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日语可能表现时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中日两国语言的可能表现形式的异同,在教学中注意从中日两国语言习惯的不同出发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与汉语有极大差异的用法。
[关键词]日语自动词 可能动词 可能补语
引言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本语学习者,不管是初学者还是相当水平的学习者,在碰到日语的可能表现时常常会使用一些错误的用法。特别是碰到如同『何を読んでも頭に入らない』这样的自动词表现法时,最容易产生一些问题。这样的句子当中其实是包含着可能的意思在里面的。然而大多数的学习者对于这一点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会出现『何を読んでも頭に入(はい)れない』这样的误用。本文从两国不同语言的可能表达形式的差异,考察一下动词可能态的使用规则。
一、日语的可能表现形式
日语可能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有四种,即①动词未然形+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及可能动词。②动词连体形+『ことができる』③サ变动词词干+『できる』④动词连用形+『うる·~えない』。
日语的可能表现形式有3种意义:
1)主体的内在能力。要用意志动词。主体为具有意志行为的人、动物或者人制造的、受人操纵的机械工具等。相当于汉语的“会”、“能”、“可以”、“得”等。
·彼は日本語が話せる。/他会(或:能)讲日语。
·このクレーンは5トンまで上げられる。/这部起重机可以吊5吨。
2)外部条件(自然、社会条件)允许主体实现意志性行为的可能性。一般用意志动词。相当于汉语的“可以”、“能”、“得”。
·今晚、彼は来られるかね。/今天晚上他能来(或:来得了)吗?
·教員免許証がなければ,生徒を教え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没有教员执照不可以教学生。
3)表示对象的属性(性质、特征、性能、用途)。
句中主题是可能的对象物,不是行为的主体。用他动词、不可以用“た”结句。它表示“一般说来有可能”,相当于汉语的“能”、“可以”、“得”。
·この魚は刺身にしては食べられない。/这种鱼不能做生鱼片吃。
·あの人は信頼できる。/那个人可以信赖。
二、中文的可能表现形式
中文中的可能表现形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可能动词,“能”、“会”“可以”构成,另一种是使用可能补语。
①我会说法语。
②圣诞节你能来吗?
③我可以抽烟吗?
④把钱包从书包里拿出来
⑤我听不懂你的话
在中文中,不论是动作动词还是状态动词都可以使用可能表现形式来表达。另外,不管是意志动词还是非意志动词也均可使用可能态来表示。
三、中日 “可能”表现的异同
日语表示“可能”,主要用“动词未然形+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动词连体形+ことができる”、“可能动词”、“动词连用形+うる·~えない”等来表达“主体内在能力”“条件可能”和“对象属性”。汉语表达同一内容用可能动词“能(够)”、“会”、“可以”和可能补语。
例如:
·日本語ができますか。/你能(或、会)讲日语吗?(能力)
·これは起こり得ないことだ。/这种不会发生(条件可能)
·ここの生水は飲むことができない。/这里的水不可以(或、不能)喝(属性)
从以上考察可以看出中日可能表现有对应的一面,还有不对应的一面。这使我国学生学习日语时容易失误。中日可能表现形式的主要差异归纳如下:
1.如果主题是无性物,动词是非意志动词,那么就不能使用『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可能动词。这种情况一般都用自动词句或断定、推断等来表达。而汉语动词则不受此限制。
·洗濯機が故障で回らない。/洗衣机出了故障不能运转了。(回れない×)
·この薬を飲んだら病気が治るだろう。/吃了这个药病就会好。(治れる×)
2.如果主题有情物,且动词是意志动词,那么就可以使用『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以及可能动词。而汉语不受此限制。
·今帰れない。(现在不能回去)
·朝六時におき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你早上6点钟能起床吗?)
3.未来的可能:汉语用“会”、“能”表示未来的可能。而日语却要用推断的表达方式。
·午後雨が降るだろう(降るかもしれない)。/下午大概会(或能)下雨。(降れる×)
·まもなく君は確かな知らせを受け取るだろう。/你不久就会听到确实的消息。(受け取れる×)
4.许可、禁止:汉语用“(不)可以”、“(不)能”表示许可或禁止。日语要用许可或禁止的表达方式。
·入ってもいいですか。/我可以进来吗?(许可)
·自分のことだけを考えてはならない。/不能只考虑个人(禁止)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语言在处理“可能”和“能力”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给我们中国学生学习日语带来了一些不便,容易造成一些错误,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日语动词的特征和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语言习惯来看,汉语通常使用他动词表示主观的可能性,与之相反日语是使用自动词句来表示客观属性或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正立.日汉语“可能”的表达方式 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3
[2]陆俭明《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7
[3]小矢野哲夫(1979)「现代日本語可能表现の意味と用法Ⅰ」大阪外国语大学学报言语.大阪外国语大学
[4]王宏《日语常用表达方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吉林延吉)
[关键词]日语自动词 可能动词 可能补语
引言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本语学习者,不管是初学者还是相当水平的学习者,在碰到日语的可能表现时常常会使用一些错误的用法。特别是碰到如同『何を読んでも頭に入らない』这样的自动词表现法时,最容易产生一些问题。这样的句子当中其实是包含着可能的意思在里面的。然而大多数的学习者对于这一点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会出现『何を読んでも頭に入(はい)れない』这样的误用。本文从两国不同语言的可能表达形式的差异,考察一下动词可能态的使用规则。
一、日语的可能表现形式
日语可能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有四种,即①动词未然形+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及可能动词。②动词连体形+『ことができる』③サ变动词词干+『できる』④动词连用形+『うる·~えない』。
日语的可能表现形式有3种意义:
1)主体的内在能力。要用意志动词。主体为具有意志行为的人、动物或者人制造的、受人操纵的机械工具等。相当于汉语的“会”、“能”、“可以”、“得”等。
·彼は日本語が話せる。/他会(或:能)讲日语。
·このクレーンは5トンまで上げられる。/这部起重机可以吊5吨。
2)外部条件(自然、社会条件)允许主体实现意志性行为的可能性。一般用意志动词。相当于汉语的“可以”、“能”、“得”。
·今晚、彼は来られるかね。/今天晚上他能来(或:来得了)吗?
·教員免許証がなければ,生徒を教え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没有教员执照不可以教学生。
3)表示对象的属性(性质、特征、性能、用途)。
句中主题是可能的对象物,不是行为的主体。用他动词、不可以用“た”结句。它表示“一般说来有可能”,相当于汉语的“能”、“可以”、“得”。
·この魚は刺身にしては食べられない。/这种鱼不能做生鱼片吃。
·あの人は信頼できる。/那个人可以信赖。
二、中文的可能表现形式
中文中的可能表现形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可能动词,“能”、“会”“可以”构成,另一种是使用可能补语。
①我会说法语。
②圣诞节你能来吗?
③我可以抽烟吗?
④把钱包从书包里拿出来
⑤我听不懂你的话
在中文中,不论是动作动词还是状态动词都可以使用可能表现形式来表达。另外,不管是意志动词还是非意志动词也均可使用可能态来表示。
三、中日 “可能”表现的异同
日语表示“可能”,主要用“动词未然形+可能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动词连体形+ことができる”、“可能动词”、“动词连用形+うる·~えない”等来表达“主体内在能力”“条件可能”和“对象属性”。汉语表达同一内容用可能动词“能(够)”、“会”、“可以”和可能补语。
例如:
·日本語ができますか。/你能(或、会)讲日语吗?(能力)
·これは起こり得ないことだ。/这种不会发生(条件可能)
·ここの生水は飲むことができない。/这里的水不可以(或、不能)喝(属性)
从以上考察可以看出中日可能表现有对应的一面,还有不对应的一面。这使我国学生学习日语时容易失误。中日可能表现形式的主要差异归纳如下:
1.如果主题是无性物,动词是非意志动词,那么就不能使用『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可能动词。这种情况一般都用自动词句或断定、推断等来表达。而汉语动词则不受此限制。
·洗濯機が故障で回らない。/洗衣机出了故障不能运转了。(回れない×)
·この薬を飲んだら病気が治るだろう。/吃了这个药病就会好。(治れる×)
2.如果主题有情物,且动词是意志动词,那么就可以使用『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以及可能动词。而汉语不受此限制。
·今帰れない。(现在不能回去)
·朝六時におき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你早上6点钟能起床吗?)
3.未来的可能:汉语用“会”、“能”表示未来的可能。而日语却要用推断的表达方式。
·午後雨が降るだろう(降るかもしれない)。/下午大概会(或能)下雨。(降れる×)
·まもなく君は確かな知らせを受け取るだろう。/你不久就会听到确实的消息。(受け取れる×)
4.许可、禁止:汉语用“(不)可以”、“(不)能”表示许可或禁止。日语要用许可或禁止的表达方式。
·入ってもいいですか。/我可以进来吗?(许可)
·自分のことだけを考えてはならない。/不能只考虑个人(禁止)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语言在处理“可能”和“能力”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给我们中国学生学习日语带来了一些不便,容易造成一些错误,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日语动词的特征和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语言习惯来看,汉语通常使用他动词表示主观的可能性,与之相反日语是使用自动词句来表示客观属性或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正立.日汉语“可能”的表达方式 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3
[2]陆俭明《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7
[3]小矢野哲夫(1979)「现代日本語可能表现の意味と用法Ⅰ」大阪外国语大学学报言语.大阪外国语大学
[4]王宏《日语常用表达方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吉林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