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场所,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老师都比较重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是学生的能动意识,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中新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数学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是思维的体操.它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给与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加成功的机会,建立自信心,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
一、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些自我表现、自由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设计出如下两个层次的探究活动,一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方法呢?接着让学生操作学具,完成三角形向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转化的转化,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四边形的底高与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讨论,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只提供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拼剪的方法把这个三角形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吗?此时,学生立刻醒悟到,可再剪一个与老师提供的三角形一样的三角形,按照上述活动,也可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概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得出有关新知识,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同时又自觉地接受了新知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分析,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展现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争取独立学习和日益独立学习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应该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格”和“瞎想”,鼓励他们更自信的想和说。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精心设置,巧妙安排,对一些问题采用变式提问,在例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引导启发,培养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因而,教学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用以启迪时机,策略,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老师介绍了分数画小数的方法,有复习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然后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下面的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83/25 3/20 3/144/97/30
同学们一看题,就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寻求答案,结果两分钟后仍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出来。这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同学们说:“你可以随意说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信不信?”这是,学生带着一份强烈的好奇心纷纷举手考老师,老师把这些分数板书并且一一应对如流。在学生这种求知欲极强的情况下,在让学生把这些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让他们观察,比较,讨论,寻找规律,让学生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索,难点不攻自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学会探索解疑的方法,而且也诱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大胆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怎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讨论后,生1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生2说立即站起来表示有不同的想法,他说:“把梯形沿着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等高,用求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的方法,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更有创新的生3说:“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把一个梯形沿两腰的中间剪开,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笔者立即对生2、生3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表现给予及时地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竞争,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这样,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即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数学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是思维的体操.它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给与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加成功的机会,建立自信心,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育的契机,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
一、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些自我表现、自由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设计出如下两个层次的探究活动,一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方法呢?接着让学生操作学具,完成三角形向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转化的转化,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四边形的底高与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讨论,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只提供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拼剪的方法把这个三角形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吗?此时,学生立刻醒悟到,可再剪一个与老师提供的三角形一样的三角形,按照上述活动,也可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概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得出有关新知识,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同时又自觉地接受了新知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分析,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展现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争取独立学习和日益独立学习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应该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格”和“瞎想”,鼓励他们更自信的想和说。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精心设置,巧妙安排,对一些问题采用变式提问,在例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引导启发,培养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因而,教学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用以启迪时机,策略,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老师介绍了分数画小数的方法,有复习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然后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下面的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83/25 3/20 3/144/97/30
同学们一看题,就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寻求答案,结果两分钟后仍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出来。这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同学们说:“你可以随意说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信不信?”这是,学生带着一份强烈的好奇心纷纷举手考老师,老师把这些分数板书并且一一应对如流。在学生这种求知欲极强的情况下,在让学生把这些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让他们观察,比较,讨论,寻找规律,让学生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索,难点不攻自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学会探索解疑的方法,而且也诱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大胆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怎样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讨论后,生1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生2说立即站起来表示有不同的想法,他说:“把梯形沿着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等高,用求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的方法,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更有创新的生3说:“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把一个梯形沿两腰的中间剪开,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笔者立即对生2、生3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表现给予及时地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竞争,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这样,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即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