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难点。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就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所以,中学语文教学教好阅读非常重要。那么怎样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阅读对话过程中应扮演何种角色?阅读课我们常见的课堂交流形式是教师主讲,学生接受,与实际意义上的讨论相距甚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聆听,记录,教学成了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无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探讨;讨论变成了公开课上的一种装饰、点缀,只不过使学生为传授者的教学增加环节,作为铺垫形式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流程顺畅一些、教学过程顺利一些……这些情况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主体的感受,只是成了老师个体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感受也是老师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倾听和接受。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成为忠实的听众。除此霸权式的方式,另一种是无所依据的“民主对话”,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既然是民主的,就应该放弃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无所依据的炒热课堂,结果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无法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余,文本的阅读要与学生的认知实际联系起来,加强课前的知人论世的了解,与之相关的资料补充。
三、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材是死的,教法是活的,教无定法,一定有法,贵在得法。”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教法的灵活创新,努力营造一种热情、主动和渴望求知的气氛。学生经过了小学六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学习的求知欲是很高的,个性化差异也很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方面、立体化、多层次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能动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素养。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性
初中生正是个性形成期,其创新意识很强,在学生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性,不能随意扼杀其求知欲。当前的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很少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求知。即使是要放手学习,教师也是先进行一段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创。这样,学生的思路彻底被框住了,变成了“小教师”,即教师原有知识的重复,这也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磨灭了学生的个性,违背了教学大纲的教学理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进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也就对信息进行了识别、区分、判定和筛选。所以,这种格式化的教学一定不成功,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创新,要为课堂留白,让学生进行入自己主动思考的境界,主动求知,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对新的阅读材料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能总觉得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还很幼稚,总愿意越俎代庖,不经过他们的充满想象力的大脑就直接给出结果。如果我们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就会碰撞出有创意、有价值的东西。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 ,不劳而获往往使人易惰,教师不要随意帮助学生,要让他们养成查各种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
培养学生诵记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古诗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的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语言大多是先记而后逐步理解的,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到达一定的程度,自然产生一种“顿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背诵。例如对文言文,笔者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熟练翻译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于古诗,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韵文的特点读出节奏,读出诗人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轻松完成背诵任务。
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课内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好句,学写批注。比如,对于《语文报》之类的报刊杂志,笔者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剪报、贴报,定期进行比赛,学生的兴趣很高,有些学生的 剪贴本图文并茂,精美绝伦。又如 ,每篇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作为预习作业在每节课之前轮流上台展示。
总之,教师只有悉心钻研,科学探索,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 教学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03期
[2]唐恒龙.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课外语文, 2016年06期
【关键词】初中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所以,中学语文教学教好阅读非常重要。那么怎样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阅读对话过程中应扮演何种角色?阅读课我们常见的课堂交流形式是教师主讲,学生接受,与实际意义上的讨论相距甚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聆听,记录,教学成了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无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探讨;讨论变成了公开课上的一种装饰、点缀,只不过使学生为传授者的教学增加环节,作为铺垫形式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流程顺畅一些、教学过程顺利一些……这些情况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主体的感受,只是成了老师个体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感受也是老师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倾听和接受。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成为忠实的听众。除此霸权式的方式,另一种是无所依据的“民主对话”,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既然是民主的,就应该放弃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无所依据的炒热课堂,结果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无法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余,文本的阅读要与学生的认知实际联系起来,加强课前的知人论世的了解,与之相关的资料补充。
三、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材是死的,教法是活的,教无定法,一定有法,贵在得法。”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教法的灵活创新,努力营造一种热情、主动和渴望求知的气氛。学生经过了小学六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学习的求知欲是很高的,个性化差异也很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方面、立体化、多层次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能动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素养。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性
初中生正是个性形成期,其创新意识很强,在学生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性,不能随意扼杀其求知欲。当前的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很少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求知。即使是要放手学习,教师也是先进行一段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创。这样,学生的思路彻底被框住了,变成了“小教师”,即教师原有知识的重复,这也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磨灭了学生的个性,违背了教学大纲的教学理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进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也就对信息进行了识别、区分、判定和筛选。所以,这种格式化的教学一定不成功,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创新,要为课堂留白,让学生进行入自己主动思考的境界,主动求知,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对新的阅读材料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能总觉得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还很幼稚,总愿意越俎代庖,不经过他们的充满想象力的大脑就直接给出结果。如果我们还课堂给学生,学生就会碰撞出有创意、有价值的东西。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 ,不劳而获往往使人易惰,教师不要随意帮助学生,要让他们养成查各种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
培养学生诵记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古诗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的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语言大多是先记而后逐步理解的,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到达一定的程度,自然产生一种“顿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背诵。例如对文言文,笔者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熟练翻译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于古诗,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韵文的特点读出节奏,读出诗人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轻松完成背诵任务。
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课内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好句,学写批注。比如,对于《语文报》之类的报刊杂志,笔者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剪报、贴报,定期进行比赛,学生的兴趣很高,有些学生的 剪贴本图文并茂,精美绝伦。又如 ,每篇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作为预习作业在每节课之前轮流上台展示。
总之,教师只有悉心钻研,科学探索,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 教学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03期
[2]唐恒龙.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课外语文, 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