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分析高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提高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关注社会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蔡翠华(1965-),女,山东单县人,鞍山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与实践。(辽宁 鞍山114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58-01
一、高师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在高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高师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协作能力比较差的局面。以高师音乐专业为例,实践教学的安排仅体现在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中,大部分学生到了大四,精力主要投入在找工作上,无暇顾及其他,很难保证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科学,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实践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实践学分45分、总学分132学分、占学分总比例的34%,斯坦福大学实践学分68学分、总学分189学分、占学分总比例的36%。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實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研究得还不够深刻。笔者所在的院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17%,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各高校都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这些大多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缺乏与所教学科相对应的系统的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没有科研实践及教学一线工作的经验,对工作的流程规范不够了解,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师资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四)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走过场,满足于拿学分,实践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能对学生的专业起到提升作用,也不利于学校指导和监督。对于实践教学基地而言,主管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把接待实习的任务确定为应当承担的本职工作,由于各单位人员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不愿意接纳实习生打扰他们的正常工作,即使碍于情面接纳实习生,也仅安排一些辅助性工作,不会让实习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加之有些实习基地确因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师资薄弱,难以安排实习生的食宿、办公条件和指导教师,增加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另外,随着高师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每年实习生的人数激增,实习基地扩建的速度不能满足实习生增长的需要。
二、高师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质量保障的理论与实践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高师的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理论源于实践,创新来自实践,高师的实践教学应占课程结构比例的30%左右,充分的实践基础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可能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是推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质量。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的前提基础。高师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把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中。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地去学习、研究与掌握艺术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地提高这支队伍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从而达到实践教学长期健康发展的要求。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既能适应课堂教学、又能较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之适应实践教学长期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贯彻“长效制”,对教师实践教学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观念,提高实践教学业务能力。
(三)重视实践基地建设
1.加快实践基地建设是教育部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多、操作难度大的系统工作,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实习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市场、接触专业实践的桥梁。
2.实践基地建设的要求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互相理解、互谅互让,签订协议、规范运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建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有各专业特色的实习模式,真正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努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寻求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档次和质量,通过企业与高校的横向合作,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企业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储备人才,企业的发展依托高校师资提供最新的理论做指导;高校则通过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己的动手能力。双方做到共建、共享、互利、共同发展。
3.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专业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实践基地能够检验和拓宽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强化和提高专业水平。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在千变万化的现实工作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对社会的适应力和专业能力水平。第二是要具有持续性。加强与实践基地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与实践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关注社会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从近几年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的实践教学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更新教育观念,以市场发展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以平等竞争作为人才进入社会的途径。
2.实践教学与社会竞争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其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学校实践工作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高校要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践环节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缩小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差距。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和自己,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提前对接。
[参考文献]
[1]马东风.音乐教育史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李子威.现代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M].重庆:西南教育出版社,2007.
[4]于立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方淑荣,史盛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2007(11).
[6]吴林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6).
(栏目编辑:申超)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蔡翠华(1965-),女,山东单县人,鞍山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与实践。(辽宁 鞍山114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58-01
一、高师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在高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高师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协作能力比较差的局面。以高师音乐专业为例,实践教学的安排仅体现在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中,大部分学生到了大四,精力主要投入在找工作上,无暇顾及其他,很难保证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科学,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实践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实践学分45分、总学分132学分、占学分总比例的34%,斯坦福大学实践学分68学分、总学分189学分、占学分总比例的36%。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實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研究得还不够深刻。笔者所在的院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17%,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各高校都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这些大多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缺乏与所教学科相对应的系统的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没有科研实践及教学一线工作的经验,对工作的流程规范不够了解,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师资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四)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走过场,满足于拿学分,实践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能对学生的专业起到提升作用,也不利于学校指导和监督。对于实践教学基地而言,主管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把接待实习的任务确定为应当承担的本职工作,由于各单位人员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不愿意接纳实习生打扰他们的正常工作,即使碍于情面接纳实习生,也仅安排一些辅助性工作,不会让实习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加之有些实习基地确因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师资薄弱,难以安排实习生的食宿、办公条件和指导教师,增加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另外,随着高师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每年实习生的人数激增,实习基地扩建的速度不能满足实习生增长的需要。
二、高师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质量保障的理论与实践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高师的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理论源于实践,创新来自实践,高师的实践教学应占课程结构比例的30%左右,充分的实践基础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可能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是推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质量。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的前提基础。高师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把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中。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地去学习、研究与掌握艺术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地提高这支队伍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从而达到实践教学长期健康发展的要求。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既能适应课堂教学、又能较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之适应实践教学长期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贯彻“长效制”,对教师实践教学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观念,提高实践教学业务能力。
(三)重视实践基地建设
1.加快实践基地建设是教育部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多、操作难度大的系统工作,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实习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市场、接触专业实践的桥梁。
2.实践基地建设的要求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互相理解、互谅互让,签订协议、规范运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建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有各专业特色的实习模式,真正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努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寻求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档次和质量,通过企业与高校的横向合作,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企业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储备人才,企业的发展依托高校师资提供最新的理论做指导;高校则通过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己的动手能力。双方做到共建、共享、互利、共同发展。
3.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专业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实践基地能够检验和拓宽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强化和提高专业水平。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在千变万化的现实工作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对社会的适应力和专业能力水平。第二是要具有持续性。加强与实践基地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与实践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关注社会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从近几年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的实践教学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更新教育观念,以市场发展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以平等竞争作为人才进入社会的途径。
2.实践教学与社会竞争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其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学校实践工作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高校要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践环节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缩小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差距。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和自己,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提前对接。
[参考文献]
[1]马东风.音乐教育史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李子威.现代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M].重庆:西南教育出版社,2007.
[4]于立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方淑荣,史盛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2007(11).
[6]吴林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6).
(栏目编辑: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