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也造成了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承担着不同于其他领域的责任。本文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说明职业指导工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就业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校园的毕业季有时会弥漫“畢业即失业”的氛围。虽然这种氛围的形成有着其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学生和大学教育自身来说,职业指导工作的不通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大学生的特点
无论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大学生较之走入大学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形成不仅和学生自身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系,同时和学生求学方式、大学校园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很大关联。这些改变使大学生具备更多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自主意识日渐增强
1.个人的需求
走入大学校园后的学生大部分以住校为主,离开家长,甚至远离家庭所在地。空间上的距离要求学生必须走向独立。年龄的增大同样使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加强。学生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多地独立处理在校园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学校的要求
大学校园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弹性学制的实行,使其教学模式更加自由、开放。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愿望、专业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多项选择,以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选择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地对学校设置的课程、自身的兴趣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分析,从中选择自己希望的课程来完成学业。
大学较多的课余时间使学生能够参加到学校中的各种活动和组织之中。这些活动和各种组织的参与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能够做到独当一面,因此对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行为不稳定性明显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对外界的依赖性并没有随着自主意识的日渐增强而完全消失,而是所依赖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学生所依赖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家人,而进入大学后,学生所依赖的对象主要为网络和周围的朋友、学长、舍友。由于依赖性的存在,学生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些信息的获取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结论,使学生的行为会根据不同的说法或得到的不同信息而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三)创新意识较强
大学是国家开展高等教育的机构,在这里,无论从知识的丰富程度、信息的获取速度还是从知识的更新速度方面都要领先于其他领域。同时,学习能力强是作为大学生的基本品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力和接受力较强,就能使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更易于拥有创新意识,从而使得创新能力也随着其成长过程日渐增强。
二、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是这样给职业指导定义的:“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可以看出,职业指导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解决学生大学前的少选择性与大学后的多选择性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经历了12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学生的代言人,大部分的选择是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历进行的。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从家庭到学校,学习成绩较为出色的学生大多打上了“听话”的标签,家长也很少会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让孩子进行自己的选择。
然而,当学生走进大学,这种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从客观上说,和家长拉开了空间上的距离;从主观上说,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大学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到课余生活开放自主的管理模式。因此,大学学前的少选择性和进入大学后的多选择性让刚进校的新生易出现对职业茫然、对专业松散的情况,从而不利于学生专业的成长和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潜力,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使学生可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会完善自己,学会选择课程、各方面的活动以及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有利于解决学校生活的相对单纯性与职场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我们经常用“象牙塔”来形容校园,来说明校园生活中相对于社会的单纯性。校园中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专业发展,都存在单一、明确的特点,使大学生不需要在这些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而是更需要专注于和自己有相关性的一些人的人际交往以及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内容。
职场却要复杂很多。从每一个职业内部繁杂的部门设立、部门职能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员之间的交往到同职业间从业人员的交流、竞争,再到不同职业间有必要的沟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它的复杂性特征。
单纯的长期校园生活和复杂的职场生活之间矛盾容易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工作和心理上两重压力,从而造成就业质量不高,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通过对不同职业种类、内容、关联等各方面的了解,增加学生对职场的深入认识,掌握进入职场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从而缓减学生初进入职场时的压力。
(三)有利于解决学生的职业需求与专业方向之间的矛盾
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业教育使学生面临的自我选择较少,甚至大学的专业和学校本身都是在家长的强烈建议下和学生的懵懵懂懂中进行的选择,因此当学生进入到大学,通过学习了解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时,专业方向和学生自身的职业需求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学生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又因为无法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造成学生的自怨自艾,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对本专业的职业特色。 在专业领域内寻找自己的兴趣,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寻找职业,使学生能够做到最佳的人职科学匹配是职业指导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广东省各大高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70.39%的学生认为求职中個人的实际能力比所学专业更重要”,有“56.01%的学生认为专业已经不再是择业的首选”[1]。这个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职业的片面性认识。
1.有利于加深对专业能力的认识,培养职业素养
对于专业领域的认识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生毕业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
大部分走入大学的学生通过社会渠道或耳口相传来了解自己的专业,使自己对专业的认知和专业本身的特点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容易流于表面,更容易使对本专业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放弃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引下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基本技能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了解本专业所能够面对的职业范畴,从而减少对未来就业的茫然,增加信心。
专业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包括它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每个专业都会对从事这个专业的人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态度,即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很多专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了解这些相通性,可以让对自己本专业不太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从而在此基础上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2.有利于加深对职业素养的了解,寻找职业方向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茫然来自于对职业的不了解。这些不了解包括职业种类、职业内容、职业技能等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向学生介绍目前常见的职业种类,并了解每个职业种类的职业内容、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基础以及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使学生在了解职业内容之后,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职业目标,并根据这个职业目标,用好学校中的公共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注释:
[1]李靖茂,唐建伟,葛畅.大学生行为特点及教育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6):17.
参考文献:
[1]蔡妮娜.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2012(22).
[2]王绍阳.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
[3]刘海峰,刘晓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3(3).
作者简介:
刘蕙(1975— ),女,汉,江苏徐州人,高校讲师,系部辅导员,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和学生管理。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就业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校园的毕业季有时会弥漫“畢业即失业”的氛围。虽然这种氛围的形成有着其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学生和大学教育自身来说,职业指导工作的不通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大学生的特点
无论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大学生较之走入大学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形成不仅和学生自身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系,同时和学生求学方式、大学校园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很大关联。这些改变使大学生具备更多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自主意识日渐增强
1.个人的需求
走入大学校园后的学生大部分以住校为主,离开家长,甚至远离家庭所在地。空间上的距离要求学生必须走向独立。年龄的增大同样使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加强。学生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多地独立处理在校园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学校的要求
大学校园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弹性学制的实行,使其教学模式更加自由、开放。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愿望、专业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多项选择,以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选择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地对学校设置的课程、自身的兴趣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分析,从中选择自己希望的课程来完成学业。
大学较多的课余时间使学生能够参加到学校中的各种活动和组织之中。这些活动和各种组织的参与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能够做到独当一面,因此对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行为不稳定性明显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对外界的依赖性并没有随着自主意识的日渐增强而完全消失,而是所依赖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学生所依赖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家人,而进入大学后,学生所依赖的对象主要为网络和周围的朋友、学长、舍友。由于依赖性的存在,学生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些信息的获取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结论,使学生的行为会根据不同的说法或得到的不同信息而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三)创新意识较强
大学是国家开展高等教育的机构,在这里,无论从知识的丰富程度、信息的获取速度还是从知识的更新速度方面都要领先于其他领域。同时,学习能力强是作为大学生的基本品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力和接受力较强,就能使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更易于拥有创新意识,从而使得创新能力也随着其成长过程日渐增强。
二、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是这样给职业指导定义的:“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可以看出,职业指导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解决学生大学前的少选择性与大学后的多选择性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经历了12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学生的代言人,大部分的选择是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历进行的。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从家庭到学校,学习成绩较为出色的学生大多打上了“听话”的标签,家长也很少会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让孩子进行自己的选择。
然而,当学生走进大学,这种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从客观上说,和家长拉开了空间上的距离;从主观上说,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大学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到课余生活开放自主的管理模式。因此,大学学前的少选择性和进入大学后的多选择性让刚进校的新生易出现对职业茫然、对专业松散的情况,从而不利于学生专业的成长和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潜力,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使学生可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会完善自己,学会选择课程、各方面的活动以及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有利于解决学校生活的相对单纯性与职场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我们经常用“象牙塔”来形容校园,来说明校园生活中相对于社会的单纯性。校园中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专业发展,都存在单一、明确的特点,使大学生不需要在这些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而是更需要专注于和自己有相关性的一些人的人际交往以及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内容。
职场却要复杂很多。从每一个职业内部繁杂的部门设立、部门职能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员之间的交往到同职业间从业人员的交流、竞争,再到不同职业间有必要的沟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它的复杂性特征。
单纯的长期校园生活和复杂的职场生活之间矛盾容易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工作和心理上两重压力,从而造成就业质量不高,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通过对不同职业种类、内容、关联等各方面的了解,增加学生对职场的深入认识,掌握进入职场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从而缓减学生初进入职场时的压力。
(三)有利于解决学生的职业需求与专业方向之间的矛盾
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业教育使学生面临的自我选择较少,甚至大学的专业和学校本身都是在家长的强烈建议下和学生的懵懵懂懂中进行的选择,因此当学生进入到大学,通过学习了解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时,专业方向和学生自身的职业需求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学生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又因为无法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造成学生的自怨自艾,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对本专业的职业特色。 在专业领域内寻找自己的兴趣,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寻找职业,使学生能够做到最佳的人职科学匹配是职业指导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广东省各大高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70.39%的学生认为求职中個人的实际能力比所学专业更重要”,有“56.01%的学生认为专业已经不再是择业的首选”[1]。这个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职业的片面性认识。
1.有利于加深对专业能力的认识,培养职业素养
对于专业领域的认识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生毕业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
大部分走入大学的学生通过社会渠道或耳口相传来了解自己的专业,使自己对专业的认知和专业本身的特点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容易流于表面,更容易使对本专业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放弃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引下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基本技能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了解本专业所能够面对的职业范畴,从而减少对未来就业的茫然,增加信心。
专业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包括它所要求的专业素养。每个专业都会对从事这个专业的人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态度,即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很多专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了解这些相通性,可以让对自己本专业不太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从而在此基础上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2.有利于加深对职业素养的了解,寻找职业方向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茫然来自于对职业的不了解。这些不了解包括职业种类、职业内容、职业技能等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向学生介绍目前常见的职业种类,并了解每个职业种类的职业内容、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基础以及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使学生在了解职业内容之后,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职业目标,并根据这个职业目标,用好学校中的公共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注释:
[1]李靖茂,唐建伟,葛畅.大学生行为特点及教育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6):17.
参考文献:
[1]蔡妮娜.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2012(22).
[2]王绍阳.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
[3]刘海峰,刘晓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3(3).
作者简介:
刘蕙(1975— ),女,汉,江苏徐州人,高校讲师,系部辅导员,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和学生管理。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