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联储当地时间9月18日对外宣布,维持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不变,暂 时不削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这一声明实属出人意料,也让很多业内分析人士大跌眼镜。
“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普遍简称为“QE”),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按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话说,这是一条非常时期“非常规”的路子,方式也并不复杂。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间接刺激贷款与经济行为,但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利率已降无可降,中央银行就只能通过购买资产、政府债券来“注入”资金,出售债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得到了资金支持,最终货币供给增加。据VOA报道,伯南克的期望是用这种特殊手段刺激经济,并且让美国经济“恢复实力”(back to strength)。在普遍认识中的4次量化宽松之后,效果、隐患皆待世人评说。美联储大可随着美国经济形势与需求随时调整量化宽松幅度,甚至适时退出,但这一顿“搅动”,波浪可不小。越往深处了解量化宽松的各种效应,越感受到它对于其他经济体的影响。
量化宽松是美国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一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告诉《经济》记者:“量化宽松从2009年开始第一轮。如果当时不采取这个政策,美国国债发行就没法持续,国债贬值,国债市场崩溃,整个美元地位就下降了。”宋泓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稳定与复苏有很积极的作用。
具体说来,每一轮量化宽松都对经济发展各方面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珏教授向记者介绍:“QE1在弥补流动性短缺、刺激经济复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美国在2010年实现经济增长。但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再次下跌,呈现出不稳定状态,故此美国又实施了QE2,其效果是阻止了第二次经济衰退的迹象。不过,前两次QE在刺激经济的同时并未使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并且2012年第一、二季度出现GDP增长率的下降和消费不足现象,因此美国又出台了QE3,以鼓励人们贷款,减少失业率。从目前的效果看,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 7月份失业率降到7.4%。”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数据,前两轮量化宽松之后,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国投资者对于风险的估量降低,10年期通货膨胀预期也并没有上涨,量化宽松所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维持美元低位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复苏。
对于量化宽松的评价也并不全是积极的。著名市场营销评论员Simon Maierhofer在雅虎财经发文《这些市场在告诉伯南克:量化宽松已经好几年没有任何作用了》。文章认为,量化宽松只是一种“打一枪就跑”的临时政策,在黄金、白金、30年期国债市场方面,由于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投资者信心不足,量化宽松政策在起着反作用。
也许走出经济危机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林珏所说,美国经济复苏效果不仅仅来自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出口翻番”战略等都对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量化宽松对美国财政赤字的扩大、对其他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但种种事实摆在眼前,它对低迷的美国经济所起到的刺激作用并未偏离美联储的期望。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思群总结道:“量化宽松基本上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危机。”
关于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测
量化宽松毕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在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的今天,大规模地增加货币供给,社会各界普遍担心通货膨胀问题。杨思群认为:“量化宽松已经使美国货币量过多的增加,未来美国可能产生通货膨胀。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收紧,可能还会带来美国经济新一轮的衰退。”宋泓也表示,量化宽松政策推出的那一天,就必然会在某天结束,他说:“量化宽松是行政性的数量政策,不是利用调整利率汇率或者运用价格杠杆发挥作用,不符合市场规律。如果量化宽松时间太长,后面就会爆发恶性通货膨胀,造成更大创伤,所以美联储一定会适时退出量化宽松。”
美国的失业率在经济危机期间一度达到9.8%,但据美国劳工部最新消息,8月失业率意外按月续降0.1个百分点至7.3%。这种复苏态势下,社会各界纷纷开始预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时间。
杨思群告诉记者,目前尚难以预测具体的退出时间,但他还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预期:“从目前美国股市的反应来看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关键要看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和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3个重要的指标。”对此林珏也给出了一个答案:“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率2.5%,如果第三季度依然保持这一水平,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第四季度10月后就会退出,至少购买量会减少。”
9月17日至9月18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对于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讨论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会议最终决定延迟放缓QE。
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的“搅动”
量化宽松是美联储为拯救美国经济采取的非常手段,但它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波及到全世界的。“从2009年开始英国 、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央行先后效仿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林珏告诉记者。
9月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是首次亮相这一国际舞台。在此次峰会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亦是重要议题。在G20召开之前的媒体吹风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谈到全球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其中有两项与量化宽松有关:一是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世界金融市场不稳定;二是西方国家退出量化宽松,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流出、本币面临贬值危险。会议中,习近平发表的“正能量”讲话广受国际各界好评,而这种正能量传递恰恰体现出世界各经济体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负面影响的担忧。 这种担忧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量化宽松的结束有那么可怕吗?
宋泓告诉记者:“实际上,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需要大量美元支持的。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之后,美国国会吸纳不了,美元就大量流出了,为新兴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借外债的形式发展经济项目,这对经济增长肯定是有积极影响的。但美元进来了,就会抬高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促使国家股市、楼市价格上涨,产生泡沫。”这样我们就能接着向下推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利率上涨,国内投资机会增加,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新兴国家汇率降低,股市债市大幅度下跌,泡沫破灭。如果之前并未形成泡沫,金融市场也会遭遇动荡。
动荡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宋泓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是“风雨飘摇”,新兴市场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宋泓也表示质疑。他强调:“过去几年里发达国家一直敦促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不限制资金的流动流出,使发达国家的政策影响很方便地发散到其他国家。它(发达国家)不要的时候把水(美元)泼出来,需要就收回来,让新兴市场国家承受不利影响,为他们政策的变化提供蓄水池。在量化宽松出现退出迹象之前,他们就已经遭受了金融危机影响,最后都要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我国来说,宋泓的预期并没有那么悲观。他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经济根基稳健,量化宽松的推行与退出对我国的影响远不如对其他新兴经济体那么大。
情势危急,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
对此宋泓给出了两个建议:
首先,国家经济发展应主要依靠本国资本,利用外资要有节制。外资利用条件较好的时期,如果盲目扩大外资利用,在外资突然撤出的形势下会难以应对。对外资也应该有效利用,对于不必要的消费、公共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需要谨慎考虑。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应该谨慎,不能为了一味达到发达国家要求的平衡而忽视自身实力。
另外,在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与别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形成联盟。目前已经达成的“清迈协定”、构思中的“金砖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单一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面前很容易陷入泥潭,但一旦形成联盟或者一定范围内的救济机制,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一方面量化宽松的利与弊还在讨论之中,另一方面它的退出已经在制造恐慌了。准备迎接它的“搅动”,世界金融体系改革与新兴经济体夯实基础都迫在眉睫。
“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普遍简称为“QE”),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按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话说,这是一条非常时期“非常规”的路子,方式也并不复杂。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间接刺激贷款与经济行为,但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利率已降无可降,中央银行就只能通过购买资产、政府债券来“注入”资金,出售债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得到了资金支持,最终货币供给增加。据VOA报道,伯南克的期望是用这种特殊手段刺激经济,并且让美国经济“恢复实力”(back to strength)。在普遍认识中的4次量化宽松之后,效果、隐患皆待世人评说。美联储大可随着美国经济形势与需求随时调整量化宽松幅度,甚至适时退出,但这一顿“搅动”,波浪可不小。越往深处了解量化宽松的各种效应,越感受到它对于其他经济体的影响。
量化宽松是美国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一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告诉《经济》记者:“量化宽松从2009年开始第一轮。如果当时不采取这个政策,美国国债发行就没法持续,国债贬值,国债市场崩溃,整个美元地位就下降了。”宋泓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稳定与复苏有很积极的作用。
具体说来,每一轮量化宽松都对经济发展各方面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珏教授向记者介绍:“QE1在弥补流动性短缺、刺激经济复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美国在2010年实现经济增长。但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再次下跌,呈现出不稳定状态,故此美国又实施了QE2,其效果是阻止了第二次经济衰退的迹象。不过,前两次QE在刺激经济的同时并未使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并且2012年第一、二季度出现GDP增长率的下降和消费不足现象,因此美国又出台了QE3,以鼓励人们贷款,减少失业率。从目前的效果看,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 7月份失业率降到7.4%。”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数据,前两轮量化宽松之后,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国投资者对于风险的估量降低,10年期通货膨胀预期也并没有上涨,量化宽松所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维持美元低位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复苏。
对于量化宽松的评价也并不全是积极的。著名市场营销评论员Simon Maierhofer在雅虎财经发文《这些市场在告诉伯南克:量化宽松已经好几年没有任何作用了》。文章认为,量化宽松只是一种“打一枪就跑”的临时政策,在黄金、白金、30年期国债市场方面,由于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投资者信心不足,量化宽松政策在起着反作用。
也许走出经济危机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林珏所说,美国经济复苏效果不仅仅来自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出口翻番”战略等都对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量化宽松对美国财政赤字的扩大、对其他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但种种事实摆在眼前,它对低迷的美国经济所起到的刺激作用并未偏离美联储的期望。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思群总结道:“量化宽松基本上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危机。”
关于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测
量化宽松毕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在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的今天,大规模地增加货币供给,社会各界普遍担心通货膨胀问题。杨思群认为:“量化宽松已经使美国货币量过多的增加,未来美国可能产生通货膨胀。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收紧,可能还会带来美国经济新一轮的衰退。”宋泓也表示,量化宽松政策推出的那一天,就必然会在某天结束,他说:“量化宽松是行政性的数量政策,不是利用调整利率汇率或者运用价格杠杆发挥作用,不符合市场规律。如果量化宽松时间太长,后面就会爆发恶性通货膨胀,造成更大创伤,所以美联储一定会适时退出量化宽松。”
美国的失业率在经济危机期间一度达到9.8%,但据美国劳工部最新消息,8月失业率意外按月续降0.1个百分点至7.3%。这种复苏态势下,社会各界纷纷开始预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时间。
杨思群告诉记者,目前尚难以预测具体的退出时间,但他还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预期:“从目前美国股市的反应来看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关键要看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和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3个重要的指标。”对此林珏也给出了一个答案:“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率2.5%,如果第三季度依然保持这一水平,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第四季度10月后就会退出,至少购买量会减少。”
9月17日至9月18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对于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讨论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会议最终决定延迟放缓QE。
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的“搅动”
量化宽松是美联储为拯救美国经济采取的非常手段,但它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波及到全世界的。“从2009年开始英国 、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央行先后效仿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林珏告诉记者。
9月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是首次亮相这一国际舞台。在此次峰会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亦是重要议题。在G20召开之前的媒体吹风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谈到全球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其中有两项与量化宽松有关:一是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世界金融市场不稳定;二是西方国家退出量化宽松,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流出、本币面临贬值危险。会议中,习近平发表的“正能量”讲话广受国际各界好评,而这种正能量传递恰恰体现出世界各经济体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负面影响的担忧。 这种担忧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量化宽松的结束有那么可怕吗?
宋泓告诉记者:“实际上,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需要大量美元支持的。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之后,美国国会吸纳不了,美元就大量流出了,为新兴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借外债的形式发展经济项目,这对经济增长肯定是有积极影响的。但美元进来了,就会抬高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促使国家股市、楼市价格上涨,产生泡沫。”这样我们就能接着向下推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利率上涨,国内投资机会增加,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新兴国家汇率降低,股市债市大幅度下跌,泡沫破灭。如果之前并未形成泡沫,金融市场也会遭遇动荡。
动荡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宋泓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是“风雨飘摇”,新兴市场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宋泓也表示质疑。他强调:“过去几年里发达国家一直敦促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不限制资金的流动流出,使发达国家的政策影响很方便地发散到其他国家。它(发达国家)不要的时候把水(美元)泼出来,需要就收回来,让新兴市场国家承受不利影响,为他们政策的变化提供蓄水池。在量化宽松出现退出迹象之前,他们就已经遭受了金融危机影响,最后都要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我国来说,宋泓的预期并没有那么悲观。他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经济根基稳健,量化宽松的推行与退出对我国的影响远不如对其他新兴经济体那么大。
情势危急,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
对此宋泓给出了两个建议:
首先,国家经济发展应主要依靠本国资本,利用外资要有节制。外资利用条件较好的时期,如果盲目扩大外资利用,在外资突然撤出的形势下会难以应对。对外资也应该有效利用,对于不必要的消费、公共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需要谨慎考虑。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应该谨慎,不能为了一味达到发达国家要求的平衡而忽视自身实力。
另外,在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与别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形成联盟。目前已经达成的“清迈协定”、构思中的“金砖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单一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面前很容易陷入泥潭,但一旦形成联盟或者一定范围内的救济机制,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一方面量化宽松的利与弊还在讨论之中,另一方面它的退出已经在制造恐慌了。准备迎接它的“搅动”,世界金融体系改革与新兴经济体夯实基础都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