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响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四个原因分别分为作业的设计、完成、批改和评价、反馈。笔者使用问卷法对影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四方面原因进行研究分析,针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的提高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对策
引言
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被教育教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研究,其研究的浅显性、局限性、非理性的特征正在被逐渐摆脱,对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等影响有效教学的各个因素给予了更多关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参考。本文针对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问题,从作业的设计、完成、批改和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問题,以期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法。
一、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课后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任务。当前的课后作业环节上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作业负担过重,即使对学生作业的减负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减负工作浮于形式,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教师们在减少学生作业数量的同时,也丧失了部分有效性。换言之,学生作业数量的减少伴随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作业减负呢?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上做出努力,一是在作业数量上降低要求;二是在作业质量和效果上有所提升。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作业的有效性应该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个方面,有效作业其实就是师生为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联合开展的,以预定的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有目的的师生交流而达成预想效果的教学活动。郎红琴在对有效作业的分析中指出,教师应树立对作业的全面和发展观念,突出强调作业的多维度的主体性、目标性和层次性。宋秋前认为作业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师生对作业效益的自觉追求意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学科性的角度来看,各个学科的作业有效性的内涵存在不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作业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心理过程。它的确定标准是依据学生在作业完成后的有效获得的多少,而非是对作业本身数量或者结果的评测。
二、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问题分析
决定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想要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就必须从上文所说的四个角度出发。
(一)作业设计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环节的教学设计及过程中,片面追求作业的知识覆盖率,强调数量上的强化作用,因此作业存在较高的机械重复率。首先,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的因素考虑比例依次为:知识点的覆盖率(45.1%)、作业量(37.2%)、题型(11.8%)、学生的能力及态度(5.9%),说明在作业设计环节知识点的覆盖率是教师最先考虑的因素,而对学生认知差异、水平差异等因素的考虑很少。由此可见,处于调查范围内的16所高中依然着重对作业的机械重复性,认为作业量与效果成正比,这种具有偏差性的观念导致了学生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其次,学生对和教师作业设计的几种意见比例依次为作业数量过多(36.2%)、难度较大(33.3%)重复率高(22%)、其他方面(8.6%)。
(二)作业完成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较为普遍的应付态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首先来说,学生不复习直接写作业的比例是38.3%,能够复习后再完成作业的比例是50%,仅有17.2%的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复习。其次,将近50%的学生在作业中不能准确运用已学的解题方法,没有知识迁移能力,其中30.1%的同学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点,18.4%的同学对题意的理解有难度。最后,超过七成教师重视对作业完成度的要求,只有不到三成的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解题方法,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实践丧失主动思考能力。
(三)作业批改方面
三、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依据对数据的分析,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与作业的设计、完成、批改和评价、反馈这四个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也要从这四方面着手。首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实现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多样性、探究性。明确教学目标,在作业的设计环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探究性;其次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要明确提出作业的具体完成要求,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第三,有针对地批改和评价学生作业,在作业批改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第四,提升作业反馈水平。
【参考文献】
[1]郎红琴.有效作业的多维分析[J].教育探索,2012(11)
[2]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3]熊川武.论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对策
引言
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被教育教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研究,其研究的浅显性、局限性、非理性的特征正在被逐渐摆脱,对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等影响有效教学的各个因素给予了更多关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参考。本文针对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问题,从作业的设计、完成、批改和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問题,以期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法。
一、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课后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任务。当前的课后作业环节上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作业负担过重,即使对学生作业的减负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减负工作浮于形式,没有从根上解决问题。教师们在减少学生作业数量的同时,也丧失了部分有效性。换言之,学生作业数量的减少伴随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作业减负呢?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上做出努力,一是在作业数量上降低要求;二是在作业质量和效果上有所提升。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作业的有效性应该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个方面,有效作业其实就是师生为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联合开展的,以预定的教学内容为核心,通过有目的的师生交流而达成预想效果的教学活动。郎红琴在对有效作业的分析中指出,教师应树立对作业的全面和发展观念,突出强调作业的多维度的主体性、目标性和层次性。宋秋前认为作业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师生对作业效益的自觉追求意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学科性的角度来看,各个学科的作业有效性的内涵存在不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作业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心理过程。它的确定标准是依据学生在作业完成后的有效获得的多少,而非是对作业本身数量或者结果的评测。
二、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问题分析
决定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想要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就必须从上文所说的四个角度出发。
(一)作业设计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环节的教学设计及过程中,片面追求作业的知识覆盖率,强调数量上的强化作用,因此作业存在较高的机械重复率。首先,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的因素考虑比例依次为:知识点的覆盖率(45.1%)、作业量(37.2%)、题型(11.8%)、学生的能力及态度(5.9%),说明在作业设计环节知识点的覆盖率是教师最先考虑的因素,而对学生认知差异、水平差异等因素的考虑很少。由此可见,处于调查范围内的16所高中依然着重对作业的机械重复性,认为作业量与效果成正比,这种具有偏差性的观念导致了学生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其次,学生对和教师作业设计的几种意见比例依次为作业数量过多(36.2%)、难度较大(33.3%)重复率高(22%)、其他方面(8.6%)。
(二)作业完成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较为普遍的应付态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首先来说,学生不复习直接写作业的比例是38.3%,能够复习后再完成作业的比例是50%,仅有17.2%的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复习。其次,将近50%的学生在作业中不能准确运用已学的解题方法,没有知识迁移能力,其中30.1%的同学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点,18.4%的同学对题意的理解有难度。最后,超过七成教师重视对作业完成度的要求,只有不到三成的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解题方法,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实践丧失主动思考能力。
(三)作业批改方面
三、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依据对数据的分析,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与作业的设计、完成、批改和评价、反馈这四个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也要从这四方面着手。首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实现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多样性、探究性。明确教学目标,在作业的设计环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探究性;其次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要明确提出作业的具体完成要求,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第三,有针对地批改和评价学生作业,在作业批改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第四,提升作业反馈水平。
【参考文献】
[1]郎红琴.有效作业的多维分析[J].教育探索,2012(11)
[2]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3]熊川武.论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J].中国教育学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