.
[6]黄源深.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