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夏7月到德国探亲,旅行途中,顺路走访几家久负盛名的德甲俱乐部。其中,既有拜仁慕尼黑这样的世界顶级豪门,亦有长年与拜仁争锋的劲旅多特蒙德,还有当下虽暂居德甲中下游甚至降入德乙但历史底蕴深厚的不来梅、科隆和纽伦堡。耳濡目染,不能不为德国足球成熟的职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所叹服。
尽管只是走马观花,却已然感触万千,如果面面俱到,可以介绍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考虑到国内广大球迷对这几家俱乐部在德甲和欧冠赛场上的表现比较熟悉,就主要跟大家聊聊竞技层面之外的情况,譬如球市、球迷和足球文化传承等方面反映出的俱乐部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营的态度及做法,所谓足球职业化,正是集这些细节之大成的体现。而中国足球要提高自身职业化水平,仅仅在竞技上下功夫也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学习的,同样是这些职业化的具体运作理念和方式。
这一篇,先来讲讲德甲的球市和球迷。
看球就等于过节,球票永远是稀缺产品和珍贵礼物
最有说服力的往往是数据。我这次走过的几家俱乐部,给人印象尤其深刻的,便是关于球市的几个基本数据:
不来梅市人口55万人,云达不来梅俱乐部主场威奚球场可容纳观众42100人(国际赛事37441人);纽伦堡市人口51万人,纽伦堡俱乐部主场马克斯莫洛克球场可容纳观众50000人(国际赛事44308人);慕尼黑市人口130万人,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拜仁慕尼黑主场安联球场可容纳观众75000人(国际赛事70000人);多特蒙德市人口59万人,多特俱乐部主场威斯特法伦球场(2005年后因赞助商易主,改名为西格纳伊度纳球场)可容纳观众81365人(国际赛事66099人),是德国和欧洲足坛第一大球场;科隆市人口102万,是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俱乐部主场莱茵能源球场可容纳观众50374人(国际赛事46134人)。
这里解释一下德国球场国内赛事和国际赛事观众数不同的原因:德国球场为容纳更多球迷看球,球场内均设有站票区域,德甲比赛时这些区域的观众只能站着看球。而欧冠、欧联和国家队赛事等国际赛事,出于治安需要,按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规定,球迷不能站立看球,必须打开站票区域的座椅让观众坐下观战,所以国际赛事的观众容纳数少于国内赛事。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在经济发达、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居民业余爱好选择多样化的德国,足球依然是他们的首选。俱乐部主场的球票,正式比赛时经常供不应求。安联球场2005年建成启用后,至今所有正式赛事的球票全部售罄,从未有过一张球票卖不出去;纽伦堡上个赛季从德甲降到德乙,包括确定降级的那场比赛在内,每场都是满座,这次走访纽伦堡俱乐部,俱乐部前总经理、德国著名足球咨询专家Madeja教授请我观看新赛季前纽伦堡与巴黎圣日尔曼的热身赛,正值德国夏季休假期,又只是一场友谊赛,居然有3万多名观众到场助威!
科隆102万人,莱茵能源球场涌进50374人,占全市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慕尼黑130万人,安联球场坐满75000人,意味着每逢德甲拜仁主场赛事,这座城市每17个人里就有1个出现在安联球场观众席;不来梅和纽伦堡的这个比例,分别是每13人里有1个和每10人里有1个在球场看球;最使人震惊的是多特蒙德,每次德甲主场比赛,全市每7个人里就有1个现身威斯特法伦魔鬼看台!
不妨对比一下:济南有700万人口,鲁能泰山主场奥体中心体育场有6万个座位,即使座无虚席,比例也仅仅是116个人里有1个到球场看球。更何况,奥体主场已经很久没有坐满过了。延伸到球市更加火爆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都市,球场上座率更高,不过放在京上广上千万甚或数千万人口的基数上,与德甲亦有天壤之别。
中超竞技水准难与德甲比肩,大概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更关键的,恐怕还在于职业化理念和运营上的巨大落差。在中国,足球只是比赛,可有可无;在德国,足球是比赛,更是球迷的节日,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让看球成为享受,就没有什么能阻挡球迷走进球场
德国球迷为什么比中国球迷更热衷于到球场看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体现在看球的结果,更体现在看球的过程。
中国球迷去看本地俱乐部的主场比赛,只是出于对主队的支持,希望通过自己的加油助威,鼓励主队打出最佳水准,争取最好的战绩。从这个角度讲,看球对他们也是一种享受。不过,完成这种享受的过程,则是一种折磨。到现场看球的球迷,经常需要忍受看球过程中的种种不便甚或烦恼:
交通堵塞,开车的找不到停车位,坐公共交通的没有直达线路,散场后的返程更是令人头疼。由于多数球迷住址离球场较远,工作日更是下班后才能赶往球场,往往来不及吃晚饭就直接上看台看球了。球迷忍饥挨饿乃至喝不上水的现象普遍存在。比赛本身两个小时,加上路途来回,三四个乃至四五个小时口渴饥饿,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風刺骨,加之助威喊哑了嗓子,一场球看下来,人几乎要累虚脱了。如此,结果再美好,过程的痛苦也会让许多球迷却步。
德甲球迷的看球过程则是另一番情景。每支球队的主场都不仅仅是一座球场,而是一个综合体,软硬件设计周到细致,吃喝玩乐各种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很多球迷周末比赛日吃过早饭或午饭后全家一起前往球场,玩上一天或半天,吃饱喝足,然后进场看球。赛前、赛中和赛后,球场内各类餐厅都提供丰富的饮食服务。为满足不同层次球迷的需求,球场还设有高档包厢和VIP贵宾区。
球场对看台按功能分区,尽可能使各类球迷看球时都能感到舒适和满意。观众席正面两侧最前面均留出残疾人看球的轮椅位置,并规定轮椅后面第一排座位的球票只能由陪同残疾人看球的亲友或志愿者购买。看台分成站票区、安静区和混合区,带小孩看球的观众不能进入安静区。如果孩子不想跟家长一起看球,球场内设有儿童游乐区,孩子可以边玩边等你看完球再去接他。
每逢比赛日,德甲各主场城市均开通前往俱乐部主场的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和城市小火车专线,方便看球的球迷往返。开车的球迷必须多走一段路,球场周边的停车场只提供给包厢和贵宾席客人使用,大量普通停车位设在距球场数百米之外的地方,以防止赛前入场和赛后离场疏散时车辆进出过于集中引发拥堵事故。
当看球从过程到结果都是一种享受,球迷争先恐后走进球场便顺理成章。
尽管只是走马观花,却已然感触万千,如果面面俱到,可以介绍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考虑到国内广大球迷对这几家俱乐部在德甲和欧冠赛场上的表现比较熟悉,就主要跟大家聊聊竞技层面之外的情况,譬如球市、球迷和足球文化传承等方面反映出的俱乐部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营的态度及做法,所谓足球职业化,正是集这些细节之大成的体现。而中国足球要提高自身职业化水平,仅仅在竞技上下功夫也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学习的,同样是这些职业化的具体运作理念和方式。
这一篇,先来讲讲德甲的球市和球迷。
看球就等于过节,球票永远是稀缺产品和珍贵礼物
最有说服力的往往是数据。我这次走过的几家俱乐部,给人印象尤其深刻的,便是关于球市的几个基本数据:
不来梅市人口55万人,云达不来梅俱乐部主场威奚球场可容纳观众42100人(国际赛事37441人);纽伦堡市人口51万人,纽伦堡俱乐部主场马克斯莫洛克球场可容纳观众50000人(国际赛事44308人);慕尼黑市人口130万人,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拜仁慕尼黑主场安联球场可容纳观众75000人(国际赛事70000人);多特蒙德市人口59万人,多特俱乐部主场威斯特法伦球场(2005年后因赞助商易主,改名为西格纳伊度纳球场)可容纳观众81365人(国际赛事66099人),是德国和欧洲足坛第一大球场;科隆市人口102万,是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俱乐部主场莱茵能源球场可容纳观众50374人(国际赛事46134人)。
这里解释一下德国球场国内赛事和国际赛事观众数不同的原因:德国球场为容纳更多球迷看球,球场内均设有站票区域,德甲比赛时这些区域的观众只能站着看球。而欧冠、欧联和国家队赛事等国际赛事,出于治安需要,按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规定,球迷不能站立看球,必须打开站票区域的座椅让观众坐下观战,所以国际赛事的观众容纳数少于国内赛事。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在经济发达、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居民业余爱好选择多样化的德国,足球依然是他们的首选。俱乐部主场的球票,正式比赛时经常供不应求。安联球场2005年建成启用后,至今所有正式赛事的球票全部售罄,从未有过一张球票卖不出去;纽伦堡上个赛季从德甲降到德乙,包括确定降级的那场比赛在内,每场都是满座,这次走访纽伦堡俱乐部,俱乐部前总经理、德国著名足球咨询专家Madeja教授请我观看新赛季前纽伦堡与巴黎圣日尔曼的热身赛,正值德国夏季休假期,又只是一场友谊赛,居然有3万多名观众到场助威!
科隆102万人,莱茵能源球场涌进50374人,占全市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慕尼黑130万人,安联球场坐满75000人,意味着每逢德甲拜仁主场赛事,这座城市每17个人里就有1个出现在安联球场观众席;不来梅和纽伦堡的这个比例,分别是每13人里有1个和每10人里有1个在球场看球;最使人震惊的是多特蒙德,每次德甲主场比赛,全市每7个人里就有1个现身威斯特法伦魔鬼看台!
不妨对比一下:济南有700万人口,鲁能泰山主场奥体中心体育场有6万个座位,即使座无虚席,比例也仅仅是116个人里有1个到球场看球。更何况,奥体主场已经很久没有坐满过了。延伸到球市更加火爆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都市,球场上座率更高,不过放在京上广上千万甚或数千万人口的基数上,与德甲亦有天壤之别。
中超竞技水准难与德甲比肩,大概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更关键的,恐怕还在于职业化理念和运营上的巨大落差。在中国,足球只是比赛,可有可无;在德国,足球是比赛,更是球迷的节日,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让看球成为享受,就没有什么能阻挡球迷走进球场
德国球迷为什么比中国球迷更热衷于到球场看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体现在看球的结果,更体现在看球的过程。
中国球迷去看本地俱乐部的主场比赛,只是出于对主队的支持,希望通过自己的加油助威,鼓励主队打出最佳水准,争取最好的战绩。从这个角度讲,看球对他们也是一种享受。不过,完成这种享受的过程,则是一种折磨。到现场看球的球迷,经常需要忍受看球过程中的种种不便甚或烦恼:
交通堵塞,开车的找不到停车位,坐公共交通的没有直达线路,散场后的返程更是令人头疼。由于多数球迷住址离球场较远,工作日更是下班后才能赶往球场,往往来不及吃晚饭就直接上看台看球了。球迷忍饥挨饿乃至喝不上水的现象普遍存在。比赛本身两个小时,加上路途来回,三四个乃至四五个小时口渴饥饿,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風刺骨,加之助威喊哑了嗓子,一场球看下来,人几乎要累虚脱了。如此,结果再美好,过程的痛苦也会让许多球迷却步。
德甲球迷的看球过程则是另一番情景。每支球队的主场都不仅仅是一座球场,而是一个综合体,软硬件设计周到细致,吃喝玩乐各种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很多球迷周末比赛日吃过早饭或午饭后全家一起前往球场,玩上一天或半天,吃饱喝足,然后进场看球。赛前、赛中和赛后,球场内各类餐厅都提供丰富的饮食服务。为满足不同层次球迷的需求,球场还设有高档包厢和VIP贵宾区。
球场对看台按功能分区,尽可能使各类球迷看球时都能感到舒适和满意。观众席正面两侧最前面均留出残疾人看球的轮椅位置,并规定轮椅后面第一排座位的球票只能由陪同残疾人看球的亲友或志愿者购买。看台分成站票区、安静区和混合区,带小孩看球的观众不能进入安静区。如果孩子不想跟家长一起看球,球场内设有儿童游乐区,孩子可以边玩边等你看完球再去接他。
每逢比赛日,德甲各主场城市均开通前往俱乐部主场的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和城市小火车专线,方便看球的球迷往返。开车的球迷必须多走一段路,球场周边的停车场只提供给包厢和贵宾席客人使用,大量普通停车位设在距球场数百米之外的地方,以防止赛前入场和赛后离场疏散时车辆进出过于集中引发拥堵事故。
当看球从过程到结果都是一种享受,球迷争先恐后走进球场便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