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多应用、多思考以及多操作的习惯,进而实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目的。所以,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结合学科特点,来对学生动手能力予以有效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以《雪花飘飘》这一课为例,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对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动手能力; 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科特点予以全面分析,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其养成具有实践精神与探究学习的习惯。
  一、营造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属于一门综合实践的活动性课程,培养学生实践精神与动手能力是主要目标[1]。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构建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当中的动手兴趣,以此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认识到小学生在自控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雪花飘飘》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柳絮般的雪花,晶莹洁白,轻盈地,像跳着芭蕾舞般的小精灵飘临大地。你们爱这纯洁无瑕的小雪花吗?”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冬的憧憬与喜爱之情,进而构建出积极的教学与学习氛围。《雪花飘飘》一课活动的主题是制作有“影片剪辑”的Flash动画“雪花飘飘”。由于动画中有“影片剪辑”元件,所以制作起来比较复杂。因此,笔者通过演示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旋转”角度、“拷贝并应用变形”按钮等选项的使用方法。即,引导学生新建文件并导入位图,并对“雪景”位图大小进行调整,将该图层命名为“雪景”,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在打开的“创建新元件”对话框中,设置元件为“图形”,名称为“雪花”,单击“确定”按钮。之后在元件编辑工作环境中,设置舞台的背景色为蓝色,选择工具箱中的“刷子”工具,设置“填充色”为白色。在舞台中画一个雪花瓣,选中所画图形,按住变形中心点向下拖动,将变形中心点下移。
  执行“窗口”→“变形”命令,弹出“变形”面板后,在“旋转”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45度”,然后多次单击右下角的“拷贝并应用变形”按钮,直到组成雪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进而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着手点,然后再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来。
  二、提出动手任务,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意愿通常较强,但大多是没有目的的玩电脑,部分学生甚至在教师讲课时偷偷玩电脑中的小游戏[2]。这样学生不认真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就无法学习到知识。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在每节课前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学生在知道教学内容后,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度,就会认真地听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向学生提一些动手任务,以此来让学生对某个项目予以操作时不会出现漫无目的的情况。并且,学生在有了动手操作目标之后,能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予以巩固,不会感到厌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其次,任务的设立还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去练习,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雪花飘飘》这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元件编辑工作环境中,设置舞台的背景色为蓝色是表示什么?”学生回答道:“蓝色是表示蓝天。”我再问:“如果背景色设置为黑色,那岂不是黑夜了吗?夜晚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多么迷人,你能够说一说星星闪烁与雪花飘飘的区别之处在哪吗?”此时,课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有学生说星星闪烁一下就消失,接着又闪烁,这样周而复始。为了能对学生予以启发,我提出:“在时间轴上你能够完成这样的描述吗?”学生马上说道:“只要在第一帧和末尾帧的透明度Alpha数值设为100%,中间帧之间创建运动渐变动画,这样就会实现一闪一闪的神奇特效了。”我在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极其的欣慰,并及时认同与赞扬了学生的观点。为了趁热打铁,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想法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去,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探索、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使得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要面对新的挑战[3]。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即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造相对独立的思考平台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观点,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探索与探究欲望,让学生不会将学习当成负担。
  同时,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各小组成员予以科学的编排,确保各小组整体水平较为接近,并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例如,在教学《雪花飘飘》之前,笔者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在听过讲解之后,在每个小组当中选出一名组长,让组长组织成员开展实际操作,并对各个成员的分工予以明确,确定每位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各个小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避免过多的干预,让学生自由发挥,但要结合小学生的情况提醒分工时要详细具体。对于小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由小学生自行决定。这样通过合作學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学科,能够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予以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需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重视对其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便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潇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1):19.
  [2]施星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J]. 思维与智慧, 2016(20).
  [3]张玲.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动手操作关键能力的提升[J]. 新课程导学, 2017(28).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5~76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2.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深入推进第8次课程改革的大讨论中,一个崭新的观点被提了出来,这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把教师看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无疑是新课程改革对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最集中、最精辟、最典型的认识与概括。它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与阐释新时代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是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当然也是和谐融洽与协同发展的。应该说,把教师视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是新
期刊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词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李清照在词里追忆了她年轻时一次郊游的经历,那是一份欢快而甜蜜的回忆。  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读了不少古诗词,对于“词”这一文学形式不再陌生。因此,学习这首《如梦令》,学生理应在读懂“这一首”的同时,对“词”有更深刻的了解,掌握一些读词的基本方法。  朗读,理解“词”的意思  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到了今天,已不再
期刊
回望匆匆岁月,那一路上留下的串串脚印,正等待着与你邂逅、缱绻……  ——题记  当我坐在电脑前敲击文字,开始回顾我的2015时,2016年的车轮已经迫不及待地走过了新一年的立春。时光太过匆忙,那些曾经清晰的记忆也渐渐地从我们的生活里模糊、远去。  时光磨灭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往事,但有些事,就如海边驻足的贝壳一般,无论是随着海水的冲刷还是时间的流逝,都无法抹掉。2015年已渐行渐远,留下的许许多多风景
期刊
【摘要】骨干教师的培训已经冲出传统模式的束缚,转变理念,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驱力是培训者急需做的。培训方式有多种,其中“互动研讨DIY”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取得成效的一种方式。DIY研讨主题的确立有头脑风暴式、“预”中生成式、灵感迸发式等;研讨过程的展开有任务预约、方案研制、自主组织、专家点评四个过程;DIY研讨评价的参与分别有多通道参与、全方位参与两种方式。这种方
期刊
【摘要】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游戏就始终是儿童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指出:“儿童之视游戏,一如其视饮食,是故游戏者,儿童之事业,亦犹工作者。”童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则和游戏相伴相生,在娛乐儿童方面,得天独厚。无童谣相佐,游戏少了趣味,容易散失。于儿童而言,童谣与游戏相伴,快乐翻倍,童谣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也在于童谣的游戏性,像一泉活水,源远流长。  【关键词】童谣;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6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表示正比例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渗透函数思想,进一步培养比较、抽象、概
期刊
【摘要】我认为,语文的阅读课教学,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中一起感悟语言文字,体悟情感变化,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在识字教学完成的基础上,随着课文思想一起欢乐一起忧,一起悲愤一起愁。置身课堂内,感受到的是荡气回肠的文化氛围;走出课堂外,回味的是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语文素养;传道授業;真情流露;教学经验  从古至今,凡有学堂的地方就有致力于研究如何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87~89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能正确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在获得小数初步认识的过程中,感受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间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比较、分析、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院对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教育教学为例,面对他们就业难的现实,提出“学好汉语,誓做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分层次,四段式”的汉语教学模式,通过预科教育教学阶段,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能交际能对话,同时在预科阶段融入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进入专业学习和成为工匠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