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丰富多彩的夏季文化生活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它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在这里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夏季,这里的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
  维也纳市政府大楼前的消夏活动
  维也纳市政府大楼前面有个很大的广场,每年六月下旬维也纳市政府便在九十九米高的市政府大楼前搭起一块巨型银幕。在银幕前用数千把硬木和塑料座椅排成一个半弧形的观众席,巨大的全息投影机安放在观众席后面,立体声音箱环绕整个放映场地,观众可以随便出入,不收门票。维也纳由于纬度高再加上实行夏时制,晚上大约八点多钟天才暗下来,这时电影晚会的主持人便出现在银幕前,用德、英、法三种语言向观众致意并介绍今晚放映的节目。节目大多数为音乐会和歌剧的演出实况,其中既有卡拉扬、穆替、祖宾·梅塔、小泽征尔等世界著名指挥执棒的音乐会,也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演出的古典歌剧以及其他著名歌剧院和乐团演奏的交响乐、轻歌剧和芭蕾舞等。电影晚会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整个夏季放映的电影节目预先就安排好了,并且免费赠送印制精美的节目单。每天维也纳的各家日报还刊登当日电影晚会开演的时间和演出内容,供市民选择。广场的另一端则是夜市小吃摊,挂着各国国旗的小木屋星罗棋布地撒满广场。这里既能品尝到中国炒面、土耳其烤肉、意大利匹萨饼,也能吃到德国烤肠、泰国米粉、日本寿司等。
  盛夏期间,许多维也纳人下班后便约朋携友来这里品尝各国的风味小吃。他们看完电影再饮上一扎维也纳鲜啤酒或一杯奥地利白葡萄酒,顿感暑意消散。于是维也纳市政府大楼前的广场自然就成了维也纳市民们和各国游客消夏的好去处。据了解,维也纳市政府正是通过收取小吃摊上的摊位税来补贴免费电影晚会,做到不赚也不赔。
  2014年的夏天格外炎热。维也纳市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消夏,今年特意有所创新。在放映露天电影的同时,他们也邀请各国艺术家前来献艺。以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为领队的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应邀于7月23日晚在露天大舞台上表演了中国舞蹈、民歌、杂技、小品和相声等节目。中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受到了奥地利观众和各国游客的热烈欢迎,也使他们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中国文化和曲艺。特别是女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女歌唱家程桂兰演唱的《茉莉花》以及著名杂技演员刘全利表演的杂技小品《摆橱窗》,感动了无数的维也纳观众和海外华人。许多维也纳市民纷纷在网上建议,要把每年7月23日定为维也纳中国夏季艺术节,以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中国艺术家的风采。
  维也纳的露天音乐会
  每年7月和8月也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大众歌剧院、维也纳城堡话剧院进行内部维修的季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也移师萨尔茨堡音乐节。为了填补这个演出空档,维也纳室内歌剧院在原奥地利皇帝的夏宫“美泉宫”的大草坪上搭起了露天舞台,专门上演奥地利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经典歌剧《魔笛》、《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等。这些经典剧目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观众。由于露天舞台不受场地空间的限制,导演和演员可任意发挥,所以每次演出的舞美、灯光、音响和服装都不一样,每年都花样翻新,独出心裁。特别在演出结束时,布满天际的焰火和礼花更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欢乐。
  此外,在维也纳市内各个音乐厅和咖啡厅里还活跃着许多专门演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乐队。其中最出色的要算维也纳市中心城市公园的露天音乐会了。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生前就在这里指挥乐队演奏他谱写的 《华尔兹圆舞曲》和《波尔卡舞曲》,从而使得这座公园举世闻名。二十世纪初维也纳市政府就在公园内修建了一座小约翰·施特劳斯立像和纪念碑,使它成为维也纳城市的象征和地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城市公园将小约翰·施特劳斯立像刷成金色。如今这位金色的约翰·施特劳斯仍身着燕尾服,一手持琴,一手拉弓,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做指挥演奏状。在他身后是一座半圆型的白色大理石拱门纪念碑。 碑上雕刻有16名腾云驾雾的青年和儿童,他们手拉手,头顶头组成了一个圆环,众星拱月似地围着小约翰·施特劳斯。他们似乎踏着施特劳斯小提琴上拉出的优美旋律在翩翩起舞。施特劳斯雕像前花坛里种植的串红花和白菊花组成五线谱的高低音符,让游客再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都、音乐之城。每年夏天,维也纳施特劳斯乐队就在这里举行露天音乐会。每当夜幕降临时,公园内露天音乐场地便座无虚席。观众在聆听施特劳斯美妙圆舞曲的同时,还能品尝到一杯风味独特的奥地利香槟酒,随着《蓝色多瑙河》的优美旋律还能欣赏到风格独具的维也纳芭蕾舞。为了更多地招引游客,维也纳各个乐队都聘用夏季打工的大学生,让他们穿上十七或十八世纪维也纳的宫廷服装,头戴贵族假发在各个旅游点推销各场音乐会门票。在夕阳的照耀下,鲜艳的巴洛克服饰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宫殿和城堡使各国游客恍惚有隔世穿越之感。
  博物馆的消夏高招
  夏季在维也纳去博物馆和美术馆参观也是个消夏的好方法。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阿贝提纳版画收藏馆、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私营的维也纳列支敦士登绘画馆、维也纳利奥波德当代艺术博物馆全都开足了空调,把温度控制在22度至24度之内,使观众及游客在参观时倍感舒适。维也纳“利奥波德当代艺术博物馆”曾在夏天举办了主题为“真实裸体?的绘画艺术展。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艾贡·希勒和奥斯卡·柯柯施卡等绘画大师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创作的“维也纳青春派”绘画精品让观众大饱眼福。但由于维也纳天气炎热,前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维也纳“利奥波德当代艺术博物馆”突然奇招,刊登广告称,如观众穿泳装或不穿衣服可以免费参观画展。如当天气温超过30度,着装较少的观众也可以免费参观。因此第二天来了50多人,他们大多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和学习艺术的大学生以及一些慕名而来的观众。他们10点前就在博物馆门口等待并开始脱衣服。但大家都不好意思脱光,人们至少都穿着游泳短裤和比基尼游泳衣。仅有数位观众应摄影师的要求脱掉泳衣、泳裤在克里姆特的绘画《裸体真相》前摆出姿势照相。据说,策划者为说服馆长举办这次活动颇费了周折。但为弥补夏日观众的稀缺,该馆与维也纳媒体通力合作,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维也纳“美景宫”是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所在地。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和游客前来参观,2014年夏天也推出了自己的特别节目:直面国家美术馆对古代绘画进行修复。据奥地利国家美术馆馆长胡斯兰女士介绍,今夏进行修复的祭坛画绘制于1490年。奥地利联邦文物局科研中心、维也纳美术学院、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汉堡大学的专家们先用光学以及显微仪器对这八幅古画进行彻底的检查,再用紫外线和红外线仪器进行定位观察,然后再逐步进行维护和修复。对修复古代绘画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在网上报名,申请到现场观看专家工作。这样既满足了许多观众直观修复古代绘画的愿望,同时也以一种全新的文化享受度过炎热的夏天,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丰富多彩的民众文化活动
  维也纳市共有二十三个区。为了丰富各区民众的夏季文化生活,维也纳市政府每年都出资与维也纳音乐大学合作举办维也纳音乐艺术节。演出地点分布在各个区内,几乎每个区都安排有一场大学生音乐会。为了避免雷同与单调,维也纳音乐大学除了举办奥地利大学生音乐会外,还积极与各国驻奥地利使馆联系,通过使馆文化处组织在维也纳音乐大学和其他艺术院校留学进修的本国学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音乐会的场地由各区区政府免费提供,维也纳音乐大学给参加演出的同学一点象征性的报酬。使馆文化官员出面做音乐会主持人。维也纳市政府和区政府官员以及奥地利友好人士也都出席观看。异国情调的音乐会总是能吸引大批热爱音乐的维也纳观众。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在夏天也多次举办小型中国民族音乐会。中国大陆和台湾留学生同台演出,他们用琵琶、二胡、扬琴、古筝、竹笛和葫芦丝演奏的音乐节目深深地吸引了维也纳的观众。演出结束后他们纷纷围住中国留学生问个不停,其激动和兴奋的表情使在场的中国外交官也倍受感动。维也纳市政府这种少花钱多办事、丰富民众夏季文化生活、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做法,的确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原文化参赞、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常务理事
其他文献
王蒙在《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文中说,当我在商店里看到店员与顾客的恶言相骂,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诸如对于造假药、假农药,捕杀大熊猫、白天鹅,砍伐电线杆、盗卖铜线等罪犯的审判,走到街上看到一个又一个公用电话亭被捣毁,还听到一些出国人员在洋场大丢其丑的时候,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这些现象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呢?是孔子还是老庄?谁主张过这种野蛮、自私、损公害己?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知识界热烈讨论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