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由此而带动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进而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跟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手段的巧妙应用。对此,本文将基于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在思维形象性与数学知识抽象性间建立紧密的关联,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需要跟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能和教學技巧,以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提高教学实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更容易受到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让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影像、音效、动画等,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将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带给学生多个层面的感官冲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授《旋转和平移现象》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到图形的旋转与平移,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语言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对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将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然后,笔者再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旋转和平移现象的应用。这样一来,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容量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本之中,而是要利用互联网络、电子软件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地搜集与数学课程相关的知识、信息、资源,融入到原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不断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使学生受到更深、更广的数学教育,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见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授《周长》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含义,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们很难通过语言讲解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理解,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料。上课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形,并带领学生们分析图形的边长,引出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对周长计算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随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引出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探究图形周长。这样一来,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和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技术设备,来发布和分享各种相关的微课视频、练习题等,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展开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相关资源的搜集,从而实现课堂的翻转,促进学生的自主化、移动化学习。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先将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初步认识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学生们可以独立查阅资料,从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扩充,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意识,在现实学情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升而助力,营造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冯娜.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59.
[2]华建琴.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9.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在思维形象性与数学知识抽象性间建立紧密的关联,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需要跟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能和教學技巧,以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提高教学实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更容易受到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让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影像、音效、动画等,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将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带给学生多个层面的感官冲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授《旋转和平移现象》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到图形的旋转与平移,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语言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对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通过信息技术将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然后,笔者再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旋转和平移现象的应用。这样一来,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为课堂教学容量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本之中,而是要利用互联网络、电子软件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地搜集与数学课程相关的知识、信息、资源,融入到原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不断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使学生受到更深、更广的数学教育,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见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授《周长》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含义,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们很难通过语言讲解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理解,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料。上课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形,并带领学生们分析图形的边长,引出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对周长计算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随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引出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探究图形周长。这样一来,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和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技术设备,来发布和分享各种相关的微课视频、练习题等,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展开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相关资源的搜集,从而实现课堂的翻转,促进学生的自主化、移动化学习。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先将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初步认识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学生们可以独立查阅资料,从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扩充,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意识,在现实学情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升而助力,营造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冯娜.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59.
[2]华建琴.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