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打开手机,找到任何一个可以语音输入转化为文字的软件。把你对某事物想说的话,或你想说的故事,口述一遍。等这些语言转化为文字后,自己读一遍。 你大概会很意外地发现:这些文字比你想象的更散乱、更黏糊、更琐碎。 “我觉得自己讲得挺清楚的呀!怎么转换成文字,就成了这个鬼样子呢?” 输出并不难。每个人张嘴说话,都是用口语输出。 写作困难,则可能是因为说话和写作很不一样。 说话时,人会情不自禁地加许多
“你说什么?里面还有两个外星人?”舰长看着那件来自空间旋涡的垃圾,仍旧难以相信它是一艘外星飞船,“可是扫描器没发现迹象啊。” “确切来说,是两个正在休眠的外星婴儿,或者说幼体?唔,这个词怎么翻译才好呢……” “别管怎么翻译了,婴儿到底在哪儿?” “问题就在这里,长官,留言里没有说。从措辞上来看,对方似乎觉得这显而易见。” “不会已经死了吧?” 舰长把扫描器灵敏度调到最大,终于捕捉到一点微
提问的能力,最能看出一个人思考的深度。 比如“书读不过来了”这个话题,大部分人的思路是感叹一下,抱怨一下,讲几个笑话。我常常会连续追问6个“Why”(为什么)。 1W:为什么书读不过来? 答:因为方法不对,且知识太多。 2W:为什么知识太多? 答:因为筛选不够,也因为专业细分和知识爆炸。 3W:为什么非要学完这些知识? 答:其实不一定要学完,只要学到其中有用的就好,有些领域别人懂,问
时下有句特别流行的话:世界正在奖励终身学习的人。 我有一个“警花”好友,业余时间一直在学习古典文学课、心理学课,还多次给我推荐好的课程。好友T报了一个网课叫“光的研习”,几个月下来,不但照片拍得每每让人叫好,她自己也深得摄影艺术之精髓——发现美,表达美。 我们从小就知道高尔基的那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在我上学的那些年,不曾有所感觉。倒是工作以后,尤其是这些年来,常
我们经常互相问候:“你去哪里度假了?”“你睡得怎么样?”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互相多问一句,那就是:“你在读什么书?” 這是一个简单却有力的问题,它可以改变生活,为被文化、年龄、时间和空间分割的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当我们问别人“你在读什么书”时,有时我们会发现与他人的相似之处,有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地方,有时我们会发现隐藏的共同爱好,有时我们会打开思索新世界、新想法的大门。 当怀着
丹麦比隆国际学校的老师图厄·拉本希十分注重利用游戏化学习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他提供了一个地理课堂上的游戏化学习案例。 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地理老师,图厄·拉本希在“认识地图”这一单元中设计了一个活动。他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橙子和一支记号笔,让他们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在橙子上用记号笔画出世界地图。 在短短的20分钟里,孩子们两两一组,时而讨论,时而静心研究,有笑声,也有困惑。为了画出各大洲,
曾经,在韩国,中小学生往往要浸身“學院”进行学业补习,用以应对各种升学考试,学生放学后直奔“学院”,补课补到深夜再回家是家常便饭。 韩国教育部门为了避免全民补课局面导致公共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不断出台改革政策。 首先提出涉及整个教育体制的全方位改革计划,颁布了《促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限制提前教育特别法令》,要求包括“学院”在内的所有基础教育有关机构一律不允许对学生进行超出学校课程范围的、或早于学
在我的建筑事业中,我弟弟经常给予我援助,尤其当他的小锤子被别有用心地藏起来的时候。他在我面前是服从型的人格,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可惜的是不够专心。叫他搬几块砖,半天也不见回来,过去一看,发现他在聚精会神地看砖下面的一窝蚂蚁。 他还经常被毛毛虫落在身上,我弟不像我对毛毛虫有心理上的恐惧,他是单纯生理上的不适。我时常看见他漫无目的地坐在树底下,背上有虫子爬过,所过之处留下一条条细密的红疙瘩。说不定它
随手拍校园美景发送微信参赛,每组作品至少15张,需写明学校全称及摄影者姓名,也可以将作品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邮箱参赛。本刊每期选择一组作品刊登,出版后即贈送样刊与88元稿费。
我们的大脑是否天生就被懒惰行为所吸引?有研究显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每当我们试图进行身体活动时,就必须得调用额外的大脑资源,所以大脑会为我们自动“设定”为更喜欢躺在沙发上的“懒人模式”。换句话说,不爱运动,可能不全是你的“错”。不爱动,大脑想要“省电” 向往运动的人或许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无论是游泳还是瑜伽,跑步还是器械,兴致勃勃地办理了全年的健身卡,到头来使用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一想到要运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