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千余年来,诸葛亮在历史题材的小说、诗歌、表演中一直备受推崇,人们尊其为智慧的化身、治世的能臣。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蜀汉大臣。而要了解最真实的诸葛亮、要了解诸葛亮形象演变的原因,都必须回归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展现出来的历史形象。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诸葛亮;演变
  作者简介:计智勇(1986.12-),男,回族,河南南阳人,本科,研究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曾任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丞相,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等。他为报刘备三顾之恩遇,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更是折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贤臣、智慧的化身、近乎半仙等等,人们对诸葛亮的尊崇在不断刷新。无论是文人骚客笔下的诗歌散文还是街头巷尾大家喜闻乐见的章回小说、戏剧演绎,诸葛亮都是不可或缺的主人公。因此,大众对诸葛亮也显得格外的熟悉、亲切。但纵观整个三国的正史,诸葛亮也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大臣出现,诸葛亮的文学形象和真实形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对于诸葛亮的研究是人们研究三国历史的必然,但诸葛亮的形象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一直在发生变化,追根溯源的从头进行研究也是本文的要义。
  1、《三国志》记载中的诸葛亮形象
  陈寿所著《三国志》属于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主要记录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一些重要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一直被史学界推崇为研究三国历史最好的史学资料。南朝时期的刘勰对《三国志》更是推崇直至,称其“文质辨洽,荀、张比之迁、固,非妄誉也。”《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却是魏、蜀、吴各自著书,诸葛亮更是单独做传,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1.1王佐之才
  诸葛亮生活的东汉末年正是国家大分裂、诸侯割据争地盘最激烈的时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方面显示出了当时社会的凋敝,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強烈不满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并不是自身傲慢,而是来自于十年躬耕造就的坚强意志和十年博览群书对自身才干的提升。正因为此,庞德公称其为“卧龙”,司马徽则推崇其“俊杰之士,有伏龙、凤雏,”徐庶才敢极力向刘备推举其辅佐之。诸葛亮的王佐之才毋庸置疑。
  1.2文武兼备
  《三国志》之所以对诸葛亮单独列传,不仅仅是因为其为蜀国丞相,也在于其文武兼备、谋略长远。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场考验便是曹操收降荆州进而南取东吴,诸葛亮在此万般危机之时促进孙吴联合,最后大败曹操;虽然东吴夺取荆州之后刘备伐吴,两家联盟破裂,但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便立马恢复了两家关系,使得曹魏不敢对两家动武。尤其是孙权称帝之时,诸葛亮肯放下汉室正统,对其称贺,都表现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虽然《三国志》未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做过多记载,也只能说明其军事才能不如政治才干一般卓越,却也不能抹杀。“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说明平南艰险,突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发明诸葛连弩、木流牛马更可为当时奇才,病亡退回汉中之后,司马懿巡视蜀军军营也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但数次北伐最后无果而终,也只能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却非卓越。
  1.3忠义贤臣
  汉武帝当政之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的便是众所周知的“三纲”,而“三纲”之首便是“君为臣纲”,诸葛亮奉行儒家思想,自然被忠君的教化熏陶着,也使得他的身上表现出浓厚的忠君思想。
  诸葛亮出茅庐之后,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的发展战略,阻挡了曹操的吞并之心,也取得了最终的根据之地。故而,刘备临终之时才会放心地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许诺可以取代刘禅。自出茅庐,至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共计27年,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之所以备受人们尊崇,很大一方面也在于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2、笔记小说中的诸葛亮形象
  《三国志》可谓是当下人们了解三国历史最重要、最准确的文献,但魏晋之时,文学界和民间流行的笔记小说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记载。《语林》曾对一场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战记录道:“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观武侯素舆、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军……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这则故事与《三国志》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其衍生了原文的记载,首次展示了诸葛亮的着装打扮,这也显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形象的美好想象。合理的想象丰富了诸葛亮的形象,却也在尽量真实地展现诸葛亮本身,致使衍生之后的很多故事为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等文学著作塑造诸葛亮的形象提供了素材。
  3、诸葛亮形象演变的时代背景
  《三国志》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当时都被称作是研究三国时期的最佳史料,但到了东晋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促进其形象的演变,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诸葛亮一直被人们尊为贤相,晋朝昙花一现,社会重归战火,人们开始怀念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的井井有条;另一方面,裴松之在对《三国志》做注解时插入了很多个人的看法,而其个人是比较推崇诸葛亮的;最后,诸葛亮的悲剧人生与魏晋南北朝整个时期的悲剧基调吻合,能让人们不自觉地把二者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于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之浅析[J].黑河学刊,2009,(12).
  [3]刘绪东.论诸葛亮的悲剧人格现[J].现代阅读,2011,(11).
其他文献
摘 要:《红楼梦》是我国伟大的经典之作,传承了很多文化,对它的研究成了一门显学,作者曹雪芹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意识,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充满了觉醒意识,这一点在当时社会难能可贵,值得研究。  关键词:平民意识;女权意识;宇宙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2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
摘 要: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体现自身的智慧,并能够最终彰显出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发展成果,其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属于一种极富有价值的文学类型。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当代价值;发挥路径  作者简介:尤蒙玥(1997-),女,四川成都人,现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写景时几乎不加任何的修饰,只是将眼前景物细细描绘出来,甚至是简单地排列出来,隐去了主观的抒情和一己的评判,也隐去了写景的主体本身,这使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一种鲜明的“隐匿性”特征。然而,这种“隐匿性”的描写看似隐匿了一切,实际却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不明则明”的效果。本文试从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隐匿性”描写的表现出发,探究这种描写特色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隐含的多重意蕴。  关键词:王维;山水
摘 要:“理一分殊”是李侗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在延平看来,“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一方面标识着儒者与异端之分;另一方面也是学者须著力下功夫处。  关键词:理一分殊;延平;朱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理一分殊”四字原是程颐在《答杨时论西铭书》中提出的:“《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初一大词人,在清初的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主情,满含着感伤的情调。词由心生,笔者主要结合他的部分词作来浅析其性格特征。  关键词:纳兰性德;诗词;性格特征;伤感多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披览《纳兰词》,我们能体味到他诗词语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身心备受煎熬,怨愤幽恨,执着无奈的矛盾情态
摘 要:中国的诗词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中国古代的文人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詩篇,这些诗篇就像一颗颗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光芒四射。中国酿酒由来已久,酒在文人的生活里至关重要,酒和他们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往往借酒助兴,在神思飞扬中写下了很多诗篇。他们用诗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高洁、阔达和相思。  关键词:古代诗词;诗酒;写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