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1“,即“学”“探”“点”“练”+“考”。 我的“4+1”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课堂目标和重难点,在上课之前,设计一些预习题,主要是字词积累、作家作品、作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借鉴、 写作思路、读后心语等,学生专门准备了预习本,自学解决。在讲课时,针对不同课型设计紧扣目标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自主”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通过 “自主学习”让学生 “能学” “想学” “会学” “坚持学”,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探”,即合作、探究型学习。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
“4+1”课堂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尤其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互助互动,促进学生共学,以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意识。课堂讨论就是合作最主要的方式,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合作探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点”,即老师的点拨,引导。老师在学生自学之后再教。“先学后教”是课堂的重点。“教”只是点拨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容易混淆的重难点。当然,课堂重难点老师要作为“点”的核心强调,这也是老师要讲,而且要详讲,精讲的地方,但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点”还包括学习方法的指点、阅读能力的指点、写作技巧等语文能力的指点。在课堂中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是学生疑难问题的点拨者。
四、“练“,即练习,即对课堂目标的落实。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练”主要表现为朗读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写作训练、阅读训练,这些练习贯穿整个语文课堂,也可以与当堂考同一题。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扎实掌握课堂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五、“考”,即考试,当堂考试。老师针对课堂目标、重难点设计考试题。考试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层次性,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学生不抄题,写清题号,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老师可采取组长批改或同桌批改的方式得分,纠错,落实学习效果,提高课堂质量。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的“4+1”课堂已成为我的课堂主旋律。我所教毕业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时间把握不到位,有时“考”不能很好的落实;有时老师讲的稍多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开拓,才能使“4+1”课堂结构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一、“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课堂目标和重难点,在上课之前,设计一些预习题,主要是字词积累、作家作品、作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借鉴、 写作思路、读后心语等,学生专门准备了预习本,自学解决。在讲课时,针对不同课型设计紧扣目标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自主”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通过 “自主学习”让学生 “能学” “想学” “会学” “坚持学”,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探”,即合作、探究型学习。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
“4+1”课堂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尤其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互助互动,促进学生共学,以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意识。课堂讨论就是合作最主要的方式,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合作探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点”,即老师的点拨,引导。老师在学生自学之后再教。“先学后教”是课堂的重点。“教”只是点拨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容易混淆的重难点。当然,课堂重难点老师要作为“点”的核心强调,这也是老师要讲,而且要详讲,精讲的地方,但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点”还包括学习方法的指点、阅读能力的指点、写作技巧等语文能力的指点。在课堂中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是学生疑难问题的点拨者。
四、“练“,即练习,即对课堂目标的落实。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练”主要表现为朗读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写作训练、阅读训练,这些练习贯穿整个语文课堂,也可以与当堂考同一题。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扎实掌握课堂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五、“考”,即考试,当堂考试。老师针对课堂目标、重难点设计考试题。考试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层次性,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学生不抄题,写清题号,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老师可采取组长批改或同桌批改的方式得分,纠错,落实学习效果,提高课堂质量。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的“4+1”课堂已成为我的课堂主旋律。我所教毕业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时间把握不到位,有时“考”不能很好的落实;有时老师讲的稍多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开拓,才能使“4+1”课堂结构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