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让学生追求什么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中国青年报》8月15日刊登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的文章,讲述了他今年在上海面试“学霸”们之后的一些感慨。文中有这么一段:“学生们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样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至少是市级二等奖;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等等。在慨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她)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她)们看上去也太像了,就像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包括他(她)们在面试中的表现也很相像: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读一首诗。”
  但当问他(她)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时,有的却“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她)们,你们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告诉我,他(她)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个问题。”这不禁令我唏嘘感叹!
  秦院长的话使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另一则报道。搜狐教育4月12日《教育远离智慧和真理谁之过》一文谈到王开东老师在《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时评中选用的央视《对话》栏目中的素材:来自美国的12名总统奖获得者与来自国内的12名考入清华、北大的高中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和PK。在第一环节关于价值取向的选择中,中国孩子大多选择的是金钱和权力,而美国的孩子都惊人的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读了这段文字,相信那些有思想而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都会为我们学生的价值取向而叹惋,为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而担忧。或许有人会认为,王老师的话说得有点尖刻或者偏激,但他却说出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危机:教育远离真理和智慧是文明的倒退,长远看来于国于民都是非常不利的。虽然12名学生不能代替全体学生,但他们可都是“顶尖”学生呀。难道我们长期的思想教育没有成效?可能我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培养“学霸”上,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这不得不让人深长思之。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有心就是培养良好的心智。具体说,就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懂得如何跟人合作;就是要做一名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合格的现代公民。学知识、学技能最终是为上述一切服务的。遗憾的是,当下的教育在这方面欠缺甚多。功利主义的泛滥,使不少学生只会考试、只图分数,却远离了真理与智慧、追求金钱与权力,如此发展下去是很可怕的。我们眼下的思想教育很苍白、很僵化,往往停留在空洞说教,满足于搞运动、表决心。在我看来,必须由日常行为入手,狠抓良好習惯的养成,先从守规矩、讲礼貌、知感恩等做起,再逐步上升到学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而目前的现实是,不少学生尤其是那些“学霸”,“太完美”“太相像”,缺乏鲜明个性,没有人生目标,人格严重扭曲,言行很不真实。
  再回到秦院长说的话上来。他说:“人生需要目标,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寻找树立自己的目标。我们对人生和教育的理解太过单一,而且缺乏想象力。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成功,要比别人强,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很少告诉他(她)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源于何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此话一针见血,又十分中肯。
  他还说:“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此言极是!在懂得做人的前提下,应让每个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不是由家长专制地强加。我由衷地希望:少一点“学霸”,多一份清醒,让每一个学生能追求自己确立的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那将使人生愉快而充实。但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单靠学校教育难以奏效,必须全社会关注,从改变教育观念做起,并作长期的努力。
其他文献
高晓松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说的多好哇,其实生活有时真的很美好,处处阳光灿烂。还记得,小时候有点淘气,整天缠着爸爸妈妈要点钱,买上几本小书,所以撒子“乱七八糟”的小说都看了一些,现在还能和朋友谈起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有些优美的段子,但怎么都想不起来他的哪本小说中曾写丽江青石板路。好多年过去了,他成了别人眼中的“高富帅
期刊
读完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思绪颇有触动。或许是那目送儿女的眼睛,或许是目送父母的心结,或许是作家犀利的笔触点中读者的心田。那难以言尽的情流淌在三代人之间,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阅读《目送》,读懂幸福。  幸福不是明码标价,生活是淡淡的苦和淡淡的甜相间。幸福不是存款上的数字,在 《目送》中,我找到——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人儿
期刊
朝内大街81号,北京著名的凶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居然胜过了一些墓地、废旧的工厂而跃居京城四大鬼宅之首,可见必有其过人之处。诡异的传说背后,或许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传说一:  这幢楼是1900年左右由皇帝赐给英国人建的教堂,当时和它一起建的就是王府井的教堂,但是由于工期比王府井那座慢,后来又爆发了战争,这座就停工了。据说在此楼下曾经有一条五公里长的地下通道,可以通往团结湖,在修环
期刊
“林志贤你给我起来!”老姐的声音像在很远的地方呼喊。  好痛!耳朵突然被猛力拉扯了一下!不是一下!是整只耳朵被拉得快掉了!  “你给我起来!看你干了什么好事!”这次老姐在我耳朵旁边喊,喊得我耳朵都痛了。  我慢慢坐起来,揉揉眼睛看我老姐一大早在发什么神经。老姐穿着她的粉红色睡衣跟毛茸茸小白兔拖鞋,手插着腰,全身发抖地站在我床前。我抬起头来看她……  “哇哈哈哈……”  “啪!”脸上一阵火辣,老姐赏
期刊
           
期刊
然而,一种新的情况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一个人智商很高,情绪控制也没问题,但是面对顺境和逆境时表现会迥然不同,在面对生活时幸福感也因人而异,在面对条条框框时反应也各不相同,在与人交往时沟通也别有个性。那是什么东西在主宰人的成长、发展?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魂商”(SQ),即灵魂智慧。  曾经有一天,我给学生动情地朗诵了一首来自网络的诗《是否真爱本来的依靠》:“不问生活,我想知道,为了渴望,
期刊
当好语文教研组长  我自执教以来,在泰县叶甸中学、姜堰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俱有较长时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在叶甸中学,甚至可以说是“始终”,“自始至终”。  我认识到:教研组建设,是关乎组织日常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培养造就老师、增益学校声誉的大事;语文教研组建设,是关乎掌握语言工具、提高人文素养、保证教育质量、并使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大事;名校教研组建设,是关乎弘扬名校传统、发展学科优势、承担时代使
期刊
余一鸣,南京外语学校教师,中国作协会员,省市作协理事。著有长中短小说书十本。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作家》等发表小说逾百万字,获人民文学奖和两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南京金陵文学奖,获《人民文学》和《小说选刊》、《创作与评论》年度奖,获《中篇小说选刊》和《北京文学》双年奖。小说数次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 被转载选载有六十多次。  读小学三四年级时,文革尚没结束,偶然从角落里找到一套《红楼梦》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我宣布,我吃素了,这个决定是自然而来的。没有宗教的信仰,没有医生的强制,也没有教育的由头。  凡事都有个源头原委,尤其是做教育的人,喜欢归纳总结,喜欢理长论短。各种吃素的问题不一而足,扑面而来,实际上真的是没有仪式,没有抬头,也没有另起一行,就是背向着那曾经习惯了的鱼鳖虾蟹鸡鸭猪狗,真正地离开
期刊
人物简介  徐建文,1969年生,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研先进个人。  清晰记得,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朋友送来一本《初等代数》,让我在阅读大量连环画的同时,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时的我,万万没想到,数学,会成为我以后生活的重要部分。  阴差阳错,师范毕业那年,我回到家乡淼泉,教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