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于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的玉米产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生产技术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玉米的产量,阻碍了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总体情况进行了阐述,讨论了玉米生产的相关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借鉴经验,提高我国的玉米生产产量。
[关键词]玉米 生产技术 栽培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391-0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具有经济效益好、产量高、用途广泛等特点。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很难实现玉米产业的巨大飞跃。为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在新时期,应该加强对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玉米产业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例如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国内玉米生产产量不能满足正常需求,玉米供求存在巨大缺口,因而成为了著名的玉米进口地区[1]。我国的玉米基本上都是非转基因产品,而美国等国家的玉米大部分都是转基因产品,近些年来,消费者逐渐对转基因产品产生排斥心理,导致美国等玉米生产大国,逐渐失去了海外市场,而为我国玉米出口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的玉米单产量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我国自然环境优越,适合玉米生长,而且玉米生产成本比较低,科研基地环境比较好,利于优质玉米品种的研发。尽管我国玉米产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最为明显的就玉米品种较少,农田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抗病害能力不强,生产与转化不能同步进行等。因此,要加强对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
二、我国玉米生产主要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的玉米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不同科研部门之间加强了联系,运用综合性技术,形成了一个搞高效集约化的玉米栽培技术体系。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质的玉米品种是确保玉米产量的前提。随着肥水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平展型玉米已经逐步被耐密抗倒紧凑型玉米所代替,株型紧凑、茎基坚韧及叶片上冲是紧凑型玉米的主要特点,在生产中值得大面積推广。该类型玉米透光性较好,总光和势大约在18-20万m2·日/亩,群体叶面积指数也很高,最高可高达6.5,而且产量和经济系数较高,玉米生物产量一般都在1800-2000公斤之间,而经济系数能够超过0.5[2]。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应该选用一些抗病能力强、高产耐密、空杆少、生长期长的杂交品种。
(二)合理密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改变品种、缩小种植间距以及均匀留苗等措施,可以继续增加玉米的密植度。对于耐密紧凑型的玉米品种,一般的大田每 660 平方米株苗的数量为 4000~4800株,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之后,可以使同等亩田数的株苗数调高1500株左右。而对于一些大穗型的玉米品种,每660平方米可以种植3200-3700株,而高产田大约可以种植3800株。
(三)正确施肥
科学地进行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据相关研究表明,对玉米进行科学化施肥是在玉米增产多种因素中起到了30%左右的作用。当玉米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需要从土壤中吸取一些养料成分,通常情况下,玉米产量越高所需要的肥量就越多。因此,一定要合理施肥,坚持施肥的恒定原则。在满足氮、磷、钾的需求量的基础上,还要适时的补充铜、锌等微量元素,同时还要提高施肥技术。需要施足底肥,在拔节期进行施肥攻杆,在孕穗期进行施肥来攻穗,在灌溉期进行施肥来攻粒。同时,还要对施肥方法进行合理控制,对于高肥地要采用“前轻后重”的方法,而针对低肥地,则需要遵循“前重后轻”的施肥原则[3]。
(四)科学灌溉
通过对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当玉米每亩的产量为500公斤左右时,需要的耗水量大约为250-300立方米,亩产量在600-700公斤之间时,耗水量为320-370立方米[4]。我国北方的玉米产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不能很好的满足玉米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对田地进行灌溉。要认真分析玉米的生长规律,玉米在整个生长期间,一般分为播种水、拔节水、孕穗水与平时灌溉水等几阶段。特别是在玉米抽穗以后,当出现干旱天气时,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
(五)地膜覆盖栽培
采用地膜栽培技术,通常可以使玉米增产30%-60%。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发挥出增温、肥地、抑草、调节土壤中的热、水、气及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的作用,从而可以为玉米生长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800-2500米海拔范围内,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时,玉米的产量会随着海拔的提高而增加。在玉米生长地的积温不能满足玉米的正常生育条件时,在同一海拔高度采用覆膜技术的玉米产量要比露天生长环境的玉米产量明显增加。
(六)间种套作
作物间套复种技术在我国农作物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精细农艺中的精华,在世界耕作史上都具有一定地位。采用该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地利用光、热资源,尤其是在生长季节不足的地区,采用间中套作技术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玉米套种技术主要就是指在玉米行种期间,还种植豆类、瓜类等作物。近些年来,出现了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比如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或套种、春小麦春玉米带田套种等,这些耕作技术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结束语:生产技术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正确分析玉米的生产环境,在玉米品种选取中要严格把关,合理进行施肥、灌溉与密植,科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与间种套作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对生产技术不断进行创新,提高玉米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我国玉米产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加快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J].中国农技推广,2012(9).
[2] 王海峰.玉米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J].种子世界,2013(16).
[3] 郑原驰,王柏涛.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N].吉林日报,2012(10).
[4] 王福亮.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8).
[关键词]玉米 生产技术 栽培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391-0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具有经济效益好、产量高、用途广泛等特点。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很难实现玉米产业的巨大飞跃。为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在新时期,应该加强对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玉米产业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例如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国内玉米生产产量不能满足正常需求,玉米供求存在巨大缺口,因而成为了著名的玉米进口地区[1]。我国的玉米基本上都是非转基因产品,而美国等国家的玉米大部分都是转基因产品,近些年来,消费者逐渐对转基因产品产生排斥心理,导致美国等玉米生产大国,逐渐失去了海外市场,而为我国玉米出口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的玉米单产量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我国自然环境优越,适合玉米生长,而且玉米生产成本比较低,科研基地环境比较好,利于优质玉米品种的研发。尽管我国玉米产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最为明显的就玉米品种较少,农田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抗病害能力不强,生产与转化不能同步进行等。因此,要加强对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
二、我国玉米生产主要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的玉米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不同科研部门之间加强了联系,运用综合性技术,形成了一个搞高效集约化的玉米栽培技术体系。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质的玉米品种是确保玉米产量的前提。随着肥水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平展型玉米已经逐步被耐密抗倒紧凑型玉米所代替,株型紧凑、茎基坚韧及叶片上冲是紧凑型玉米的主要特点,在生产中值得大面積推广。该类型玉米透光性较好,总光和势大约在18-20万m2·日/亩,群体叶面积指数也很高,最高可高达6.5,而且产量和经济系数较高,玉米生物产量一般都在1800-2000公斤之间,而经济系数能够超过0.5[2]。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应该选用一些抗病能力强、高产耐密、空杆少、生长期长的杂交品种。
(二)合理密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改变品种、缩小种植间距以及均匀留苗等措施,可以继续增加玉米的密植度。对于耐密紧凑型的玉米品种,一般的大田每 660 平方米株苗的数量为 4000~4800株,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之后,可以使同等亩田数的株苗数调高1500株左右。而对于一些大穗型的玉米品种,每660平方米可以种植3200-3700株,而高产田大约可以种植3800株。
(三)正确施肥
科学地进行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据相关研究表明,对玉米进行科学化施肥是在玉米增产多种因素中起到了30%左右的作用。当玉米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需要从土壤中吸取一些养料成分,通常情况下,玉米产量越高所需要的肥量就越多。因此,一定要合理施肥,坚持施肥的恒定原则。在满足氮、磷、钾的需求量的基础上,还要适时的补充铜、锌等微量元素,同时还要提高施肥技术。需要施足底肥,在拔节期进行施肥攻杆,在孕穗期进行施肥来攻穗,在灌溉期进行施肥来攻粒。同时,还要对施肥方法进行合理控制,对于高肥地要采用“前轻后重”的方法,而针对低肥地,则需要遵循“前重后轻”的施肥原则[3]。
(四)科学灌溉
通过对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当玉米每亩的产量为500公斤左右时,需要的耗水量大约为250-300立方米,亩产量在600-700公斤之间时,耗水量为320-370立方米[4]。我国北方的玉米产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不能很好的满足玉米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对田地进行灌溉。要认真分析玉米的生长规律,玉米在整个生长期间,一般分为播种水、拔节水、孕穗水与平时灌溉水等几阶段。特别是在玉米抽穗以后,当出现干旱天气时,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
(五)地膜覆盖栽培
采用地膜栽培技术,通常可以使玉米增产30%-60%。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发挥出增温、肥地、抑草、调节土壤中的热、水、气及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的作用,从而可以为玉米生长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800-2500米海拔范围内,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时,玉米的产量会随着海拔的提高而增加。在玉米生长地的积温不能满足玉米的正常生育条件时,在同一海拔高度采用覆膜技术的玉米产量要比露天生长环境的玉米产量明显增加。
(六)间种套作
作物间套复种技术在我国农作物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精细农艺中的精华,在世界耕作史上都具有一定地位。采用该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地利用光、热资源,尤其是在生长季节不足的地区,采用间中套作技术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玉米套种技术主要就是指在玉米行种期间,还种植豆类、瓜类等作物。近些年来,出现了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比如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或套种、春小麦春玉米带田套种等,这些耕作技术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结束语:生产技术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正确分析玉米的生产环境,在玉米品种选取中要严格把关,合理进行施肥、灌溉与密植,科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与间种套作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对生产技术不断进行创新,提高玉米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我国玉米产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加快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J].中国农技推广,2012(9).
[2] 王海峰.玉米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J].种子世界,2013(16).
[3] 郑原驰,王柏涛.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N].吉林日报,2012(10).
[4] 王福亮.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