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良好的学习情境,会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者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以此来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觉参与,帮助学生学习。
比如,笔者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由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入,再配以古代山水画,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诗与山水画的关系,理解了山水画的意境美。为了使学生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让学生比较排笔与毛笔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运用排笔和毛笔分别临摹中国古代绘画,从中体会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魅力。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需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设置出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2 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课堂教学的结构不能只按一种传统的模式,即先讲后画。有些课可以安排先画后讲、边讲边画、边画边讲,老师设问学生解答,学生自学老师总结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解问和自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种形式。例如,以写生为目的的分组教学形式,以创作为内容的分散、竞赛等形式。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采用组织观赏、欣赏、外出写生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研究和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都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和探究、创造精神,创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环境。为了调整好课内外的教学结构,优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参与社会艺术实践的条件,学校可以组织网络校本教研,每位老师都在网络上开通博客,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心得与体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等等。一方面提高同行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里面畅所欲言、汲取丰富的课外知识。
3 从写实性教学向表现性教学靠拢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当提倡中学生发挥艺术直觉,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进行扩展与延续,让学生在“创作式”的作业中完善造型技能和提高审美素质。与传统的写实造型教学相比,表现性美术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这一宗旨和要求,其借助客觀形象强调主观感受,要求学生用最基本的美术技能结合自己的个性思维去观察对象,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与创造,抓住特征,夸张、超现实的表现,把与对象有关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或自己与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在创作中表现出来。
传统的写生课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地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透视等客观属性,塑造出精确、完美的形体。而实际上,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思维方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写生作业中,如果让学生在抓住事物特征的同时,进行大胆地取舍、夸张与变形,留给他们更多的表现空间和契机,充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那么就会使作品蒙上浓厚的艺术情感和趣味。因为中学生的天真好奇心使他们在表现物象的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容易联想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通之处,然后进行艺术加工与发挥。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客观对象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力与绘画能力同时进展。
4 结合其他学科,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知识面是一张网,各学科不应独立存在,而应环环相扣。这样,学生的知识网才会更牢固结实。如何将各科知识贯通于美术中呢?如利用数学课中学过简单几何图形,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将几何图形有机地搭配成画。语文课也可入画,独开一葩的中国画就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学生学过的语文课中不乏美文、美诗。
如鲁迅的《少年闰土》,教师与学生如果没有绘画基础,是很难理解此文的精妙之所在,鲁迅简直是以画家的眼光在捕捉美,用画家的笔在描绘美了。反之,也可以将诗或文入画。这样的美术指导课,不仅能巩固学生学过的其他科目的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作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美术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良好的学习情境,会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者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以此来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觉参与,帮助学生学习。
比如,笔者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由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入,再配以古代山水画,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诗与山水画的关系,理解了山水画的意境美。为了使学生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让学生比较排笔与毛笔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运用排笔和毛笔分别临摹中国古代绘画,从中体会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魅力。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需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设置出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2 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课堂教学的结构不能只按一种传统的模式,即先讲后画。有些课可以安排先画后讲、边讲边画、边画边讲,老师设问学生解答,学生自学老师总结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解问和自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种形式。例如,以写生为目的的分组教学形式,以创作为内容的分散、竞赛等形式。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采用组织观赏、欣赏、外出写生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研究和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都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和探究、创造精神,创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环境。为了调整好课内外的教学结构,优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参与社会艺术实践的条件,学校可以组织网络校本教研,每位老师都在网络上开通博客,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心得与体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等等。一方面提高同行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里面畅所欲言、汲取丰富的课外知识。
3 从写实性教学向表现性教学靠拢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当提倡中学生发挥艺术直觉,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进行扩展与延续,让学生在“创作式”的作业中完善造型技能和提高审美素质。与传统的写实造型教学相比,表现性美术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这一宗旨和要求,其借助客觀形象强调主观感受,要求学生用最基本的美术技能结合自己的个性思维去观察对象,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与创造,抓住特征,夸张、超现实的表现,把与对象有关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或自己与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在创作中表现出来。
传统的写生课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地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透视等客观属性,塑造出精确、完美的形体。而实际上,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思维方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写生作业中,如果让学生在抓住事物特征的同时,进行大胆地取舍、夸张与变形,留给他们更多的表现空间和契机,充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那么就会使作品蒙上浓厚的艺术情感和趣味。因为中学生的天真好奇心使他们在表现物象的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容易联想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通之处,然后进行艺术加工与发挥。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客观对象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力与绘画能力同时进展。
4 结合其他学科,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知识面是一张网,各学科不应独立存在,而应环环相扣。这样,学生的知识网才会更牢固结实。如何将各科知识贯通于美术中呢?如利用数学课中学过简单几何图形,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将几何图形有机地搭配成画。语文课也可入画,独开一葩的中国画就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学生学过的语文课中不乏美文、美诗。
如鲁迅的《少年闰土》,教师与学生如果没有绘画基础,是很难理解此文的精妙之所在,鲁迅简直是以画家的眼光在捕捉美,用画家的笔在描绘美了。反之,也可以将诗或文入画。这样的美术指导课,不仅能巩固学生学过的其他科目的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作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美术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