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国家体委邀请号称“魔鬼”教练的大松博文对中国女排进行训练。
50年代,中国排球运动水平始终处于刚刚起步的低水平阶段。尽管各方面都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没有达到像乒乓球那样快步提高的效果。
当时,曾有人说,中国人个子矮,体质差,搞大球肯定不行。周恩来听后批评了这种看法,说:“有人讲中国大球上不去,小球要掉下来,我就不相信。日本运动员不也矮吗?他们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日本女子排球自60年代开始崛起,自1960年获得世界排球锦标赛亚军后,1962年又获得世界冠军,1964年,竟然摘取了奥运会桂冠,世界排坛称她们“东洋魔女”。
周恩来对日本女子排球的快速起飞颇为关注,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后来发现,日本女排成功的秘诀是教练大松博文实行了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周恩来就叫秘书把大松博文所写的关于排球训练的书找来摆在案头仔细翻阅。
1964年11月,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国家体委邀请大松博文率领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队——“贝冢”队访问中国。“贝冢”队访华期间,周恩来于11月25日、27日两次到现场观看大松博文对“贝冢”队队员的训练。
周恩来看到“贝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不算高,最矮的1.60米,最高的1.72米。但其训练之艰苦程度确是惊人。只见大松博文一面大声喊叫,一面抡起胳膊将球连珠炮似地扣给女队员,力度之大、角度之刁、速度之快、频率之高,都到了极限。女队员们竭尽全力,不顾伤痛,拼死倒地翻滚救球。有的队员因精疲力竭,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大松博文就把球连连向倒地的队员身上用力扣去,并大声呵斥,一直到队员挣扎着起来接球为止……
周恩来看后深有感触。训练结束后,周恩来接见了大松博文。
周恩来对大松博文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方法表示赞赏,说:“你的队伍最好的地方是训练从实战需要出发,你创造的翻滚救球,也是从这里产生的。”
大松博文十分钦佩周恩来的眼力,一眼就能看透了他训练方法的本质。
周恩来又对大松博文说:“你这次带队来,不能久留。欢迎你以后再来中国访问。”
“你来访问,我们可以学点东西。‘日纺’公司请假容易吗?"周恩来的意思是想请大松博文来中国指导中国排球的训练。
大松博文回答说:“‘日纺’公司总经理原吉平先生也在这里,和他说一说,可以请假。”
“我们也和他说一说,你来访问,我们欢迎,夫人也可以一起来。”
观看完大松博文的训练后,周恩来把体委和排球队的负责人及参加观摩训练的中国排球队队员召集到一起谈体会。周恩来说:“人家练防守,是教练员用力向运动员扣杀。大松博文打出的球,力量比比赛时的难度大多了。不然,就练不出来。他这个教练员能以身作则,带着运动员一起干。教练员参加实践这条很重要。大松博文一个人带一个队,而我们却是一大批教练带一个队。”
说着,周恩来问在一旁的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阙永伍:“你今年多大了?”
“31岁。”
“大松博文已经40岁,你比大松博文年轻。你应该提高本领,好好干。将来你训练时,我来看。”
“一定按总理的指示,努力干。”阙永伍感动地说。
接着,周恩来又指出了我国排球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日本队训练,比打比赛时还累。练习时难度这样大,比赛时就容易了。人家训练的每一手段都有实际意义。训练超过实战需要,比赛时就能过硬。你们的训练呢,第一,不能做到教练员参加实践;第二,不能为队员出难题;第三,技术不过硬。如果解决了上述3点,就差不多。我们不能学大松博文打骂运动员。但他那种严格的精神,是和我们提出“三从一大”一致的。
12月初,大松傅文率“贝冢”队赴上海比赛,然后回国。贺龙请示周恩来同意后,决定在上海召开全国训练工作会议,各省、市、自治区体委派人参加,并组织现场观摩大松博文训练,边观摩,边讨论,找各自的差距。这次会议提出整顿训练作风,反对“骄、娇”二气,要求运动员做到“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五过硬”(思想过硬、身体过硬、技术过硬、训练过硬、比赛过硬)。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对排球,而且对整个中国体育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5年4、5月间,应周恩来的邀请,大松博文前来中国指导训练中国女排。本来,大松博文这个人是很有些个性的。1960年日本女排在世界排球锦标赛获亚军,当时任日本女排教练的大松博文当场扔掉银牌,表示非金牌不拿。两年后,日本女排果然获得世界冠军,取得金牌。为此,他颇有些自负。1964年,大松博文刚到中国时,也有些傲气,甚至对中国排球的水平有点瞧不起。但自从他见到周恩来后,他对中国的态度开始改变。正如他后来回国著文所写的那样:“在中国看到一种精神,这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的精神,这一精神除了伟大之外不可能有第二种说法。”
这次,大松博文到中国来任教,对周恩来表示:要全力以赴,把训练“贝冢”队的方法全部拿出来训练中国队。
周恩来也多次接见大松博文,询问对女排的训练情况。
1972年7月,在中日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周恩来亲自批准,日本国家男女排球队应邀来中国访问。
7月22日,在首都体育馆,中国男女排球队与当时世界上排球实力最强的日本男女国家排球代表队进行比赛。周恩来亲自到现场观看,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及中国排球协会的负责人也在场。
比赛开始前,周恩来接见日本男女排球代表团团长前田丰先生。周恩来问前田丰:“团长先生,日本排球水平很高,有什么秘诀吗?你看中国排球的水平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
前田丰说:“中国队员的弹跳力和柔软性很好,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要记住对方的弱点。依我看,再有3年就可能赶上日本。”
周恩来追问道:“如果用了3年时间没有赶上,怎么办呢?”
前田丰说:“请允许我坦率地说,中国有10亿人,适合打排球的人极多。如果5年之后培养不出世界水平的强队,那就不是选手的问题,而是领导者的问题。”
周恩来的目光扫了一下在场的中国方面的几位体育负责人,说道:“请诸位好好记住团长先生的话。”
这时,运动员入场的铃声响了。现场的广播开始介绍各位参赛选手的情况。当介绍到日本选手时,她们边跑边稍停下脚步向场内观众挥手致意。这是国际比赛的一般要求。然而,当介绍到中国选手时,她们只是默默地跑着,没有—点反应。
周恩来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严厉地对在一旁的负责人说:“刚才不是说要老老实实地学习日本队的长处吗?这是在学习吗?”
有关人员不了解情况,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周恩来严肃地说:“中国选手为什么点名不应,不向观众致意呢?中国队要从头来一遍!”
这样,播音员重新介绍一遍中国选手,中国选手向观众挥手致意。
观看期间,周恩来向前田丰询问了团体队如何贏得比赛的要点,询问了日本队担任扣杀、佯攻的选手的名字,并在队员名单上画上了红圈。
比赛结束后,在回宾馆的路上,前田丰感慨万千,对同车陪同的中国排球协会负责人说:“我非常羡慕中国体育界。你们有那么热情而又有感情的总理,真幸福。再过5年中国排球走不到世界前列是不应该的。”
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中国排球的全面腾飞是在7年之后。1979年在亚洲排球锦标赛上,中国男、女排球队双获冠军。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赛中,中国女排再获冠军。此后,中国女排一发不可收地贏得了世界女排“5连冠”的殊荣。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红墙里的领袖们——周恩来实录》 主编:于俊道)
50年代,中国排球运动水平始终处于刚刚起步的低水平阶段。尽管各方面都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没有达到像乒乓球那样快步提高的效果。
当时,曾有人说,中国人个子矮,体质差,搞大球肯定不行。周恩来听后批评了这种看法,说:“有人讲中国大球上不去,小球要掉下来,我就不相信。日本运动员不也矮吗?他们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日本女子排球自60年代开始崛起,自1960年获得世界排球锦标赛亚军后,1962年又获得世界冠军,1964年,竟然摘取了奥运会桂冠,世界排坛称她们“东洋魔女”。
周恩来对日本女子排球的快速起飞颇为关注,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后来发现,日本女排成功的秘诀是教练大松博文实行了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周恩来就叫秘书把大松博文所写的关于排球训练的书找来摆在案头仔细翻阅。
1964年11月,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国家体委邀请大松博文率领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队——“贝冢”队访问中国。“贝冢”队访华期间,周恩来于11月25日、27日两次到现场观看大松博文对“贝冢”队队员的训练。
周恩来看到“贝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不算高,最矮的1.60米,最高的1.72米。但其训练之艰苦程度确是惊人。只见大松博文一面大声喊叫,一面抡起胳膊将球连珠炮似地扣给女队员,力度之大、角度之刁、速度之快、频率之高,都到了极限。女队员们竭尽全力,不顾伤痛,拼死倒地翻滚救球。有的队员因精疲力竭,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大松博文就把球连连向倒地的队员身上用力扣去,并大声呵斥,一直到队员挣扎着起来接球为止……
周恩来看后深有感触。训练结束后,周恩来接见了大松博文。
周恩来对大松博文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方法表示赞赏,说:“你的队伍最好的地方是训练从实战需要出发,你创造的翻滚救球,也是从这里产生的。”
大松博文十分钦佩周恩来的眼力,一眼就能看透了他训练方法的本质。
周恩来又对大松博文说:“你这次带队来,不能久留。欢迎你以后再来中国访问。”
“你来访问,我们可以学点东西。‘日纺’公司请假容易吗?"周恩来的意思是想请大松博文来中国指导中国排球的训练。
大松博文回答说:“‘日纺’公司总经理原吉平先生也在这里,和他说一说,可以请假。”
“我们也和他说一说,你来访问,我们欢迎,夫人也可以一起来。”
观看完大松博文的训练后,周恩来把体委和排球队的负责人及参加观摩训练的中国排球队队员召集到一起谈体会。周恩来说:“人家练防守,是教练员用力向运动员扣杀。大松博文打出的球,力量比比赛时的难度大多了。不然,就练不出来。他这个教练员能以身作则,带着运动员一起干。教练员参加实践这条很重要。大松博文一个人带一个队,而我们却是一大批教练带一个队。”
说着,周恩来问在一旁的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阙永伍:“你今年多大了?”
“31岁。”
“大松博文已经40岁,你比大松博文年轻。你应该提高本领,好好干。将来你训练时,我来看。”
“一定按总理的指示,努力干。”阙永伍感动地说。
接着,周恩来又指出了我国排球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日本队训练,比打比赛时还累。练习时难度这样大,比赛时就容易了。人家训练的每一手段都有实际意义。训练超过实战需要,比赛时就能过硬。你们的训练呢,第一,不能做到教练员参加实践;第二,不能为队员出难题;第三,技术不过硬。如果解决了上述3点,就差不多。我们不能学大松博文打骂运动员。但他那种严格的精神,是和我们提出“三从一大”一致的。
12月初,大松傅文率“贝冢”队赴上海比赛,然后回国。贺龙请示周恩来同意后,决定在上海召开全国训练工作会议,各省、市、自治区体委派人参加,并组织现场观摩大松博文训练,边观摩,边讨论,找各自的差距。这次会议提出整顿训练作风,反对“骄、娇”二气,要求运动员做到“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五过硬”(思想过硬、身体过硬、技术过硬、训练过硬、比赛过硬)。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对排球,而且对整个中国体育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5年4、5月间,应周恩来的邀请,大松博文前来中国指导训练中国女排。本来,大松博文这个人是很有些个性的。1960年日本女排在世界排球锦标赛获亚军,当时任日本女排教练的大松博文当场扔掉银牌,表示非金牌不拿。两年后,日本女排果然获得世界冠军,取得金牌。为此,他颇有些自负。1964年,大松博文刚到中国时,也有些傲气,甚至对中国排球的水平有点瞧不起。但自从他见到周恩来后,他对中国的态度开始改变。正如他后来回国著文所写的那样:“在中国看到一种精神,这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的精神,这一精神除了伟大之外不可能有第二种说法。”
这次,大松博文到中国来任教,对周恩来表示:要全力以赴,把训练“贝冢”队的方法全部拿出来训练中国队。
周恩来也多次接见大松博文,询问对女排的训练情况。
1972年7月,在中日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周恩来亲自批准,日本国家男女排球队应邀来中国访问。
7月22日,在首都体育馆,中国男女排球队与当时世界上排球实力最强的日本男女国家排球代表队进行比赛。周恩来亲自到现场观看,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及中国排球协会的负责人也在场。
比赛开始前,周恩来接见日本男女排球代表团团长前田丰先生。周恩来问前田丰:“团长先生,日本排球水平很高,有什么秘诀吗?你看中国排球的水平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
前田丰说:“中国队员的弹跳力和柔软性很好,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要记住对方的弱点。依我看,再有3年就可能赶上日本。”
周恩来追问道:“如果用了3年时间没有赶上,怎么办呢?”
前田丰说:“请允许我坦率地说,中国有10亿人,适合打排球的人极多。如果5年之后培养不出世界水平的强队,那就不是选手的问题,而是领导者的问题。”
周恩来的目光扫了一下在场的中国方面的几位体育负责人,说道:“请诸位好好记住团长先生的话。”
这时,运动员入场的铃声响了。现场的广播开始介绍各位参赛选手的情况。当介绍到日本选手时,她们边跑边稍停下脚步向场内观众挥手致意。这是国际比赛的一般要求。然而,当介绍到中国选手时,她们只是默默地跑着,没有—点反应。
周恩来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严厉地对在一旁的负责人说:“刚才不是说要老老实实地学习日本队的长处吗?这是在学习吗?”
有关人员不了解情况,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周恩来严肃地说:“中国选手为什么点名不应,不向观众致意呢?中国队要从头来一遍!”
这样,播音员重新介绍一遍中国选手,中国选手向观众挥手致意。
观看期间,周恩来向前田丰询问了团体队如何贏得比赛的要点,询问了日本队担任扣杀、佯攻的选手的名字,并在队员名单上画上了红圈。
比赛结束后,在回宾馆的路上,前田丰感慨万千,对同车陪同的中国排球协会负责人说:“我非常羡慕中国体育界。你们有那么热情而又有感情的总理,真幸福。再过5年中国排球走不到世界前列是不应该的。”
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中国排球的全面腾飞是在7年之后。1979年在亚洲排球锦标赛上,中国男、女排球队双获冠军。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赛中,中国女排再获冠军。此后,中国女排一发不可收地贏得了世界女排“5连冠”的殊荣。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红墙里的领袖们——周恩来实录》 主编:于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