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是历年高考必考习题,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总体来说虽有亮点,但依然有较大难度,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把握背景、加强阅读、积累常识、激发兴趣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效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学习文言文可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几千年的伟大文明,引导学生热爱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不好文言文,导致害怕文言文,视文言文如虎狼。教师殚精竭虑,费时费力;学生如坐针毡,苦不堪言。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高中教师,我经过认真总结,得出以下观点。
一、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每一篇文言文写作都有一个相关创作背景,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创作动机,完成作品创作。学生在对文本深入学习之前,必须了解这样的创作背景。高中课堂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课堂上对教学背景进行大量研究显然与教学重点不符。所以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足的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创作背景。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对写作背景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进而进入文章教学,将对课堂情境创设与主旨探究有很大作用。
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背景理解作品,如学习《赤壁赋》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解苏轼和乌台诗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了解苏轼饱受坎坷的仕途:早期他因为误解而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黜至杭州;后来辗转多地做一些知州县令的小官,不幸因为作诗毁谤变法而入狱,几次都差点被杀头;出狱后,调任黄州任职务相当低微的团练使。在黄州期间,苏轼心中苦闷,创作了《赤壁赋》。上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如果你是苏轼,你的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有的说“苦闷”,有的说“痛不欲生”。经过这样理解后进入文本教学,效果很好。
二、加强阅读教学,力求熟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当提起古代私塾,就会想到老先生摇头晃脑带领学生读书的情景。古人的学习方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对营造学习氛围,理解学习内容,融入古人心境都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重视朗读背诵,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逐渐进入文章创设的环境,更好地理解文本,理清文脉,进而提高文言文审美层次,加深文化底蕴。
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范读、提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多种朗读方式的交替使用,让学生对文章非常熟悉,就像一见如故的好朋友,对文章有亲切感。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与课文相对应的意境,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发展,从而拥有丰富的想象和真实的体验,好像自己就是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拯救郑国。这样做不但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积累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蕴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如果只抱着课文翻译而不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而言就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般的历史文化常识,对理解文句、疏通文义、探究主旨都很重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文化的遗产,不仅关系着读书识字、修身养性、兼济天下,还包含着大家之理、内外之变,甚至礼俗、宗教、天文、祭祀,都和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尤其是选进高中课本的全都是广受赞誉的华章,内涵更丰富、更深邃。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里面提到的“拜为上卿,位居廉颇之右”中的“右”为大,意思是比廉颇官大的;而《魏公子列传》中“虚左”,则有所不同,古代坐车,左面为大。再如官员的升降,授予官职称“除”,提升官职称“擢”,平调和降级称“迁”,降职或远调称“谪”,罢免官职称“黜”,年老请辞称“乞骸骨”。再如月亮的别称有婵娟、望舒、嫦娥、广寒、玉弓、玉月、玉镜、玉轮等,我国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为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理解这些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对课文理解很有帮助。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论语》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上学习,刻苦学习,提高学习劲头。学习文言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时,兴趣仅发生于一个不熟悉的词语解释,或许发生于对一个特殊句式的探讨,也可能是起源于一篇优美文章的赏析或者接受一个品德高尚的古人人格的感化等,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课本上的文言篇目,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帮助学生爱上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精妙之处,从而改变文言文深奥难学、枯燥无味的印象。
例如,讲《寡人之于国也》时,分析孟子出色的分析能力及语言技巧,明白孟子“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观点。在讲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时候,我让学生联系现实,用“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很有时代气息的观点对此句进行分析,同学们听了以后觉得很有兴趣,进行激烈讨论。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孟子在那个时代能够想到科学发展观,真的很有前瞻性。”有的则说:“现代社会的许多做法其实是从老祖宗那里学来。”这些观点新颖独特,不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其强烈的育人导向。目前人教版语文课本选取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先贤的绝笔之作,同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作。对古文教学,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发扬作品本身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羡昌.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文言文教学的“八”个一[J].商情,2009(13).
[2]田爽.文言文教学须重视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教学[J].课外语文,2013(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效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学习文言文可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几千年的伟大文明,引导学生热爱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不好文言文,导致害怕文言文,视文言文如虎狼。教师殚精竭虑,费时费力;学生如坐针毡,苦不堪言。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高中教师,我经过认真总结,得出以下观点。
一、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每一篇文言文写作都有一个相关创作背景,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创作动机,完成作品创作。学生在对文本深入学习之前,必须了解这样的创作背景。高中课堂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课堂上对教学背景进行大量研究显然与教学重点不符。所以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足的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创作背景。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对写作背景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进而进入文章教学,将对课堂情境创设与主旨探究有很大作用。
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背景理解作品,如学习《赤壁赋》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解苏轼和乌台诗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了解苏轼饱受坎坷的仕途:早期他因为误解而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黜至杭州;后来辗转多地做一些知州县令的小官,不幸因为作诗毁谤变法而入狱,几次都差点被杀头;出狱后,调任黄州任职务相当低微的团练使。在黄州期间,苏轼心中苦闷,创作了《赤壁赋》。上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如果你是苏轼,你的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有的说“苦闷”,有的说“痛不欲生”。经过这样理解后进入文本教学,效果很好。
二、加强阅读教学,力求熟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当提起古代私塾,就会想到老先生摇头晃脑带领学生读书的情景。古人的学习方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对营造学习氛围,理解学习内容,融入古人心境都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重视朗读背诵,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逐渐进入文章创设的环境,更好地理解文本,理清文脉,进而提高文言文审美层次,加深文化底蕴。
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范读、提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多种朗读方式的交替使用,让学生对文章非常熟悉,就像一见如故的好朋友,对文章有亲切感。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与课文相对应的意境,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发展,从而拥有丰富的想象和真实的体验,好像自己就是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拯救郑国。这样做不但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积累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蕴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如果只抱着课文翻译而不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而言就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般的历史文化常识,对理解文句、疏通文义、探究主旨都很重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文化的遗产,不仅关系着读书识字、修身养性、兼济天下,还包含着大家之理、内外之变,甚至礼俗、宗教、天文、祭祀,都和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尤其是选进高中课本的全都是广受赞誉的华章,内涵更丰富、更深邃。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里面提到的“拜为上卿,位居廉颇之右”中的“右”为大,意思是比廉颇官大的;而《魏公子列传》中“虚左”,则有所不同,古代坐车,左面为大。再如官员的升降,授予官职称“除”,提升官职称“擢”,平调和降级称“迁”,降职或远调称“谪”,罢免官职称“黜”,年老请辞称“乞骸骨”。再如月亮的别称有婵娟、望舒、嫦娥、广寒、玉弓、玉月、玉镜、玉轮等,我国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为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理解这些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对课文理解很有帮助。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论语》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上学习,刻苦学习,提高学习劲头。学习文言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时,兴趣仅发生于一个不熟悉的词语解释,或许发生于对一个特殊句式的探讨,也可能是起源于一篇优美文章的赏析或者接受一个品德高尚的古人人格的感化等,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课本上的文言篇目,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帮助学生爱上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精妙之处,从而改变文言文深奥难学、枯燥无味的印象。
例如,讲《寡人之于国也》时,分析孟子出色的分析能力及语言技巧,明白孟子“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观点。在讲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时候,我让学生联系现实,用“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很有时代气息的观点对此句进行分析,同学们听了以后觉得很有兴趣,进行激烈讨论。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孟子在那个时代能够想到科学发展观,真的很有前瞻性。”有的则说:“现代社会的许多做法其实是从老祖宗那里学来。”这些观点新颖独特,不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其强烈的育人导向。目前人教版语文课本选取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先贤的绝笔之作,同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作。对古文教学,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发扬作品本身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羡昌.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文言文教学的“八”个一[J].商情,2009(13).
[2]田爽.文言文教学须重视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教学[J].课外语文,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