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脊梁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雪消融,无边的田野充满了春天的希望,
  春回大地,苏醒的东方升起了蓬勃的朝阳。
  东风浩荡,伟大的祖国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候鸟归来,解冻的江河奔腾着欢快的巨浪。
  是谁?用青春的热血将严寒的冬季驱散?
  是谁?用生命的火焰将漫长的黑夜点亮?
  是谁?在崇山峻岭中默默无闻地倾情奉献?
  是谁?在冰天雪地里无怨无悔地挺起脊梁?
  是我们,是我们在地层的深处挖掘宝藏,
  是我们,是我们在汹涌的煤海扬帆远航;
  是我们,是我们在冰冷的岩层绘制蓝图,
  是我们,是我们在大地的怀抱开采阳光。
  我们的历史,充满了亘古未有的沉重和沧桑,
  我们的故事,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英勇和悲壮;
  我们的心中,装满着故乡亲人的思念和重托,
  我们的肩上,承载着报效家国的责任和渴望。
  仰望星空,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国母亲期待的目光,
  俯视大地,我们似乎触摸着妻儿老小跳跃的心脏;
  披荆斩棘,我们奋战在幽深的矿井和黑暗的煤层,
  奋发图强,我们充满着青春的激情和无穷的力量。
  是谁?用深情的热爱驱散阴沉的迷雾,
  是谁?用宽广的胸膛拥抱明天的希望,
  是谁?用辛勤的汗水浇铸祖国的富强,,
  是谁?用火热的青春书写复兴的乐章。
  是我们,是我们用无私的奉献浇灌忠诚,
  是我们,是我们用艰苦的奋斗铸造辉煌;
  是我们,是我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大爱,
  是我们,是我们让人生和梦想闪耀光芒。
  我们的坚守,也有着很多的痛苦和忧伤,
  我们的追求,经过了无数的迷惘和惆怅。
  我们的脚印,经历了艰难的曲折和风雨,
  我们的航程,战胜了无数的险滩和风浪。
  矢志不渝,忠贞的爱情让我们豪情万丈,
  风雨与共,崇高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坚强;
  百折不挠,不屈的意志让我们更加坚韧,
  顶天立地,自信和尊严使我们挺直脊梁。
  是谁?在孤独的旅途遨游在思念的海洋,
  是谁?在寂寞的夜晚想念着遥远的故乡;
  是谁?日复一日拼搏在外无暇呵护年幼的孩子,
  是谁?年复一年坚守岗位不能照顾年迈的爹娘?
  是我们,是我们跨越千山万水远离故乡,
  是我们,是我们千里迢迢怀揣着追求和梦想。
  是我们,是我们历尽艰辛在创造建设的业迹,
  是我们,是我们前赴后继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们的背后,是亲人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的目光,
  我们的身上,有父母无怨无悔总在支持的力量;
  我们的心中,是爱人海枯石烂忠贞不渝的爱情,
  我们的前方,是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的渴望。
  忍辱负重,我们在拼搏中不断成长,
  肩负使命,我们在奋斗中展翅翱翔;
  坚忍不拔,我们在寒冬中播种未来,
  大展雄风,我们在丰碑上雕刻勋章。
  是谁?不畏严寒拨开迷雾驱散迷茫,
  是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耕耘拓荒,
  是谁?爱岗敬业青春建功倾情奉献,
  是谁?撼动地球采掘乌金斗志昂扬?
  是我们,是我们无坚不摧坚守前进的方向,
  是我们,是我们精益求精提升工艺和质量。
  是我们,是我们矢志不渝执着初心和追求,
  是我们,是我们兢兢业业贡献热血和力量。
  我们的道路,走过了凄风苦雨越来越宽广,
  我们的意志,经过了千锤百炼越来越顽强。
  我们的追求,经历了艰难险阻越来越卓越,
  我们的梦想,像春天的花儿在原野尽情绽放。
  多少岁月,中国矿工总是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
  多少苦難,中国矿工总是在星光闪烁中托起太阳。
  多少险关,中国矿工总是在荆棘丛生中开辟出路,
  多少压力,中国矿工总是在凤凰涅槃后插上翅膀。
  中国煤炭,已经成为一轮朝阳,
  熊熊燃烧,巨大的能量在激情荡漾中将神州照亮,
  中国煤炭,已经化作一座宝库,
  源源不断,丰富的资源在奔驰的列车中输送八方。
  中国矿工,已经举起一面旗帜,
  风华正茂,壮丽的青春在艰苦的奋斗中精彩绽放;
  中国矿工,已经凝成一种精神,
  迎风挺立,坚强的生命在时代的大潮中奋发向上。
  中国矿工是高山,有高山的气质,有高山的巍峨,也有高山的坚强,
  中国矿工是大海,有大海的汹涌,有大海的深情,也有大海的胸膛。
  中国矿工是金子,有金子的赤诚,有金子的珍贵,也有金子的光芒,
  中国矿工是钻石,有钻石的坚硬,有钻石的纯正,也有钻石的阳刚。
  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从迷茫探索走到实现理想;
  一步一个台阶,我们从贫穷落后走向发达兴旺,
  一个宏伟目标,我们从积贫积弱走到奔向小康,
  一个伟大梦想,我们从一无所有走向繁荣富强。
  来吧,所有的狂风暴雨,我们有中流砥柱的坚定,
  来吧,所有的风霜雨雪,我们有苍松翠柏的坚强;
  来吧,所有的惊涛骇浪,我们有铜墙铁壁的力量,
  让我们自豪吧,中国煤矿工人,
  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钢铁脊梁。
  责任编辑柳江子
其他文献
摘 要:白剧是白族的传统剧种,在大理等白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以其多变的指法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在现代白剧的伴奏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以现代白剧《白洁圣妃》为例对琵琶在白剧伴奏中的作用做浅略分析。  关键词:白剧;琵琶;唱腔;指法;节奏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19-03     一、关于琵琶  琵琶是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在我国的民乐演奏中占有重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推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文章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背景出发,回顾了当时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在面对我国“三农”困境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通过农民的合作组织化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利益最大化,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以一个具体合作社的案例作为深层分析的切入点,合作治理能够促进参与式民主的培育,推动村社理性的形成,提高组织租,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和资源的再分配,
期刊
摘 要:民间组织是公民自由结社而形成的社会性组织,正当性问题是其存在于社会中的内在理据所在。马克斯韦伯政治形态类型理论是关于组织正当性来源的重要理论,以此视阈解读民间组织的正当性,既具有可行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马克斯韦伯政治形态类型理论的组织正当性划分标准,民间组织的正当性来源分为传统型、人格魅力型和法理型三种类型。  关键词:民间组织;正当性;法理正当性  文章编号:978-7-5369
期刊
家乡的味道(外一篇)  昨天大姐从安徽凤阳来看我,给我带来家乡产的鳝鱼,宰杀后红烧,米饭配鳝鱼,我一口气吃了三碗,整个胃部都是舒坦的,也舒服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吃完饭走在凉爽的秋风里,感叹人生竟如此美好。这就是美食的魅力。据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小时候喜欢什么口味,一辈子都改不了。  从西安到凤阳整整一千公里,饮食习惯却有很大的不同,西安人爱吃面,凤阳人爱吃米,羊肉泡馍在凤阳
期刊
我定居西安二十年了,这座城市能包容,有活力,总有新鲜感,对于我,适合长久相处。刚来时,去外面吃饭,买东西,认识不认识的,没有谁把我当外人。随着时光的移动,我对西安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加深。我喜欢街巷里弥漫着的过日子的气息,喜欢油泼面、羊肉泡馍;也兴奋着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既现代,又传统,被有机统一到了一起,保持了一座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尤其是西安的北郊,因为我住在这里,感受真切,往回看,朝前看,都能引
期刊
记忆中,老家门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歪歪扭扭一直通到村口,连接起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也留下我童年的故事。  小路弯弯,通向岁月的深处。那里有一碗甘甜的蜜糖水,令人回味陶醉;还有一曲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荡漾,沁人心脾。故乡的小路啊,悦耳的铃声是我坐在父亲老式自行车后的幸福,稚嫩的童谣是这条小路最美的音符。我和儿时的伙伴在这里玩泥巴,听故事,在清晨的微风里奔跑,又向着各自的未来奔
期刊
一觉醒来,二0二0!  还没细数去年的脚步,  就迎来新年的黎明。  冬季的天空清高而寒冷,  飘动的落叶仍然无息无声。  我被早晨的闹铃急促地叫醒,  啊!你来了,二0二0!  一觉醒来,二0二0!  厨房里又是老伴忙碌的身影,  稀饭馒头的热气与阳光一同升起,  桐雨堂又充满了生活的温馨。  今天我们像小孩子一样换上新装,  新年第一天要年轻干净。  啊!你来了,二0二0!  一觉醒来,二0二
期刊
少年时在水头镇,染坊巷巷口的姐弟仨,很是让人羡慕。  那时候这家的姐姐九岁,大弟七岁,小弟弟应该四五岁。姐弟仨的父亲在城里当工人,母亲虽是公干家属,也要天天下地挣工分。姐弟仨都是大的照看小的,跟我们差不多。  姐弟仨出门,哪怕是跟巷巷里的孩子们玩一会,都是姐姐拉着弟弟,一手一个。我们那一带把这种拉叫做“拖”,手拖手。姐弟仨亲密地拖在一处,两个弟弟就象关老爷身边的关平周仓,跟姐姐寸步不离。  姐姐柔
期刊
念奴娇·傲北春  王石凹,起长虹,  山水行云秀色。  老矿风貌今又见,  半边楼台亭阁。  主井架前,  皮带走廊,  长轨连山岳。  风景如画,  悠然心会自得。  弹指五十九年,  矿区变了,  此情与谁说。  犹记往昔煤海里,  釆掘人生如昨。  北移豪情,  开拓新绩业,  精神闪烁。  四海为家,  奉献光明澄澈。  锦缠道·清明祭  泪眼云仪,  雨点九原衢地。  紫烟水凉春初起。 
期刊
山路吊野的很,从坡跟底下慢上慢上,到老唐家住的八组这里,也足够远,但也不算高。坐在他家院坝边歇气,群山都在脚底下,一溜山头尽收眼底。接着老唐家门前的路再慢上慢上,到了观音梁,就是梁峁村最高点,但山路还在绵延,仿佛延展到天边。山路像条丝带,弯弯绕绕没有个尽头,路两边的梁梁峁峁住的人家就像些毛细血管,成网状延伸开来,山大沟深,出行不便,老唐两口子大半辈子也没怎么出过门,最远不过到县城,他们也不想出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