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小史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n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冰淇淋普及只是近百年的事情,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全球为之疯狂的美食。没有冰淇淋的夏天,就像没有星空的童年。除了泡在泉水浴場的舒畅、在树荫下喝茶吃瓜的闲适以及河边湖畔的微风蒲扇,手捧冒着“热气”,凉丝丝、甜蜜蜜的冰淇淋绝对算得上一件美事。而冰淇淋的魅力却不止于夏天,它所承载的浮沉回忆,只要那甜蜜浓郁的味道袭上舌尖,不论你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一股清流滑过心田。
  冰淇淋的“东方进化史”
  冰淇淋从诞生之初,就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魔力。
  最早,冰淇淋的形态并不是如人们所见的糖、鸡蛋、牛奶、奶酪混合而成的,而是由山羊奶或者牛奶发酵而成的冰冻甜点。而这种吃法最早可考历史从唐代开始。
  事实上,中国人吃冰的历史甚至还要更早。
  1976年,秦雍城遗址考古曾发现春秋时一座冰窖,其藏冰量达190多立方米。朝廷中有专门的官吏负责每年寒冬时凿取冰块进行储存。《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我们有理由想象,那时候的冰厨里,或许已经有了凉丝丝的甜点。
  到了唐代,人们就已经会制作并公开出售“冰棍”了。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儿,就冻成了冰棍。唐时的冰棍儿带着一股诗韵,曲高和寡。唐代的冯贽在《云仙杂记》里写道:“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杜甫也感叹“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远望上流社会中公子佳人们食冰避暑。可见,冰块虽好,也非人人消食得起的。
  北宋时期,人们已经能吃上各式各样的冷饮了,刨冰被发明出来。到了南宋,饮食沾染了宋词风,用冰降温也就吹到了民间。据记载,南宋市集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夜市的冷饮铺甚至要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武林旧事》中就描述杭州有贩卖各类冰饮品类,如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那时,人们把果汁、牛奶、药菊、冰块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取名叫冰酪,普通人家都买得起。
  宋代与冷饮的繁荣相伴,一种比较原始的“冰箱”也在宋朝出现,叫做“冰鉴”。是一种双层的木桶,下面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把冰块放到夹层里,盖上盖子,好长时间都不会融化。
  晚清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这时候的冰已经作为福利分发了。
  饮冰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中国人喜冰,不限样式,不论是什么样的冰、冰饮,还是冰棍儿,吃冰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从最原始的冰到后来皇宫里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皇宫里又有了类似冰淇淋的食品,叫做冰酪。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所谓奶冰就是元朝人做出来的冰淇淋,元朝人还将平常食用的果酱和牛奶混入其中,这样凝成的冰像沙泥一样,比冰块要柔软很多,入口即化。据传,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
  可见,至少在吃冰淇淋这件事上,西方文明的进化是在东方文明的帮助下完成的。
  从“贵族专享”到工业产物
  美食教母费雪认为:“完美的一餐就是,和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吃上对的东西。”而冰淇淋的秘密就在于“它需要你在最想吃冰淇淋的时候,恰恰有这么一个冰淇淋来给你吃。”
  西方人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据传说,公元前2000年,法老就用雪、水果和蜂蜜宴请客人。而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埃及时,也曾存下阿尔卑斯山上珍贵的雪,加入水果或果汁,给劳累的士兵鼓舞士气。
  冰淇淋的发展跟人类对于冰的采集与运用是同步的,在19世纪前还没能真正制造制冷机器之前,都是在学习如何保存冰,这种庞大而繁重的工作,都要借助皇室或者是官方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冰淇淋在19世纪前都是皇室贵族消费的奢侈品。
  冰淇淋出现之前,欧洲贵族有喝冻饮的记录,能掌握冻饮料技术的国家只有意大利和法国。发展到17世纪,在意大利首先开始用糖、草莓和柠檬等调味剂加上冰或者雪重新加工成冰冻的甜点。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到后来出现了“第一代冰淇淋”:在十六世纪末,由一位美食家 Antonio Latini 首先将牛奶果汁加上水和糖,放入蜜饯和柠檬,放入冰冷的雪盐中冷冻,这种冷冻方式很像我们现在家庭制作的冰棒。
  意大利和法国是冰冻甜点的发源地,直到18世纪,意大利人一直不断地创新冰淇淋的制作技艺,但法国人更是潮流的引领者,在法国冰淇淋的名称有:冻酪、冻奶油、雪糕、慕斯,法国贵族们都为之趋之若鹜,当时不仅冰不容易弄到,连糖和香料也是非常昂贵,因此制作冰淇淋的成本非常高。
  传统的冰淇淋都是靠全手工技巧制作的,制作好原液之后放入锡罐,旁边装满加了盐的冰,一直搅拌到液体变稠像透明的凝胶,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至于冰淇淋各种口味的发明,则完全依赖了甜点师和美食家,冰淇淋中的经典代表:香草味冰淇淋就是西班牙探险队从墨西哥带回来从兰花身上提取的香精,这种来源于美洲的香料打开了冰淇淋全球化的篇章。
  欧洲人登陆新大陆,冰淇淋技术也随之登陆到了美洲。据说最早吃冰淇淋的美国人是William Black,美国首任总统 George Washington也很喜欢冰淇淋,在他1788年的日记中都有记录采冰的艰辛。冰淇淋在美国还被贴上爱国的标签,成为美国独立日庆祝必吃的甜点。
  真正令冰淇淋从昂贵的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是从美国费城的Nancy Johnson发明了全新的冰淇淋制造机器并以此注册专利开始。此机器能大大提高搅拌冰淇淋混合物的速度,也从此开启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冰淇淋工厂化生产也随之出现了。虽然在英国,几乎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冰淇淋机器,但英国却到20世纪初的最后阶段才将冰淇淋规模化生产。彼时,有着熟练技术的欧洲各国还在小规模制作冰淇淋,遵循代代相传的模式。   至今,冰淇淋规模最大的企业仍都来自于美国。
  圣代、蛋筒冰淇淋与童年
  “吃掉你手中的冰淇淋吧,趁它没融化之前。”著名的冰淇淋大师贝赛斯说。而自美国开启了工业化生产冰淇淋的篇章后,吃冰淇淋这件事就显得不再那么“迫切而珍贵”。
  在美国内战期间,冷饮柜的发明开启了另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冰淇淋黄金时代。这个时代同时还诞生了“蛋筒冰淇淋”与“冰棍”。美国成了冰淇淋王国,此时的意大利作为现代冰淇淋的创始人,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设备,再难引领商业潮流。
  “圣代”是冰淇淋家族中的伟大发明之一。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一种由果酱、冰淇淋和打泡奶油做成的甜品,在圣代诞生之前,法国人就有在冰淇淋上面加入水果或其他东西的冰淇淋。“圣代”的命名起源于这个东西诞生的日子——星期天来命名“sundae”。
  1904年,蛋筒冰淇淋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世界博覽会首次亮相。世博会为它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世博会的游客喜欢可以拿着边走边吃的食物,而在博览会上卖冰淇淋的小贩和卖华夫饼的小贩中不知道是谁就合并了两者。真正申请专利是由Italo Marchiony 1903年申请的。现在看到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蛋筒”都是基于那时候的发明。
  将近20年后,巧克力冰淇淋诞生了。1922年,基督徒纳尔逊发明了巧克力冰淇淋——一种在冰淇淋上面裹上一层巧克力的全新食品。他的灵感来源于客人纠结于要买冰淇淋还是巧克力,他试图把两者结合到一起。这是一种把巧克力加热到46摄氏度,涂淋在冰冷的冰淇淋身上,冷冻的冰淇淋瞬间将巧克力变硬而将其包裹的做法。
  巧克力冰淇淋的诞生又为后来的冰棍的发明打下了基础,来自俄亥俄州的小制作商Harry.B.Burt Jr. 在巧克力的冰砖中插入了一根棍子,让冰淇淋融化的时候不会粘到手上,冰棍由此诞生,Burt于1923年申请了专利。命名为“棒棒冰块”。
  后来,“棒棒冰块”被演变成各种形式。冰淇淋的市场越来越大,机器化大生产让普通人也可以享用到美妙的冰凉食物,冰淇淋变成一门重要的生意,资本家开始投入资金建设冰淇淋工厂,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然后把冰淇淋卖入超市。
  快速的扩展,冰淇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添加剂既可以保持冰淇淋的顺滑口感,又能防止冰晶,因此冰淇淋乳化剂和稳定剂顺势而生,冰淇淋商家对冰淇淋溶液做了大幅的改变,一个标准化的冰淇淋成分出现了:脱脂奶粉、脱脂牛奶或全脂牛奶;蔗糖、或各种糖;人造香精、乳化剂、稳定剂,制造商还增加了冰淇淋中的空气,也就是同等重量液体的冰淇淋液,如果打入一倍的空气,那么它的体积将会膨胀一倍,直接降低了冰淇淋的价格,同时也延长了保质期。
  而此时的意大利和法国,在坚决捍卫手工冰淇淋的制造工艺,他们抵制工业化产品。尽管受到全球化的冲击,欧洲人还是衷情于甜点师制作的手工冰淇淋,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淇淋销售市场,占世界销量的43%,而欧洲本地小公司生产销售的冰淇淋占了三分之一,在美国,这个比例只有10%。
  在中国,冰淇淋产业受美国影响深远。如果你是199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90年代应该是你一生中嗜雪糕如命的阶段,当然也恰好是中国冰淇淋的大爆炸时期。但从叼着两毛钱一根的糖水冰棒四处游荡,到小学时以小布丁为货币单位吹牛打赌,再到咬着牙请喜欢的姑娘吃三十块一个球的意大利冰淇淋,人民币在膨胀,冰淇淋换了一副打扮,依然是生活中最美好的存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这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从凭票购买紧张商品,到物质丰盈;从低矮的平房住进宽敞的楼房……  改革开放这些年,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  改革开放这些年,你在变,我在变,TA在变,那些发生在无数普通人身上的小故事,写就了一个国家发展前行的大景观。  蛤蟆镜、喇叭裤、双卡录音机里摇摆青春  70年代末,大家穿的衣服几乎是统一的三
期刊
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从事教育事业需要怀揣梦想,并能不断地将学生引向“梦想之地”。特殊教育也应当追寻自己的“乌托邦”。16年前,特殊教育还未走进王冉冉的视野中时,她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将会成为这么多残疾孩子的“筑梦者”。“正视社会的偏见,直面并尝试解决问题,坚持并充满热情”,王冉冉将从教经历带给自己的成长与感悟,教给她的學生们。  “特殊教育的春天要来了”  8月28日,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偌大的校园中没
期刊
七夕节,是一个谈爱的日子。  七夕前夕,原创珠宝“三生石”VIP会员沙龙,邀请心理咨询师袁歆话爱情、见自己。在爱情的表白里,最该交代的永远是自己。这一点,是为人父母最该记取的,也是最该身传的。  谁是无条件爱我们的人?  热播剧《少年派》里,裴音认为钱三一只比第二名多7分是一种失败,要求他力保状元地位,钱三一拂袖而去。蒋昱文对裴音说:放开那个孩子,冲着我来!我开花给你看~你自己就是花,为什么老想让
期刊
关于特殊教育,美国、法国、德国等都曾经走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国外特殊教育的做法,或者会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美国:教育安置的程序公正  在美国教育史上,特殊儿童群体全面获取免费、适宜且公正的义务教育权利的过程异常曲折。该过程往往伴随着特殊教育诉讼案的审理与判决。  内战结束后到20世纪中叶,各州义务教育法令相继推出,产生了新的现实问题:即处于学龄的全体特殊儿童,是否可以进入公立学校享受义务
期刊
饭店就餐等位的空隙,可以去身边的迷你KTV录首流行歌曲,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离发车还有半小时,可以去旁边的按摩椅上放松一下;电影开场前,可以在商家门口的抓娃娃机前试试手气……当前,人们在日常等待中,多了不少打发时间的选择。  这些零碎的空余时间看起来并无用处,但商家却从中挖掘出消费潜力,碎片式消费已经在日常消费中占领一席之地,“等待经济”也成为城市生活消费的新市场。  花样营销盯上碎片时间  记者采
期刊
代表作:凌晨三点的歌谣  谁这时还没睡,就不要睡了。  天很快就要明了。  你可以到外面走一走,难得的好空气,  你可以比平时多吸一些。  你顺着平安路朝东走吧。  你最先遇到的人,是几个勤劳的人。  他们对着几片落叶挥舞着大扫帚,  他们一锨一锨清理着路边的垃圾,  他们哼着歌儿向前走,  他们与这座城市的肮脏誓不两立。  你接着还会遇到一个诗人。  他踱着步子,像一个赫赫帝王。  他刚刚完成一
期刊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是于永强从教20年以来所做的事情。作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支部书记,于永强将全部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特殊教育。他的学生们是听障人群,在画布前,他与学生们以画交流;用极致的耐心和专业,引导他们描绘出自己的理想世界……  从“绘画专业尖子”到特教老师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在成为一名特教
期刊
亭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建筑,亦是夏日纳凉好去处。它小巧玲珑,却结实耐用。在许多人的认知里,亭子都是古代园林中石头或木质的传统结构,而对建筑师来说,它却是绝佳的实验场所。从日本的“钻石”亭到葡萄牙波爾图的液体亭,从泰国的日出日落亭到拉脱维亚的冰川亭,越来越多的亭型建筑被赋予新生,酷热来临,我们盘点了来自世界各地当代的亭子设计。
期刊
时值教师节,我们将目光对准——特殊教育。  林语堂曾为教育下了定义,“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如此教育愿景与中国特殊人群的教育现状相去甚远。  据2018年数据:中国的残疾人数量在八千万左右,大约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身有残疾。但是在街头,我们却很少能遇到他们的身影。这些智力落后、身体和感官有
期刊
本刊讯 8月29日,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市干部管理组联合主办的“巴味渝珍,香落齐鲁”电商平台上线启动仪式暨鲁渝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媒体宣传活动在济南隆重举行。山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出席仪式并致辞。山东14个地市的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来自山东、重庆、江苏的共计26家企业代表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