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围绕民办高校二级学院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以现状与历史回顾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民办高校二级学院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1 現状与历史回顾
在校党委、校学生处、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该二级学院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大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与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党建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人才培养和学校的改革、稳定、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1 党建工作
①科学治院能力显著增强。院党总支成员注重学习,善于学习,及时更新观念,潜心研究民办教育的办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治院、依法治院、民主治院的能力日益凸显。
②活动方式和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加强了院党总支、支部定期的政治学习和研讨,干部和教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辟“客座教授讲坛”、开展“创先争优”、帮扶支援弱势群体、参观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了干部和教职工的党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
③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健全。根据院党总支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学生和教工两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基本覆盖到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各个层面,基本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④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工和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在校学生党员11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教职工党员16人,占教工总数的67%。
⑤全院风气明显好转。2011—2015年,学院党校共开办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院参与培训的学生200余人,教工5人。经过党校培训的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为营造和谐的教风、学风、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院党总支始终坚持将“三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着在常规工作中谋创新,在平凡工作中求发展的理念,坚持每年主题教育推陈出新。“感恩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基本形成学院学生教育品牌。
②安全稳定实现百分百。实现了安全稳定100%;学院毕业生文明离校形成风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③规范化管理又上新台阶。2011—2015年把“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工作程序”纳入学生工作思路,推出规范管理工程;学费催缴、清理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了学校指定的缴费率目标。
④辅导员队伍建设开辟新局面。配备专职辅导员6人,其中5人第一学历为硕士毕业生,形成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稳定的、规模化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1人获得辽宁省辅导员“谈心谈话”先进个人称号,1人被评为大连市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辽宁省家访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⑤学风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11月制定《信息科学学院学困生管理方案》文件,形成全院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学风的良好格局,学风状况持续出现“三低一高”(降级率、学业警告率、违纪率明显降低,学生的考研通过率明显提高)的可喜转变,凝练了“勤奋诚信”的学风。在2011—2015年的校级评优中共有13个班集体被评为学校优良学风班,共计320余人次被评为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称号,2012年考取硕士研究生12人(其中“211”以上院校7人),考研录取率40%;2013年考取硕士研究生17人(其中“211”以上院校11人),考研录取率50%。
⑥大学生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在各类创新竞赛中获奖学生达180余人次,尤其是2013—2015年,在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中,学院学生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全国三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12项、省级优秀奖7项等,创造学院有史以来参加国家级计算机大赛的最好成绩。
⑦社会实践连获先进,社会实践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参与率大大提升。社会实践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例上升。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院团委于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院团委坚持进行团干部能力建设,实施团校分层教学、团干分类培训,大力提升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2011年至2015年全院获得各级先进团支部称号的集体19个、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团干部称号的个人160余人次。
⑨资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至2015年,全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5人,总金额4万元;100余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总金额50余万元;500余人获得国家助学金,总金额150余万元;推荐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2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酬金4.4万余元;共办理国家助学贷款120余人,总金额达72万余元。
⑩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行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有力载体。学院团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科技周报论坛、趣味运动会、红歌会、演讲比赛、素质拓展等活动,着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工作的总体目标、思路与措施
2.1 总体目标和思路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着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着力完善长效机制,着力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从民办高校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二级学院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建设、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生工作队伍;构建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在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学生资助、校园文化、党建工作等方面巩固措施、形成成效、做成特色,在一些工作领域凸显优势。
2.2 工作的具体措施
2.2.1 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总支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切实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总支各委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党总支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2.2.2 建立党建工作管理监督机制。建立融监督、管理、考核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健全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对全院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把党建工作的实效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党建工作汇报、交流、综合测评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形成有制度、有落实、有成效的良好工作局面。实行党务工作、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提高水平,使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2.2.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优化党员发展程序,扩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规模,加大学生党员培养力度。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将党员培养发展工作量化管理,各支部需在年度工作計划中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任务,细化权责,责任到人。
2.2.4 坚持和完善党总支学习制度,健全教职工和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邀请校内外各行业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彰显民办教育和人文关怀的双重特色,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5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院党总支统一领导、统筹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院党总支定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全院整体工作规划、作为重点工作,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给予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创新教育思路,探索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全院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2.2.6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①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政领导作用,组建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风建设方案的制定以及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对各专业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及考核。各专业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在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学风建设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明确学风建设阶段性目标和重点。研究制定本科生成长规划,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将规划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八个学期中。总体上,低年级着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高年级以考研、考公务员以及高质量就业为引导,着力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③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活动。院里每学期组织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分析学风建设中的难点和问题,及时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各专业围绕学风建设的主题,抓好专业教育、学习交流、考研动员等活动,落实各项建设措施。全院多层面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④建立学风建设考核机制。将学风建设作为对全院进行学工考核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检查督促;加大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学生的管理和处理力度;在选拔学生干部、评奖评优、组织发展、补助发放等各个工作环节均设定学业成绩基本要求,使各项政策措施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⑤强化学业预警机制。院团委和教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将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或有可能延长学制的学生及时筛选出来,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并制定具体的教育措施和办法。全院认真做好被预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提前向学生及其家长预警,定期沟通学生各方面情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2.2.7 完善管理,优化结构,全面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选配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增加投入,搭建平台,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培养锻炼;继续推行辅导员、班导师制,通过导师的“传、帮、带”,切实提高学工队伍工作能力;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落实辅导员队伍双重(学校和学院)领导机制,加强工作考核,积极开展优秀辅导员、班导师及标兵评选活动;规范辅导员流动程序,落实保障措施,强化激励机制。
2.2.8 增强服务功能,有效解决学生各类实际问题。
①加强贫困学生资助服务。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提高资助额度。积极开拓贫困大学生资助渠道,完善资助工作网络。除国家和学校常规资助外,积极争取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助学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勤工助学岗位,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做好“他助”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助”,实现自立、自信、自强。大力推进受资助大学生参加校内外义务劳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弱势同学。
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心理咨询宣传力度,提升我院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注重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全院所有的专职辅导员具有国家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全程化。
2.2.9 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管理方法,努力实现学生管理的规划化与科学化。
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学生工作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利用本院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加强与校学生处、团委、教务、后勤等部门的经常性联系与沟通,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作者简介:
徐春明,男,辽宁大连人,1983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大连科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1 現状与历史回顾
在校党委、校学生处、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该二级学院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大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与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党建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人才培养和学校的改革、稳定、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1 党建工作
①科学治院能力显著增强。院党总支成员注重学习,善于学习,及时更新观念,潜心研究民办教育的办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治院、依法治院、民主治院的能力日益凸显。
②活动方式和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加强了院党总支、支部定期的政治学习和研讨,干部和教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辟“客座教授讲坛”、开展“创先争优”、帮扶支援弱势群体、参观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了干部和教职工的党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
③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健全。根据院党总支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学生和教工两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基本覆盖到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各个层面,基本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④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工和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在校学生党员11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教职工党员16人,占教工总数的67%。
⑤全院风气明显好转。2011—2015年,学院党校共开办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院参与培训的学生200余人,教工5人。经过党校培训的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为营造和谐的教风、学风、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院党总支始终坚持将“三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着在常规工作中谋创新,在平凡工作中求发展的理念,坚持每年主题教育推陈出新。“感恩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基本形成学院学生教育品牌。
②安全稳定实现百分百。实现了安全稳定100%;学院毕业生文明离校形成风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③规范化管理又上新台阶。2011—2015年把“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工作程序”纳入学生工作思路,推出规范管理工程;学费催缴、清理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了学校指定的缴费率目标。
④辅导员队伍建设开辟新局面。配备专职辅导员6人,其中5人第一学历为硕士毕业生,形成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稳定的、规模化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1人获得辽宁省辅导员“谈心谈话”先进个人称号,1人被评为大连市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辽宁省家访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⑤学风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11月制定《信息科学学院学困生管理方案》文件,形成全院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学风的良好格局,学风状况持续出现“三低一高”(降级率、学业警告率、违纪率明显降低,学生的考研通过率明显提高)的可喜转变,凝练了“勤奋诚信”的学风。在2011—2015年的校级评优中共有13个班集体被评为学校优良学风班,共计320余人次被评为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称号,2012年考取硕士研究生12人(其中“211”以上院校7人),考研录取率40%;2013年考取硕士研究生17人(其中“211”以上院校11人),考研录取率50%。
⑥大学生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在各类创新竞赛中获奖学生达180余人次,尤其是2013—2015年,在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中,学院学生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全国三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12项、省级优秀奖7项等,创造学院有史以来参加国家级计算机大赛的最好成绩。
⑦社会实践连获先进,社会实践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参与率大大提升。社会实践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例上升。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院团委于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院团委坚持进行团干部能力建设,实施团校分层教学、团干分类培训,大力提升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2011年至2015年全院获得各级先进团支部称号的集体19个、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团干部称号的个人160余人次。
⑨资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至2015年,全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5人,总金额4万元;100余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总金额50余万元;500余人获得国家助学金,总金额150余万元;推荐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2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酬金4.4万余元;共办理国家助学贷款120余人,总金额达72万余元。
⑩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行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有力载体。学院团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科技周报论坛、趣味运动会、红歌会、演讲比赛、素质拓展等活动,着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工作的总体目标、思路与措施
2.1 总体目标和思路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着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着力完善长效机制,着力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从民办高校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二级学院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建设、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生工作队伍;构建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在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学生资助、校园文化、党建工作等方面巩固措施、形成成效、做成特色,在一些工作领域凸显优势。
2.2 工作的具体措施
2.2.1 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总支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切实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总支各委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党总支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2.2.2 建立党建工作管理监督机制。建立融监督、管理、考核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健全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对全院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把党建工作的实效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党建工作汇报、交流、综合测评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形成有制度、有落实、有成效的良好工作局面。实行党务工作、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提高水平,使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2.2.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优化党员发展程序,扩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规模,加大学生党员培养力度。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将党员培养发展工作量化管理,各支部需在年度工作計划中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任务,细化权责,责任到人。
2.2.4 坚持和完善党总支学习制度,健全教职工和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邀请校内外各行业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彰显民办教育和人文关怀的双重特色,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5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院党总支统一领导、统筹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院党总支定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全院整体工作规划、作为重点工作,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给予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创新教育思路,探索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全院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2.2.6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①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政领导作用,组建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风建设方案的制定以及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对各专业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及考核。各专业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在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学风建设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明确学风建设阶段性目标和重点。研究制定本科生成长规划,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将规划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八个学期中。总体上,低年级着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高年级以考研、考公务员以及高质量就业为引导,着力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③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活动。院里每学期组织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分析学风建设中的难点和问题,及时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各专业围绕学风建设的主题,抓好专业教育、学习交流、考研动员等活动,落实各项建设措施。全院多层面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④建立学风建设考核机制。将学风建设作为对全院进行学工考核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检查督促;加大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学生的管理和处理力度;在选拔学生干部、评奖评优、组织发展、补助发放等各个工作环节均设定学业成绩基本要求,使各项政策措施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⑤强化学业预警机制。院团委和教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将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或有可能延长学制的学生及时筛选出来,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并制定具体的教育措施和办法。全院认真做好被预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提前向学生及其家长预警,定期沟通学生各方面情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2.2.7 完善管理,优化结构,全面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选配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增加投入,搭建平台,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培养锻炼;继续推行辅导员、班导师制,通过导师的“传、帮、带”,切实提高学工队伍工作能力;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落实辅导员队伍双重(学校和学院)领导机制,加强工作考核,积极开展优秀辅导员、班导师及标兵评选活动;规范辅导员流动程序,落实保障措施,强化激励机制。
2.2.8 增强服务功能,有效解决学生各类实际问题。
①加强贫困学生资助服务。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提高资助额度。积极开拓贫困大学生资助渠道,完善资助工作网络。除国家和学校常规资助外,积极争取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助学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勤工助学岗位,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做好“他助”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助”,实现自立、自信、自强。大力推进受资助大学生参加校内外义务劳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弱势同学。
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心理咨询宣传力度,提升我院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注重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全院所有的专职辅导员具有国家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全程化。
2.2.9 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管理方法,努力实现学生管理的规划化与科学化。
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学生工作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利用本院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加强与校学生处、团委、教务、后勤等部门的经常性联系与沟通,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作者简介:
徐春明,男,辽宁大连人,1983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大连科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