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作文能力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以来,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努力下,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出现了积极的态势,有很多发展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遇到的世纪难题,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信息闭塞,地域偏远,文化生活严重匱乏,人文环境恶劣,造成民族地区中学生见识少,写作文文理不通,词不达意,条理不清,表述不明,句读不分等现象。他们的写作能力达不到社会生活所需求的最起码水平。虽国内外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经验,但具体到民族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受种种因素限制,这些成果不能很好地实施,我们需要寻找适合民族地区中学作文教学的建构、策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基于此,民族地区中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曾长期执教民族地区中学语文,对如何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作文能力,有许多想法和认识,也有一些尝试。
  一、少数民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
  1、强烈的自卑感是写不好作文的心理障碍:与学生们沟通时,就会听到害怕作文的少数民族学生常说:“连汉语都讲不通,怎么能写好作文!”强烈的自卑感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心理障碍,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做作文好比登天”的错觉,失去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2、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间的区别迫使学生不敢动笔写作: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语言的结构是有显著的区别,如汉语“吃饭”、“喝水”,谓语在前,宾语在后,而译成少数民族语,变成“饭吃”、“水喝”即宾语放前,谓语在后。语言的障碍,使少数民族学生一时难以转变,在平时的口头交谈和作文训练中难免会出现说倒话现象。说出倒话或写出倒话就遭人耻笑,有的教师无意中把作文讲评变成耻笑后进生的“批评课”。这样,汉语差的民族学生就不敢动笔写作。
  3、由于社会经历、生活习惯、信息了解的薄弱,写作文无话可写的苦恼。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学生近八成生活在母语氛围浓厚的农村,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即使处在自然胜景里,周围哪怕是芬芳优美的环境,都无以下笔描写。
  二、如何提高民族学生作文能力呢,我个人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对写作的认识,激发写作动机:要消除学生畏惧作文心理,要纠正学生对作文错误认识,给学生讲清作文是自己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学生观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描写,并让学生懂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区别的。使学生意识到作文写的是个人的生活。
  2、教学生学会表达: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情体现出来。让学生写好作文,肚子里有货才行。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去表达,那么只会停留在理解的上,不会有大的提高。理解,运用才是目的,从理解到运用是质的飞跃,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有一条最重要,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
  3、拓展学生的写作新思维,培养革新精神: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保证,学生写作文就怕思路打不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创造性地写作。多角度的写作,既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方式,又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4、程序化训练方式。程序化训练将作文的难点,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难点,在其适宜的范围内,固定程序,降低要求,消除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另外,提高汉语是提高作文的关键。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公开强调在校院内外、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各民族学生之间以汉语普通话对话,以提高汉语。
  5、教会仿写,允许“照葫芦画瓢”:学书法、绘画是以临贴摹仿写起,逐步过渡到创作的,学习写作也一样的。初学写作的学生要允许“照葫芦画瓢”,指导多看些“葫芦”,即多看些文章,要看人家的文章“写”还要浅析,琢磨它是“怎么样写的”,如怎样立意、怎样使用语言等,多感受人家写的路数、窍门,再写才会慢慢适应。
  6、讲究科学命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写:教师要讲究命题的科学性,把握学生的素材积蓄情况和写作功底,知道哪类学生可写,教师只定习作范围,让学生依事定题,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实际,以不同侧面拟出一组题目供学生选作。教师命题要坚持“新、实、活、趣”原则,投石于民族学生的思维之海,激起心中波澜,使其跃跃欲试,不写不快。
  7、创造写作情景,拓宽写作内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家,才能做成文章。”学生有限的生活决定了其认识事物的有限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会做观察日记,生活随笔,读书笔记,学生写作素材的储备,变“无事可写”为“处处有素材”。忽视阅读在学生写作作用。多阅读他人成功之作,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
  8、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说话、作文是为了表达的思想和感受。作文辅导不仅辅导写法,还要辅导生活,只有让学生掌握生活是作文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升华这一浅显道理,民族地区学生一定会写好作文。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课堂对小学意境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之后,在小学美术实行创意教学的“五化”策略,即“同课异策化”、“氛围宽松化”、“传媒多层化”、“操作多元化”、“评价宽容化”这五方面。“五化策略”是发展自我实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认识,不懈地探索实践。本文着重对创意教学的“五化”策略做了一下探析。  [
期刊
[关键词]:审题立意;虚实转化;大小转化;新颖切题;引述材料;灵活创新  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呢?最根本的要求当然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思辨能力,关注时事热点,积蓄文化底蕴等。但也有一些应试技巧需要注意,下面谈高考评卷时的五点体会:  一、审题立意要准、要新  2013年课标1卷作文试题属于叙事性材料,讲了一个商人找切割师切割钻石的
期刊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著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学高年级教材每册课本都有大量合唱歌曲,如五年级第九册九个单元就有八首风格各异的合唱歌曲,第十册也有九首是合唱,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目前的合唱教学现状堪忧,有的教师是不教低声部,只唱主旋律,有的则是分声部反复练唱,基本上
期刊
西藏自治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通过国家的验收以来,教育的发展已步入了另一个时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西藏义务教育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是缩小校际差距、地市差距和城乡差距,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要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党和国家很早就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
期刊
[摘 要]: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含义的体会,读的过程中更是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与意蕴有更深的感知。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从多方面展开全新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用  一、小学语文文本语言特色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文本在语言上是具备一定特色的。首先,文本内容在语言上具备趣味性的特点,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永远是他们学习的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创造性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互助合作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思维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学习汉语的最佳积累时期。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  阅读作为学生个体化行为,应该让学生主动积极发现问题,加深理解和体验,并从实践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应有的思想启迪。  一、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关系到个卜视野、人
期刊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说话有理有据,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所以,为了使孩子更好
期刊
[摘 要]: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知识的掌握只是一个途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的技能,这才是素质化教育的根本。本文将谈谈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并且从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让素质化教学理念得以体现。  [关键词]:素质化;中学数学;教学  一、素质
期刊
[摘 要]:兴趣,常常由人们接受新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因而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失去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联,使人动情的东西,令人喜爱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