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高校学分制的推广,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之路。本文结合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践,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9-0011-03
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龙头,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化服务的系统工程。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我们进入一个高效的信息化时代,高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当前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运用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合理组织和配置教学资源,并对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高校也逐步开展各自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网络信息中心纷纷投资建设校园网络,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在各高校中,各种规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逐渐投入使用,大到如浙江大学系统结构复杂、使用功能强大的正方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小到使用功能单一的单机版排课系统,都运用到了各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
然而,单纯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并不等同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效果也不一定显著,很多高校引用了先进的管理软件,却仍然停留在落后的管理水平上,这主要是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偏差。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认为购置了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解决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各个问题,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事实上,任何功能强大的、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只不过是一种辅助于教学管理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管理本身。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清晰管理思路的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
二是认为著名的软件公司开发的产品,必定包含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或者某些著名院校所使用的管理系统可以直接运用于本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然而,不同的高校由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等实际情况不同,对于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必然有所不同,没有一个管理系统是所有高校的教学管理都适用的。因此,像“某某公司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口号,显然不切合实际。只有适合高校自身特色、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软件,才能在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认为引进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就应该立刻实现其所有功能,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尚不规范,教学改革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对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强行地全面推广使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节奏的路线。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盲目地强行全面推广使用一套管理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扰乱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秩序。因此,必须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在科学的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对管理软件的功能循序渐进地开发使用,才能稳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
1.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决定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做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
(1)规范化是指规范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规定与管理流程,规范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类基础数据,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
(2)信息化则涉及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的组织建设。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个性化门户网站建设;资源建设包括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技术与师生队伍建设,教学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3)网络化指的是在信息化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校园网为信息传播环境,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依托各信息发布载体,进行数据的网络共享,以达到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与维护。
2.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功能模块均应采用“集中——分配”的管理模式,即由教务处统一进行权限分配与数据管理,各教学单位由专人进行具体操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及功能应包括:
(1)学籍管理与师资管理模块
1)新生数据的导入,网上注册报到,系统自动分班、编学号,生成学籍信息。
2)在校生网上注册,学籍信息查询,财务处收费信息同步更新,对恶意欠费学生限制注册并限制其进行各种网上查询功能。
3)对各种学籍异动问题,如休学、复学、出国等问题进行集中操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各学院专人操作。
4)对学生处及团委授权,进行学生奖、惩、助、贷等具体信息的共享与管理。
5)任课教师网上完善个人信息,并对教学进度等信息进行日常维护,系统按照不同条件核算教师工作量。
(2)教学计划管理模块
1)课程库管理:包括课程代码、中英文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周学时、课程归属、课程性质、开课学院、课程简介等必要信息。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各开课部门具体维护。如涉及课程库调整问题,可以部门申请、教务处审批的模式进行。
2)专业计划管理:根据各自专业的培养方案,创建各年级专业的课程信息、修业期间所需各类课程性质的学分数、各学期计划开设课程、第二学位(辅修)课程信息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信息管理等,为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
3)教学任务管理:包括计划任务下达、校公共选修课申请处理、公共选修课任务安排、院系选修课任务安排、必修课任务安排、板块课程任务安排。根据各专业计划,生成教学班,落实任课教师,便于对学生成绩进行录入。
(3)教学运行管理模块
1)教学资源管理:对各类型的教室、机房、视听语音室、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各教学单位可网上查询并申请教室,实现了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业公司三层管理模式,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2)人机合作排课:根据各类已安排落实的教学任务,计算机采取最优化算法,进行自动排课。对于特殊课程,可在机排的基础上,人工手动进行调整。将排好的课程信息返回,方便任课教师和学生通过登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Web端,进行各自的课表查询与打印。计算机自动排课与人工手动调整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排课这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
3)选课管理: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公共选修课、院系专业选修课、体育分项目选课、分层教学选课等各类课程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选课容量、选课对象以及开放选课时间等进行详细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4)成绩管理:通过选课和由行政班生成的教学班,任课教师可进行网上成绩录入,提交成绩后可打印成绩单存档。成绩一旦提交,便不能再次进行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履行成绩修改申请手续,批复后方能返回重新修改。对成绩库进行日常的维护与备份,便于各种方式的查询与打印,生成各类视图的报表,更加直观。
5)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对各类等级考试,学生可自行网上报名。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将历年的考试成绩导入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等级的报名条件,学生按照自身情况进行网上报名,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无法报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提高了报名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毕业生管理模块
1)毕业资格审核:按照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合理地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条件设置,系统通过各种条件,判断每个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审核结果合理、准确。
2)毕业生历史库管理:将已正常毕业的学生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库信息转入系统历史库中,使各届毕业生信息存在于独立的数据库中,避免与在校学生的信息相混淆,便于进行毕业生信息的查询与成绩单的打印工作。
以上的功能模块构建出了一套教学管理软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功能进行增减、对功能模块进行分化、对功能进行微调,便形成一套适用于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并可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更新系统,以适应不断改进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摸索与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革管理思想,完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改善信息化管理运行环境,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软件,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之路。?筅
参考文献:
[1]代显华,胡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徐蕾.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信息技术,2007(8).
[3]王宪水.完全学分制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4]唐永升,王晗.基于信息化背景的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2).
[5]李江.浅论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5).
(编辑:杨馥红)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9-0011-03
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龙头,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化服务的系统工程。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我们进入一个高效的信息化时代,高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当前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运用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合理组织和配置教学资源,并对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高校也逐步开展各自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网络信息中心纷纷投资建设校园网络,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在各高校中,各种规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逐渐投入使用,大到如浙江大学系统结构复杂、使用功能强大的正方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小到使用功能单一的单机版排课系统,都运用到了各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
然而,单纯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并不等同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效果也不一定显著,很多高校引用了先进的管理软件,却仍然停留在落后的管理水平上,这主要是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偏差。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是认为购置了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解决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各个问题,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事实上,任何功能强大的、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只不过是一种辅助于教学管理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管理本身。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清晰管理思路的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
二是认为著名的软件公司开发的产品,必定包含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或者某些著名院校所使用的管理系统可以直接运用于本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然而,不同的高校由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等实际情况不同,对于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必然有所不同,没有一个管理系统是所有高校的教学管理都适用的。因此,像“某某公司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口号,显然不切合实际。只有适合高校自身特色、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软件,才能在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认为引进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就应该立刻实现其所有功能,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尚不规范,教学改革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对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强行地全面推广使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节奏的路线。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盲目地强行全面推广使用一套管理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扰乱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秩序。因此,必须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在科学的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对管理软件的功能循序渐进地开发使用,才能稳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
1.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决定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做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
(1)规范化是指规范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规定与管理流程,规范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类基础数据,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
(2)信息化则涉及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的组织建设。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个性化门户网站建设;资源建设包括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技术与师生队伍建设,教学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3)网络化指的是在信息化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校园网为信息传播环境,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依托各信息发布载体,进行数据的网络共享,以达到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与维护。
2.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功能模块均应采用“集中——分配”的管理模式,即由教务处统一进行权限分配与数据管理,各教学单位由专人进行具体操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及功能应包括:
(1)学籍管理与师资管理模块
1)新生数据的导入,网上注册报到,系统自动分班、编学号,生成学籍信息。
2)在校生网上注册,学籍信息查询,财务处收费信息同步更新,对恶意欠费学生限制注册并限制其进行各种网上查询功能。
3)对各种学籍异动问题,如休学、复学、出国等问题进行集中操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各学院专人操作。
4)对学生处及团委授权,进行学生奖、惩、助、贷等具体信息的共享与管理。
5)任课教师网上完善个人信息,并对教学进度等信息进行日常维护,系统按照不同条件核算教师工作量。
(2)教学计划管理模块
1)课程库管理:包括课程代码、中英文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周学时、课程归属、课程性质、开课学院、课程简介等必要信息。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各开课部门具体维护。如涉及课程库调整问题,可以部门申请、教务处审批的模式进行。
2)专业计划管理:根据各自专业的培养方案,创建各年级专业的课程信息、修业期间所需各类课程性质的学分数、各学期计划开设课程、第二学位(辅修)课程信息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信息管理等,为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
3)教学任务管理:包括计划任务下达、校公共选修课申请处理、公共选修课任务安排、院系选修课任务安排、必修课任务安排、板块课程任务安排。根据各专业计划,生成教学班,落实任课教师,便于对学生成绩进行录入。
(3)教学运行管理模块
1)教学资源管理:对各类型的教室、机房、视听语音室、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各教学单位可网上查询并申请教室,实现了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业公司三层管理模式,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2)人机合作排课:根据各类已安排落实的教学任务,计算机采取最优化算法,进行自动排课。对于特殊课程,可在机排的基础上,人工手动进行调整。将排好的课程信息返回,方便任课教师和学生通过登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Web端,进行各自的课表查询与打印。计算机自动排课与人工手动调整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排课这项十分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
3)选课管理: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公共选修课、院系专业选修课、体育分项目选课、分层教学选课等各类课程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选课容量、选课对象以及开放选课时间等进行详细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4)成绩管理:通过选课和由行政班生成的教学班,任课教师可进行网上成绩录入,提交成绩后可打印成绩单存档。成绩一旦提交,便不能再次进行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履行成绩修改申请手续,批复后方能返回重新修改。对成绩库进行日常的维护与备份,便于各种方式的查询与打印,生成各类视图的报表,更加直观。
5)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对各类等级考试,学生可自行网上报名。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将历年的考试成绩导入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等级的报名条件,学生按照自身情况进行网上报名,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无法报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提高了报名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毕业生管理模块
1)毕业资格审核:按照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合理地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条件设置,系统通过各种条件,判断每个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审核结果合理、准确。
2)毕业生历史库管理:将已正常毕业的学生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库信息转入系统历史库中,使各届毕业生信息存在于独立的数据库中,避免与在校学生的信息相混淆,便于进行毕业生信息的查询与成绩单的打印工作。
以上的功能模块构建出了一套教学管理软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功能进行增减、对功能模块进行分化、对功能进行微调,便形成一套适用于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并可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更新系统,以适应不断改进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摸索与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革管理思想,完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改善信息化管理运行环境,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软件,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之路。?筅
参考文献:
[1]代显华,胡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徐蕾.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信息技术,2007(8).
[3]王宪水.完全学分制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4]唐永升,王晗.基于信息化背景的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2).
[5]李江.浅论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5).
(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