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曾独立执导或联合导演过多部著名动画片的马克宣先生驾鹤西去,一时间引来众多缅怀与热议。人们发现,这些动画片的片名,如同刻痕一样,深留在童年记忆里,它们当年带给我们的欢乐,简直石破天惊无与伦比。《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山水情》……从1956年到1986年,中国有31部动画作品在全世界各类电影节上获奖46次,由此在世界动画界形成了广受赞誉的“中国动画学派”。水墨动画无疑是最富中国特色的片种,而其中绕不过的“四大水墨经典”《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均是“美影制造”。这些名片,不但见证了我们的无邪童年,也见证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黄金时代。由此不难理解,对马克宣先生的无限追忆,其实也是对“美影”昔日辉煌的慨叹,以及对重振辉煌的期盼。
说到上海影坛,除了长期巍然屹立的“上影”之外,相当值得夸耀的,就是“上译”和“美影”。在艺术万马齐喑的年代,“上译”的“内参片”给人们提供了窥视世界的窗口,而“美影”的动画片,不但给我们艺术惊喜,还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国际奖项。禁这禁那,动画片一枝独秀。“美影”是制造奇迹的发源地,是无数少年儿童的向往圣地。
水墨动画无疑是“美影”的拳头产品,它的“中国首创,中国特色”令国外同行都惊为天人叹为观止。然而直到“解密”后我们才知道,当年的这项“革新”何其困难,它牵涉到绘画、摄影及特技等制作工序上的一系列全新改革。当“美影”奉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时,那份惊喜,怎么形容也不为过。一位日本动画界人士的留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获悉水墨画能动起来,简直不敢相信!可是,看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这样的作品,是用什么技术搞的呢?确实难以想象。能够把水墨画制成动画片,表明了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艺术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外人只能说是‘了不起’。”也就是说,咱们曾经在动画领域,走在了“创新”前列!以至于该项制作技术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而关于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相关技术信息,还曾一度被国家定为一级机密。可见水墨动画已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今天关注“水墨动画”有何现实意义呢?其最大的意义是,它提醒我们,在艺术创新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拾人牙慧,无论日剧韩剧怎样的如日中天,无论日本动漫如何的名满天下,我们在虚心学习大胆舶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曾经的“中国首创,中国特色”之传统。像水墨动画这样的“美影名片”,大可以温故而知新,大可以老树发新枝。当然,在新环境下,再要不计成本地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举全部大师之力”研磨一部短片,已然不太可能。但创新绝不只是“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简单算计,首当其冲的应是一种精神和气质。当“不甘人后”与“重铸辉煌”的内心追求成为新一代“美影人”的普遍共识和自觉作为,“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
“美影人”正在脚踏实地地盘活这笔遗产。告别人海战术的手绘制作,跨越水墨局限的散点透视,用彩墨,用数码,用现代动画技术,用大银幕,重新焕发“水墨动画”的风采,目标已在清晰,战舰已在打造。有时候,“文化名片”的伟力会让人意想不到:或许,你呈现的只是一部“艺术短片”,但其间的“含金量”是多方面的,它预示着某种可能,它展示着某种方向,它昭示着某种实力,抑或,它标示着某种不可预测的创造力……激励之下,更大的创造才会接踵而至,才会不期而至。它是火种,是引擎,是永不止歇的创造之源。
本刊编辑部
说到上海影坛,除了长期巍然屹立的“上影”之外,相当值得夸耀的,就是“上译”和“美影”。在艺术万马齐喑的年代,“上译”的“内参片”给人们提供了窥视世界的窗口,而“美影”的动画片,不但给我们艺术惊喜,还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国际奖项。禁这禁那,动画片一枝独秀。“美影”是制造奇迹的发源地,是无数少年儿童的向往圣地。
水墨动画无疑是“美影”的拳头产品,它的“中国首创,中国特色”令国外同行都惊为天人叹为观止。然而直到“解密”后我们才知道,当年的这项“革新”何其困难,它牵涉到绘画、摄影及特技等制作工序上的一系列全新改革。当“美影”奉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时,那份惊喜,怎么形容也不为过。一位日本动画界人士的留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获悉水墨画能动起来,简直不敢相信!可是,看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这样的作品,是用什么技术搞的呢?确实难以想象。能够把水墨画制成动画片,表明了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艺术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外人只能说是‘了不起’。”也就是说,咱们曾经在动画领域,走在了“创新”前列!以至于该项制作技术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而关于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相关技术信息,还曾一度被国家定为一级机密。可见水墨动画已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今天关注“水墨动画”有何现实意义呢?其最大的意义是,它提醒我们,在艺术创新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拾人牙慧,无论日剧韩剧怎样的如日中天,无论日本动漫如何的名满天下,我们在虚心学习大胆舶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曾经的“中国首创,中国特色”之传统。像水墨动画这样的“美影名片”,大可以温故而知新,大可以老树发新枝。当然,在新环境下,再要不计成本地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举全部大师之力”研磨一部短片,已然不太可能。但创新绝不只是“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简单算计,首当其冲的应是一种精神和气质。当“不甘人后”与“重铸辉煌”的内心追求成为新一代“美影人”的普遍共识和自觉作为,“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
“美影人”正在脚踏实地地盘活这笔遗产。告别人海战术的手绘制作,跨越水墨局限的散点透视,用彩墨,用数码,用现代动画技术,用大银幕,重新焕发“水墨动画”的风采,目标已在清晰,战舰已在打造。有时候,“文化名片”的伟力会让人意想不到:或许,你呈现的只是一部“艺术短片”,但其间的“含金量”是多方面的,它预示着某种可能,它展示着某种方向,它昭示着某种实力,抑或,它标示着某种不可预测的创造力……激励之下,更大的创造才会接踵而至,才会不期而至。它是火种,是引擎,是永不止歇的创造之源。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