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提高高师生物学专业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开展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主的硬件建设和以立体化实验教材为主的软件建设,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资源体系,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关键词】人体形态学 教学资源 资源再生 资源整合 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Q985;Q-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002-02
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领域中形态学的研究范畴。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1979年制订的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而设定,是生物科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中等学校生物学师资的必修课程[1]。在近30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人体系统知识的关键教学环节,课堂上讲到的基础知识,如人体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描述性知识内容,必须通过形态学实验的观察验证,学生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增强记忆;要加强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多层面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逐渐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
我院人体形态学实验室始建于1978年建系初期,承担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及胚胎学的实验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购置了人体组织解剖学与胚胎学的模型、组织切片、普通生物显微镜等,自做了人体系统解剖标本,限于当时的条件,仅能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实验要求。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体形态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发展和更新,知识含量不断增多,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凸显匮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改革的开展。要想克服以上不足,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将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应用于形态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资源硬件建设中,结合形态学实验教学特点,除逐年增加一些新的标本和模型外,重点添置了适应于电化教学的一些仪器设备。82年购置了投影仪,幻灯机,将投影片、幻灯片应用于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宏观上看一遍标本模型,微观上看几张组织切片的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85年购置了录放像设备,将人体形态教学的录像片应用于实验教学;88年购置了显微摄像装置,扩展了微观结构的示教内容;95年购置了显微数码图像处理系统,将镜下显微结构进行微机程序化处理,使典型的镜下结构得以保存和再现,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再利用;2001年购置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宏观与微观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2003年建立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使形态学的实验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方便了教师示教、学生观察、师生交流,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对镜下结构的认知误差。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使形态学的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积极开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再生和积累。如利用显微摄像装置,制做了8部实验教学片,用于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教学,其中有三部实验教学片,参加了省和国家的电教教材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利用显微数码图像处理系统,将实验用组织切片的典型镜下结构进行拍摄处理,编辑成图像清晰的实验用电子教案,用于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验教学;利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对镜下显微结构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搭建由验证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对精彩的屏幕信息进行动态录摄,并编辑生成课件,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回放,使再生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3]。通过以上实践活动,使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不断地得以再生、积累、优化和整合。
2 教学资源的软件建设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工具,是传授知识、规范教学内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和激励学生开拓进取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资源的软件建设中,我们重点进行了立体化实验教材的建设工作。
2.1 实验课主教材
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一版,第二版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和教材建设的研讨活动,为实验教材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提供有用信息。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三版、第四版[4]的修订改版工作中,被国家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为该教材的主编单位,主编的第四版教材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优先支持出版发行。
2.2 参考教材
配合纸介质实验教材,参与主编由海洋大学出版发行的《生物学实验研究》,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理解选用,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5]。参与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体组织解剖学识图与绘图》 和《人体组织解剖学学习指导》,作为学生学习指导书,为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提供指导。参与编写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体组织解剖学习题集》,作为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的参照资料,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2.3 音像教材
随着电化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利用显微摄像装置,制作了8部音像实验教学片,其中《蛙类心脏博动》[6]《反射与反射弧》《条件反射》三部实验教学片被推荐参加1991年山东省和全国电化教材展,并由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推荐、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2001年再版并转录光盘,受到用户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7],社会效益显著。
2.4 电子教案
随着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置,利用显微数码图像处理系统,编辑了《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电子教案,应用于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服务于学生的课后复习。由于电子教案的开放性好,教学内容增删修改方便,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深受师生的欢迎。
通过以上主体纸介质教材、教学参考指导书、音像教材、电子教案等几种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使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教材以立体化的态势呈现给教师和学生。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效果
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改善了教学条件,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渠道,满足了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学习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能力和素质,印证了“见多识广”的道理。在对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的过程中,为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整体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师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环节中得心应手,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果得以公认。人体组织解剖学是学校97年首批确定的优质课程,2005年又被评为精品课程,重点建设;人体形态学实验室在历次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中均为校先进实验室,92年被评为省高校先进实验室, 82年、87年、92年有3人次被评为省高校实验室先进个人;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为内容的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优秀教学成果13项,其中省级优秀教学成果3项。由于平时重视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我们有机会被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主编单位。通过教材的编写、使用和研讨过程,搭建了与兄弟院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站在了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致高点,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的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郭炳冉等.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2] 张新华,孙建华等.数码互动实验室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杂志,2004,27(2):2.
[3] 郭炳冉,刘志欣.数码互动在发育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26(8):36~38.
[4] 辜清,郭炳冉等.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0.
[5] 张祥沛,郭炳冉.生物学实验研究(第二版).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1~9.
[6] 郭炳冉.蛙类心脏博动(EB/O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郭炳冉,鲍淑兰.提高生物学电教教材质量刍议.电化教育研究,1998,(5)106~107.
【关键词】人体形态学 教学资源 资源再生 资源整合 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Q985;Q-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002-02
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领域中形态学的研究范畴。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1979年制订的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而设定,是生物科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中等学校生物学师资的必修课程[1]。在近30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人体系统知识的关键教学环节,课堂上讲到的基础知识,如人体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描述性知识内容,必须通过形态学实验的观察验证,学生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增强记忆;要加强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多层面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逐渐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
我院人体形态学实验室始建于1978年建系初期,承担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及胚胎学的实验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购置了人体组织解剖学与胚胎学的模型、组织切片、普通生物显微镜等,自做了人体系统解剖标本,限于当时的条件,仅能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实验要求。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体形态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发展和更新,知识含量不断增多,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凸显匮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改革的开展。要想克服以上不足,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将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应用于形态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资源硬件建设中,结合形态学实验教学特点,除逐年增加一些新的标本和模型外,重点添置了适应于电化教学的一些仪器设备。82年购置了投影仪,幻灯机,将投影片、幻灯片应用于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宏观上看一遍标本模型,微观上看几张组织切片的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85年购置了录放像设备,将人体形态教学的录像片应用于实验教学;88年购置了显微摄像装置,扩展了微观结构的示教内容;95年购置了显微数码图像处理系统,将镜下显微结构进行微机程序化处理,使典型的镜下结构得以保存和再现,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再利用;2001年购置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宏观与微观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2003年建立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使形态学的实验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方便了教师示教、学生观察、师生交流,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对镜下结构的认知误差。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使形态学的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积极开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再生和积累。如利用显微摄像装置,制做了8部实验教学片,用于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教学,其中有三部实验教学片,参加了省和国家的电教教材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利用显微数码图像处理系统,将实验用组织切片的典型镜下结构进行拍摄处理,编辑成图像清晰的实验用电子教案,用于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验教学;利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对镜下显微结构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搭建由验证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对精彩的屏幕信息进行动态录摄,并编辑生成课件,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回放,使再生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3]。通过以上实践活动,使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资源不断地得以再生、积累、优化和整合。
2 教学资源的软件建设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工具,是传授知识、规范教学内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和激励学生开拓进取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资源的软件建设中,我们重点进行了立体化实验教材的建设工作。
2.1 实验课主教材
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一版,第二版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和教材建设的研讨活动,为实验教材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提供有用信息。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三版、第四版[4]的修订改版工作中,被国家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为该教材的主编单位,主编的第四版教材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优先支持出版发行。
2.2 参考教材
配合纸介质实验教材,参与主编由海洋大学出版发行的《生物学实验研究》,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理解选用,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5]。参与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体组织解剖学识图与绘图》 和《人体组织解剖学学习指导》,作为学生学习指导书,为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提供指导。参与编写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体组织解剖学习题集》,作为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的参照资料,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2.3 音像教材
随着电化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利用显微摄像装置,制作了8部音像实验教学片,其中《蛙类心脏博动》[6]《反射与反射弧》《条件反射》三部实验教学片被推荐参加1991年山东省和全国电化教材展,并由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推荐、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2001年再版并转录光盘,受到用户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7],社会效益显著。
2.4 电子教案
随着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置,利用显微数码图像处理系统,编辑了《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电子教案,应用于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服务于学生的课后复习。由于电子教案的开放性好,教学内容增删修改方便,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深受师生的欢迎。
通过以上主体纸介质教材、教学参考指导书、音像教材、电子教案等几种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使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教材以立体化的态势呈现给教师和学生。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效果
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改善了教学条件,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渠道,满足了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学习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能力和素质,印证了“见多识广”的道理。在对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的过程中,为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整体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师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环节中得心应手,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果得以公认。人体组织解剖学是学校97年首批确定的优质课程,2005年又被评为精品课程,重点建设;人体形态学实验室在历次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中均为校先进实验室,92年被评为省高校先进实验室, 82年、87年、92年有3人次被评为省高校实验室先进个人;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为内容的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优秀教学成果13项,其中省级优秀教学成果3项。由于平时重视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我们有机会被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主编单位。通过教材的编写、使用和研讨过程,搭建了与兄弟院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站在了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致高点,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的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郭炳冉等.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2] 张新华,孙建华等.数码互动实验室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杂志,2004,27(2):2.
[3] 郭炳冉,刘志欣.数码互动在发育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26(8):36~38.
[4] 辜清,郭炳冉等.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0.
[5] 张祥沛,郭炳冉.生物学实验研究(第二版).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1~9.
[6] 郭炳冉.蛙类心脏博动(EB/O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郭炳冉,鲍淑兰.提高生物学电教教材质量刍议.电化教育研究,1998,(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