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诸城 散文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家住在诸城扶淇河边。隔着小区东的大铁门,可以一览无余到河边的柳树。钥匙和锁里应外合才会打开这扇貌似起着防护作用的大门。如果心是道门,开开合合,碍不着门里的人欣赏门外的风景。
  立春过后,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寻找春天。我先把眼睛做成一个长镜头,从大铁门的缝隙里伸出去,那些睡醒的鸟儿站到我的镜头上,扑闪着翅膀。
  在扶淇河边生长了几十年的柳树,不管是疤瘤鼓出弯着腰身,还是枝干粗壮笔直向上的,都沿着时令轨迹,在植物王国不为人类熟知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棵柳的生命壮举。柳树脚下的水蓼、牛筋草、香附和猫耳朵,所有的所有,都会来一次大合唱,以自己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一首春天之歌。
  最先是柳树的皮肤起了变化,一层层,挤成年轮的模样。云层薄如蛋壳,阳光像是和柳枝第一次相遇,反反复复,柳枝上晃动着和太阳一样的淡黄。我站在门边。从我的身边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有的春天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可是我的春天去了哪里。
  不管你有没有思想准备,柳树的变化都是猝不及防的。每天一睁眼,柳树都会有些微的变化,枝上有规律地挣出一些芽钉,钉子可能是待孕育的婴儿,有一段时间是安静的,附着它们的枝条会更加有亮度。在弱暗的天气下,柳的光明一目了然。趁着楼上的赵大爷来河边钓鱼,我也借机走出铁门,也许把我的脑子晒晒太阳,就会找到真正属于我的春天。
  扶淇河边,走不多远,就会有一个钓鱼的人。他们谁也不和谁说话,但是会和水里的鱼儿交流,有时会说上半天,遗憾的是,鱼儿上钩的机会很少,人类自以为比鱼聪明,以为鱼儿听不懂人话,其实,鱼儿早就不是以前的鱼儿。我看到赵大爺在最粗的那棵柳树下坐下来,挂好线,上好鱼饵,以超过他年龄的力气甩出去。此时的赵大爷,是年轻的,带着生机。
  总是有人等不到柳树发出嫩芽,像我变成泥土的父亲,一辈子为村里的人劳碌奔忙还要育儿育女,哪有闲情坐下来,在河边钓鱼。也正是这样,活着的人才会把柳条插在他的坟头上作为奠念。
  由此,我相信,扶淇河边的柳树,是这个城市留下来的种子。
  自从来小城居住,我最爱的就是这些柳树。老家住在荆河边上,荆河滩上的每一棵柳树,我都如数家珍。柳树在老家没有多大用处,凡是靠近水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影。据《开河记》记述,隋炀帝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老家人不会活得这么复杂,只要土地上存在的,他们都会精心护理。
  其实,我一直担心这些柳,去年秋天我就发现它们像集体休眠了一样,树顶出现大片的枯枝,有的还断裂下来。每天早晨我都会来河边散步,用手摸一摸它们,有时我会两手环抱,柳树就会传递给我莫大的温暖。
  随着潮湿的气流,柳身上呈现越来越多的明媚,我知道它们活着,可能只有一半死去,或许是假装死去,至于柳树为什么装出这种假象,我也想知道理由。
  柳树在暖暖的阳光中苏醒了,不会再压抑对春天的渴望,芽钉快速长成一支支待射出的矛,细细倾听,是柳芽一齐钻出来的声音。
  出正月没几天,柳树集体活过来。它们变成会跑的孩子,随意舒展,吐翠吐芳。只一场小雨,柳蒙上烟雾,薄薄的绿纱飘成一片。晶莹的颜色,看一眼就让人魂不守舍。一小部分的柳,内心确实受到了重创,主干是死的,只从侧面发出几枝,虽死犹生;靠近密州路桥头的那棵老柳,像是在经历着生和死的较量,只在最底下发出一枝,纤细的枝条一点没有示弱的样子。还有的柳上半部分是死的,只有下半部分活过来,生死相依,无非感谢自然那无限之爱的赋予,而我却因许多肤浅的干扰而困惑生命的成熟和肯定,面对一棵不屈服的柳,我只有惭愧。
  在小城,这些具有发芽功能的柳树只要活着,对每一个人都是希望。
  到了春分,燕子返回家园,柳树会来一次漂亮的变脸,摇身一变为高雅的绣娘,一条条丝线映衬着扶淇河水,城市的主题、线条,突然变得明朗。
  柳的一季,即将完成我的一生。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间点上像我父亲那样老去,河边的这些柳树却要活着,还有柳枝上跳来跳去的鸟儿,以及柳树脚下的野草。
  2
  初见玉兰是我刚来诸城居住的那一年。盛夏时节,东关大街上玉兰一簇叶子堆在另一簇叶子上面,密不透风,汹涌而来的绿意顿时淹没了我。在乡村看惯了可爱可亲的庄稼和柴火,农家门前种植的无非槐树和梧桐树,而这些树木叶片疏朗,庄户气足。视野里突然多了气势逼人的物种,有点不知所措。其实,能照出光来的马路和插入云霄的楼层,对我又何尝不是一种压迫。
  三年后的冬天,我喜欢上东关大街,喜欢上玉兰。
  玉兰把东关大街箍成一道风景,深灰色的树皮上出现鳞片,褪去叶片的粗壮枝干凌空展开,扶摇直上。暮色袭来,树顶插入夜空,像是困守在城市的鹰,挣脱羁绊,自由飞翔于天地风云之间。风来了,先是小风,在玉兰树上蹑手蹑脚地走动一阵,卷起来马路上下夜班工人的棉衣。看看玉兰没有脾气,风加大了力气,玉兰就是玉兰,枝干和枝干互相碰撞,却在紧要关头冲出狂风的包围,互助抵抗,向城市和夜行人发出属于一棵树的呼啸。
  一个不属于城市的人生长在城市里,和一棵被硬性移植的树是一个心情。城市里的人和城市里的树,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树还是那些树,人却潜移默化为树的模样,骨节突出。
  在诸城,每年最冷的冬天也超过不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玉兰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生出“小麻雀”一样的花苞,这些奇特的花苞迎着寒霜,尽全力积攒着“冷量”,就为了春天的绽放。我就是那天遇到男孩的,他 16岁左右,穿一件干净的羽绒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左手提溜着一个布包,用右手小心地拾起在马路上翻滚的塑料袋子,在追赶一块飞动的纸片时,他差点撞到玉兰树上,他停下来,内疚地摸着大树,摸了好一段时间。我担心惊动了他,远远地看着。最后他走到站牌底下,拾起那一个个躺在地上的烟头,放到附近的垃圾箱里。等他拾干净好几个站牌的烟头,我刚想上前和他打招呼,他站起身来,一溜小跑,从东关大街一直向南,越过好几个路口,拐弯跑去了兴华路 ……   那个随着男孩身体不停晃动的布包,就像钢筋水泥中蓦然生出的一朵奇葩,让整个城市弥漫出花香。东关大街被我一厢情愿改名换姓为“玉兰街”,每天我都会早起多走上几里路,去看看玉兰和玉兰树下那个捡垃圾的男孩。男孩从来不说话,也不和任何人打招呼,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每次捡完垃圾,男孩都像风一样消失在东关大街和兴华路的交叉口。这时,太阳正以最温和的眼神为大地覆上一件光衣。
  月亮也想做一个花巢,到了夜晚月亮的影子和玉兰的花苞重合到一起,城市的格局在夜色中放大。小城的人已经离不开东关大街的玉兰,那个几年来在大街上拾垃圾的男孩,早已剔去我心头盲目筑起的坚硬,不由亲近这个日渐美好的城市。和平街上掩映叠红,满树烂漫的樱花是和玉兰一同种植的,只是不知道谁一声令下,就把“樱花大道”改换了模样。不知归处的樱花,因为陪伴过这个城市,同样是一种深刻的记忆。
  立春后的阳光变得像个孩子,把一切反复地拉长,又反复地压短。找一个寂静的夜晚,玉兰树下可以听到花苞之间的窃窃私语,和风的语言相似,和鸟儿飞翔的声音相似。这时真有一只鸟儿从树梢上飞过,在酝酿中花开的声音、风动的声音、鸟翅膀的声音,春天随意的一个声音,都让我在顾盼中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希望。
  玉兰会找一个有露水的早上悄然开放。刚开始的时候,玉兰开得不管不顾、勇往直前,大有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两天过后,蜡质的花朵才如一群飞鸟在枝头漫天飞舞。胶片似的花瓣上粘贴着一颗颗露珠,每一颗露珠里,都藏着一个素颜故事。只要你的脚一踏上东关大街,便被玉兰的澎湃气势所包围,内心的逼仄、拘泥消失殆尽。
  如同庆祝一个节日,所有的人来到东关大街,仰头观赏着玉兰,不敢拥挤,即使说话也是小声,惟恐惊了玉兰的思绪。绝对没有人妄想摘一枝玉兰带回家去,没等动手,烈性的玉兰就会香消玉损花片散落一地,看着就叫人心疼。
  玉兰脱胎为一个叫“雪儿”的大家闺秀,举手投足,天生雍容,东关大街变成雪的海洋。乍一念,吓出了我一身汗,雪惊艳的背后总是快速消失,玉兰也就有十天的花期。也许玉兰明白荼蘼才是重生,所以,来去坦然。
  玉兰的一尘不染感染了小城的人们,地上很难再找到一块垃圾,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那个男孩。这个时候,是我最需要与人分享的时刻,如果遇到他,我要大声喊一声“望春”,这是我给男孩起的名字。
  3
  诸城的春天必然是这样的,和风送暖,从扶淇河两岸柳树的新绿开始。偶有一两天的倒春寒,料峭的春风过后,东关大街的白玉兰,扛起城市最亮丽的旗帜。杏姐和桃妹紧随其后,大粉大红,自有分寸。那些踩后跟的樱桃、李子、银翘和海棠等一干表姐表妹,直接乱了阵脚,层层叠叠,花朵挤着花朵,笑得花枝乱颤。过些日子的梨和苹果,稍有敛性,有秩序起来。
  和平街是诸城的主干道,阳光比较眷顾这条街,从高低不一的楼层错落滑下,一头就扎进沧湾里,水光潋滟,晃成一面镜子。“大妈”的广场舞和法桐树底下“大爸”的象棋对弈,都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迎春匐在湾边的石头缝里,满身黄色的小喇叭,充当着春的信使。那些手中拽着风筝,跑来跑去的孩童,才是春天的主人,他们一声稚嫩的喊叫,就把春天唤醒。
  沧湾南边刚扩建的图书馆最大的亮点是 24小时阅览室,凝心阅读的孩子打开了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春天。清代诸城才子窦光鼐,年少时曾在沧湾边上挑灯夜读,惟愿遨游书海的孩子,胸怀玲珑,一脉相承。
  和平街上最惹眼的还是两旁的银杏树,已长出蜜蜂大小的新芽,这些新芽过于婉约,看着像诗。太像诗了,安静的声音,春天的嘹亮一样会从宣纸般的天空直唱到放慢脚步的行人身上。银杏可能是春天最有耐心的等待者。
  初三那年,一个 14岁的女孩第一次跟随老师来诸城考中专,吃住考都在诸城师范(现在的实验中学)。考完一天,老师都带我们几个出来转转,一是放松;二是好不容易来趟城里,开开眼界。从诸城师范往西走不多远就是和平街,也是诸城最繁华的街道。那时的马路没有这么宽,商场外观也没有这么招眼,在一个农村孩子眼里,已是天堂。真像书里写的,我的两只眼珠子骨碌骨碌乱转,看不过来。老师不允许我们乱走,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他得保证我们的安全和明天考试的精力。当时我看到的也就是和平街和兴华路的一斑,却在日后的想象中完成了诸城的“全豹”。
  只靠想象是满足不了我的,工作后逮着机会就来诸城。每次来都是骑自行车,五十里路也就一个小时。来到之后,多数逗留在和平街,先逛人民商场和马路对过的商业大夏,出来后拐上广场路,供销商场和百货大楼都在路南,浏览一番,从西关大街,直奔善人桥。
  盘算半天下狠心买上一件新衣裳,必定去沧湾的沧浪亭留下一张倩影,后来沧湾改造,沧浪亭就留在了我的照片里。
  谈恋爱的男女,会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不管播放什么,与他们都是甜蜜。散场后,他们牵手来“华珠”点两个小菜,面食是华珠大包。也就敢在城里放肆,在老家早被老人扇了耳光,还要骂一句:“烧包!”
  商场、沧湾、善人桥、华珠大包,哪怕只有一样,也是来了一趟城里,否则就不叫“逛城”。
  善人桥和华珠大包早就成了过往烟云,以更大的华丽替代了它们。当过往落入记忆的土壤,与时俱进,年年相继,城市日臻完美。
  第一次就注定了我与小城远观近焉的宿命,彼时记忆与今时述说,坐实了成长的意义。和平街上的银杏树,同样暗合着一种记忆的开始。银杏在春夏秋冬,无视喧哗,以秩序和难以超越的植物之美,击溃了所有书写的伶牙俐齿。经常在深山僻壤与老银杏树相遇,包括丁耀亢书院和公冶长书院的雌雄异株,岁月葳蕤,就像遇见百岁甚至千岁老人,不是奇迹胜似奇迹,多見少怪,不惊不喜。
  祖先以树取果、作巢、取火、架屋,以亲手植下的树为信仰,霜雪雨侵,把生命全部的意义凝结于大地。古人以树皮写字,澄清历史;以树做史料,遗赠给子孙。
  如果读懂了和平街上的每一棵银杏树,不急不驰,不求千年不腐,但求树之常情,从生到落,皆是优雅。
  我可能是春天最蹩脚的发现者,银杏就像听懂了我的话,舒展开的蝴蝶叶片向世界倾吐着新生的愉悦。
  责任编辑胡兴尚
其他文献
一  这个是桃树,明年就会开花,后年就可以吃桃子了。父亲指着面房后的几株小树说。  桃子。我咽了咽口水,桃花湾有一株清水梨树,每年都会结很多梨子,快成熟的时候,我们姐弟几人,会轮换着守在树下,防止被人偷摘。桃花湾除了梨子,还有核桃板栗,可远处的大村,那是什么果树都没有的,我们要防备的,就是大村的小孩。桃子我自然吃过,桃花湾名副其实,正房后一排的桃树,但是那些桃树是爷爷栽种,属于桃花湾所有人。我们堂
期刊
两年前去访友,才一到朋友就兴奋的喊:“你来得正好,快来看看我这杆枪。”我疑惑的坐下,只见电脑中的一张设计稿,松涛掩映中,基座是一组雕塑,一面旗帜飘扬中,一支步枪高高竖起,气势磅礴中直插苍穹。见我疑惑不解,朋友解释说正在设计圭山起义的雕塑。当时有点懵以为朋友说的圭山是龟山,就随口问:“龟山在哪里啊?”朋友答道:“石林”。这么近?石林离昆明,不过几十公里而已,一下子没回过神来,战争曾经离自己这么近?朋
期刊
题记:拖布卡镇建在山上,我的采访对象就分布在拖布卡镇的各个角落。或养豪猪、竹鼠,或养原生态土鸡,或种火龙果,或种玫瑰茄,或为脱贫工作录入数据,操心老百姓的琐碎小事。她们娇弱的身躯、时尚的衣着,让初次相见的我有点恍惚,直至走进她们的基地,看她们指着豪猪、竹鼠、土鸡,如数家珍的介绍动物的习性,养殖的方法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时,我才想到,这就是她们辛辛苦苦创立的产业。也是凭借这些鸡、豪猪和竹鼠等,才将村民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正处在另一个县城楼群的包围之中。或者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又变成了一棵草,周围壁立着人类追求幸福的奇异玻璃,当它们大面积折射出太阳耀眼的光芒时,我不禁惊叹,我在哪?在这个清晨,在又一家住户装修新房的电钻声中,我陷入对宜良土地上另一棵草的回想。  汤池镇  正如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出生在宜良县汤池镇。阳宗海,万佛寺,摆衣河,柳树湾,汤池小学,老爷山,电厂
期刊
起伏的山峦相依  蜿蜒的公路急旋  当彝山睁开双眼  当脱贫成为刚需  致富致富  我屏息凝神  致敬那所有盐一样的日子  致敬那所有向土地俯下身的人们  ——题记  一、悬崖上的阿角岔  走了那么遠的路  我们去探访当代愚公邹鲁华  越野车翻山越岭  海拔忽高忽低  金沙江沉寂山峰滚浪  行进在险峻与苍茫之间  我思索着阿角岔的容颜  山门打开合闭又现  峭壁挂壁绝壁  想象到的与看到的  我们
期刊
怎么办  (记郭懿芸,极乐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月亮圆的时候  最想念家的人  在哪里?  孩子哭的时候  最想念家的人  在哪里?  看到一对对鸟儿  从山林翩然飞去飞来的时候  最想念家的人在哪里?  梦见最亲的人  皱纹又多了的时候  最想念家的人在哪里?  ……  村里贫困户张成德家大人病死  了  留下两个小孩  该怎么办?  村里有人在外打工受伤回来了  常常半夜打来电话倾诉苦闷 
期刊
拍摄时间:2019年夏  拍摄地点:古滇王国码头  圆幅型竹子长廊伸向海天一色的远方,两只金色的孔雀,优雅地昂首挺胸,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滇池,整个画面恬静,有一种久远但又亲切的静默,这是我们的母亲湖滇池。  码头的建筑、船舶等,都是参照古滇王国出土的文物设计制作。候船大厅是具有历史味道的“长脊短檐”式建筑,古朴、粗犷,远处古滇特色画舫“汉习楼船”停靠在岸边,似郑和宝船停歇在滇池湖畔,蓝天、深黄色建
期刊
后视镜  秋日的夜  天边突然烧起一把火  叠在最底层的橘,慢慢晕开  被风撩起的火星子  在短暂中和星辰比肩  趁着火还未灭  周围草木寂静  也许你想再等等山那边赶路的人  可是,一些风景逃跑了  另一些风景正在逃跑的路上  后视镜里再容不下更多一寸的美  老街  月光到达地球表面时  也许先要给这座城池寄来一封请柬  老街昏黄的路灯,事关重要  尽管有些已经快要凋零  关于吃喜酒的诗句  还
期刊
仿佛已经老去,  在废弃的屋子里,挖土,除草……  陶罐残片在角落,应和着虫鸣。  泥墙不高,葛藤缓缓向前,  狗叫和炊烟爬上李家坪时,  小小的和乐村,俗尘扑鼻。  若有人敲门,我必请他进来,  塞给他一兜豆角茄子,加上几缕夕光。  还未塌败的土灶前,  言语多余,听,火在说话。  冥想  心无挂碍地走在小路上  多么高興,天空这样高远  草叶拂动,如同淌过的溪流  蝉耐心地吟唱  无患子的凉荫
期刊
你來的时候  屋里漏雨  墙上开裂  我在火塘边煮洋芋  你走的时候  马缨花开  乔迁新居  我在泪光中说谢谢  我家有新房  全村变了样  月亮翻过龙盘山  带走贫穷的忧伤  一盏灯亮  一条路通向远方  这是我为扶贫队员写的一首歌,歌名叫做《我家有新房》。歌词中的“我”绝非无病呻吟,他们的倾诉是那样的真真切切,是每一个帮扶对象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声音。这声音曾经是那么的微弱,而今是多么的高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