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充分地结合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寻求恰当的时机,在课堂上给学生建立特定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使学生内心的学习体验逐渐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00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小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任务。要想在小学阶段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道德教育,传递法治精神,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杜威曾经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讲到“课余生活助我成长”这个话题,在分享同龄人的课余生活片断时,面对怎样处理自己闲置的文具和书籍问题,有学生质疑: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换,自己缺可以再买。如果有人缺,把闲置物品直接给他就行。针对这些想法,教师应该做出调整,适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闲置文具或书籍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把自己闲置的文具或书籍直接送给同学,可能让受助人产生什么心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开展“闲置物品交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活动时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
又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教材涉及了东北雪乡、水上人家和陕北窑洞,如果学生的居住环境正好具有特殊性,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直接说说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来扩充教学内容。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建立真实的情境
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尽可能地从日常生活出发寻找一些熟悉的、 可利用的教学素材或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呈现,从而建立一 种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专注、高敲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进一 步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我很诚实》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遇见哪些诚实的行为。其次,学生纷纷陈述,学生甲:有些同学多花了零花钱而撒谎说买了资料,但是张三就会坦白说自己买了零食,他的父母反而还夸奖他。学生乙:有一次别人问我家里有没有电脑,我并没有虚荣心作崇而撒谎,很诚实地回答了“没有.....最后,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克服虚荣心,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突出学生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会抱有比较幼稚、简单的想法,而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深刻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2.如果学生在某个问题的理解上与教师存在差异时,教师应当仔细听一听学生的想法,并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解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而突出学生在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 课堂教学以有效且多样的活动为基本形式
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保证学生主动且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多样呢?首先,教师要读懂、领会教材中活动图标的提示,理解教材预设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教材统一编写的活动园、阅读角等图标指示,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节课,个性化地使用某些活动提示,如“找一找”“想一想”等。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主题上的困惑点和兴趣点,适当调整教材中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例如,对于“体会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活动内容,针对城市和农村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对于城市学生,可以设计相应模拟活动来感受农业生产,如种地、除草、插秧等;对于农村学生,可以让他们回忆自己与父母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的情境。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层次性,以此来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综合发展、生活的整体建构。
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会反思
课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新发现、新理解和新创意,并把它们作为未来教学的新起点。反思需要载体,教师反思的载体就是问题。反思起始于问题,落脚于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时,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的探索,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着重围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究,如“革命者为什么不怕牺牲,坚持革命?”“为什么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我们还要纪念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等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历史、反思历史,感悟歷史事件和英雄故事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学生在尝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师要珍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道德和法治的教授,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时宏.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10):58.
[2]肖明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07):23-24.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00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小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任务。要想在小学阶段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道德教育,传递法治精神,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杜威曾经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讲到“课余生活助我成长”这个话题,在分享同龄人的课余生活片断时,面对怎样处理自己闲置的文具和书籍问题,有学生质疑: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换,自己缺可以再买。如果有人缺,把闲置物品直接给他就行。针对这些想法,教师应该做出调整,适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闲置文具或书籍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把自己闲置的文具或书籍直接送给同学,可能让受助人产生什么心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开展“闲置物品交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活动时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
又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教材涉及了东北雪乡、水上人家和陕北窑洞,如果学生的居住环境正好具有特殊性,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直接说说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来扩充教学内容。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建立真实的情境
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尽可能地从日常生活出发寻找一些熟悉的、 可利用的教学素材或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呈现,从而建立一 种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专注、高敲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进一 步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我很诚实》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生活中遇见哪些诚实的行为。其次,学生纷纷陈述,学生甲:有些同学多花了零花钱而撒谎说买了资料,但是张三就会坦白说自己买了零食,他的父母反而还夸奖他。学生乙:有一次别人问我家里有没有电脑,我并没有虚荣心作崇而撒谎,很诚实地回答了“没有.....最后,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克服虚荣心,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突出学生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会抱有比较幼稚、简单的想法,而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深刻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2.如果学生在某个问题的理解上与教师存在差异时,教师应当仔细听一听学生的想法,并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解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而突出学生在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 课堂教学以有效且多样的活动为基本形式
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保证学生主动且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多样呢?首先,教师要读懂、领会教材中活动图标的提示,理解教材预设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教材统一编写的活动园、阅读角等图标指示,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节课,个性化地使用某些活动提示,如“找一找”“想一想”等。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主题上的困惑点和兴趣点,适当调整教材中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例如,对于“体会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活动内容,针对城市和农村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对于城市学生,可以设计相应模拟活动来感受农业生产,如种地、除草、插秧等;对于农村学生,可以让他们回忆自己与父母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的情境。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层次性,以此来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综合发展、生活的整体建构。
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会反思
课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新发现、新理解和新创意,并把它们作为未来教学的新起点。反思需要载体,教师反思的载体就是问题。反思起始于问题,落脚于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时,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的探索,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着重围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究,如“革命者为什么不怕牺牲,坚持革命?”“为什么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我们还要纪念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等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历史、反思历史,感悟歷史事件和英雄故事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学生在尝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师要珍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道德和法治的教授,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时宏.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10):58.
[2]肖明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