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100例患儿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报告。结果:24例提示感染,22例考虑感染,4例原幼稚细胞被检测出(4例均系急淋白血病);28例小细胞性贫血被检出(16例系缺铁性贫血,12例系地中海贫血);22例被检出异型的淋巴细胞增多(8例系传单增多症,8例系支原体肺炎,3例系传染性肝炎,3例系流行性感冒。结论: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儿科疾病;形态学检测;外周血细胞;诊断
目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为临床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最重要的内容[1],其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细胞其外部的形态变化[2],同时能够直接的观察到细胞其内部结构[3],还能够区别与鉴定出异常细胞[4],为观察各类的血细胞形态是否发生改变之“金标准”[5]。尤其对于儿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与贫血以及发热和黄疸,或者某些不能被控制的临床症状,均可以应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对其进行观察,细胞是否有质的变化。本文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100例患儿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报告。旨在探讨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100例患儿,其中有男性患儿58例,有女性患儿42例,患儿年龄在2天~8岁之间。患儿大多为发热与贫血,以及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的分类异常;以及其他相关症状出现异常者。
1.2 方法
进行外周血的采样时,先擦去患者第1滴血,同时迅速采集患者绿豆样大小的血滴,以熟练的推片操作,将其推成长度为25毫米~35毫米,而宽度为18毫米~20毫米的血片。其血膜四周需留有空隙,并且终尾距玻片的终端至少应10毫米,需均匀的薄如舌样,还需具有头与体以及尾不同的厚薄区域,之后迅速的摇干。
患者血涂片的染色检查需严格依据规程(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中,其SOP操作的程序来进行。而报告内容则包括有:寄生虫(①疟原虫;②附红细胞体;③微丝蚴;④弓形虫;⑤杜利氏体等),患者红细胞形态(①或巨或大或小的红细胞;②各种形态出现异常的红细胞;③染色与结构出现异常的红细胞等),患者粒细胞的形态(①中毒颗粒;②空泡变性;③Dohle体;④核棘突;⑤退行性变等),患者淋巴细胞的形态(包括三种异型的淋巴细胞等),患者异常细胞(①原幼稚细胞;②浆细胞等)。以及血小板的数量与形态和分布的情况等。
2 结果
25例明确感染,21例考虑感染,4例原幼稚细胞被检测出(4例均系急淋白血病);28例小细胞性贫血被检出(16例系缺铁性贫血,12例系地中海贫血);22例被检出异型的淋巴细胞增多(8例系传单增多症,8例系支原体肺炎,3例系传染性肝炎,3例系流行性感冒,详见表-1。
3 讨论
3.1 目前,血液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最主要是观察其白细胞与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与形态改变,而白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与淋巴细胞呈三种异型等。如果机体出现疾病时,其细胞在数量与形态上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为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甚至滥用,患者机体出现疾病时,其细胞于数量上大多变化不明显,而其形态学检验经常能真实反映出患者疾病变化的具体情况,因此进行血液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就变得尤为重要。
3.2 此外,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中,也包括其大小不均与中毒颗粒以及空泡变性,和杜勒体与核变性等,而其主要的临床意义则提示的是,存在有重度的细菌感染,其嗜酸性的粒细胞增多则提示有寄生虫的感染,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淋巴细胞出现变异则最常见于外周血中有异型的淋巴细胞出现,其异型的淋巴细胞为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经正常的淋巴细胞逐渐向浆细胞分化的一类病理细胞,其较常见的诱因为机体收到病毒感染,而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肝炎以及百日咳综合征,和支原体肺炎与流行性感冒等,大都是异型的淋巴细胞增多所致的疾病。而红细胞发生变化,尤其是其体积大小发生变化,则能够提示患者贫血的类型,如大细胞则提示患者出现巨幼细胞性的贫血。目前小儿营养普遍较好,因此这类贫血于小儿中就极为少见。而小细胞则提示缺铁性的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中国广东为地中海贫血其高发的地带,所以携有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患儿就较为常见,其他地区则较罕见。由此可见,其血片同样也是筛查这类疾病最重要的项目。其中原始与幼稚等出现异常的细胞,也能够提供血液病可靠的诊断依据。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同时还能够判断白血病的治疗过程情况与预后情况。
3.3 综上所述,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云,夏正武,李雪梅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12) .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0.12.062. 1456-1458.
[2]李悦.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J]. 中外医疗, 2009, 28 (7) _1 . 174.
[3]李子胜,孙梅,刘宇平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20) _1 . 64.
[4]韩翠华.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3 000例分析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4) _1 . 895.
[5]何为,邵阳,陈秀珍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的临床价值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6) _3 . 702-704.
【关键词】 儿科疾病;形态学检测;外周血细胞;诊断
目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为临床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验最重要的内容[1],其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细胞其外部的形态变化[2],同时能够直接的观察到细胞其内部结构[3],还能够区别与鉴定出异常细胞[4],为观察各类的血细胞形态是否发生改变之“金标准”[5]。尤其对于儿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与贫血以及发热和黄疸,或者某些不能被控制的临床症状,均可以应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对其进行观察,细胞是否有质的变化。本文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100例患儿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报告。旨在探讨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100例患儿,其中有男性患儿58例,有女性患儿42例,患儿年龄在2天~8岁之间。患儿大多为发热与贫血,以及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的分类异常;以及其他相关症状出现异常者。
1.2 方法
进行外周血的采样时,先擦去患者第1滴血,同时迅速采集患者绿豆样大小的血滴,以熟练的推片操作,将其推成长度为25毫米~35毫米,而宽度为18毫米~20毫米的血片。其血膜四周需留有空隙,并且终尾距玻片的终端至少应10毫米,需均匀的薄如舌样,还需具有头与体以及尾不同的厚薄区域,之后迅速的摇干。
患者血涂片的染色检查需严格依据规程(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中,其SOP操作的程序来进行。而报告内容则包括有:寄生虫(①疟原虫;②附红细胞体;③微丝蚴;④弓形虫;⑤杜利氏体等),患者红细胞形态(①或巨或大或小的红细胞;②各种形态出现异常的红细胞;③染色与结构出现异常的红细胞等),患者粒细胞的形态(①中毒颗粒;②空泡变性;③Dohle体;④核棘突;⑤退行性变等),患者淋巴细胞的形态(包括三种异型的淋巴细胞等),患者异常细胞(①原幼稚细胞;②浆细胞等)。以及血小板的数量与形态和分布的情况等。
2 结果
25例明确感染,21例考虑感染,4例原幼稚细胞被检测出(4例均系急淋白血病);28例小细胞性贫血被检出(16例系缺铁性贫血,12例系地中海贫血);22例被检出异型的淋巴细胞增多(8例系传单增多症,8例系支原体肺炎,3例系传染性肝炎,3例系流行性感冒,详见表-1。
3 讨论
3.1 目前,血液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最主要是观察其白细胞与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与形态改变,而白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与淋巴细胞呈三种异型等。如果机体出现疾病时,其细胞在数量与形态上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为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甚至滥用,患者机体出现疾病时,其细胞于数量上大多变化不明显,而其形态学检验经常能真实反映出患者疾病变化的具体情况,因此进行血液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就变得尤为重要。
3.2 此外,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中,也包括其大小不均与中毒颗粒以及空泡变性,和杜勒体与核变性等,而其主要的临床意义则提示的是,存在有重度的细菌感染,其嗜酸性的粒细胞增多则提示有寄生虫的感染,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淋巴细胞出现变异则最常见于外周血中有异型的淋巴细胞出现,其异型的淋巴细胞为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经正常的淋巴细胞逐渐向浆细胞分化的一类病理细胞,其较常见的诱因为机体收到病毒感染,而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肝炎以及百日咳综合征,和支原体肺炎与流行性感冒等,大都是异型的淋巴细胞增多所致的疾病。而红细胞发生变化,尤其是其体积大小发生变化,则能够提示患者贫血的类型,如大细胞则提示患者出现巨幼细胞性的贫血。目前小儿营养普遍较好,因此这类贫血于小儿中就极为少见。而小细胞则提示缺铁性的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中国广东为地中海贫血其高发的地带,所以携有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患儿就较为常见,其他地区则较罕见。由此可见,其血片同样也是筛查这类疾病最重要的项目。其中原始与幼稚等出现异常的细胞,也能够提供血液病可靠的诊断依据。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同时还能够判断白血病的治疗过程情况与预后情况。
3.3 综上所述,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云,夏正武,李雪梅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12) .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0.12.062. 1456-1458.
[2]李悦.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J]. 中外医疗, 2009, 28 (7) _1 . 174.
[3]李子胜,孙梅,刘宇平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20) _1 . 64.
[4]韩翠华.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3 000例分析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4) _1 . 895.
[5]何为,邵阳,陈秀珍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的临床价值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6) _3 . 7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