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越来越具有优势,因此其应用也更加广泛,因而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开始广泛融入这种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从全局角度出发,因此忽略了对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身心特点等各方面的分析,更没有结合图形教学的特殊性进行引导,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数学图形知识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而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可有效把繁琐、复杂以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为简单、具体且形象的内容,使得教师的图形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有效完善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各种缺陷和问题。那么,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1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几何图形概念,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的图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现实空间及图形,构建最基本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将概念建立于图形的区别与相互联系上。如,在教学有关“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材中虽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推导方法,但其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操作的难度都比较大,而且在有效时间内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来演示这一过程:使用多种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圆的周长、半径、面积部分,把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为学生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示出一个圆等分成多个扇形,若等分的份数越多,那么小扇形即越与等腰三角形相接近,此时所构成的那条封闭曲线也即更接近直线,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剪拼活动,通过这种动手实践与多媒体演示的过程相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又有各种关系呢?如此即可引导学生快速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图形教学效果。
2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空间概念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因实际教学并没有十分丰富的教具,通常教师主要是以板书的方式讲解图形相关的知识,学生主要是学习相关的平面知识,无法在头脑中建立和想象立体空间的概念。那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通过课件将具体作图的过程非常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可引导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空间变化过程,逐渐建立空间概念,而并非局限于平面图形概念,从而逐渐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有空间感,立体思维更强。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应用Flash工具,把正方体、长方体的绘制步骤采用三维小短片逐一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种视觉形象的图形变化过程理解图形的特性,建立学生的立体空间概念。
3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知识点若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还是会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图形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并没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对此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时就会有更大的难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考虑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图形教学中,那么则会帮助学生化解这些重难点,提高图形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引导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把这一过程讲解清楚明白,学生通常也只是将这种圆柱体积公式死记硬背下来。对此,为了提高这一图形知识的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出圆柱体积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这一动态演示过程均分了一个圆柱底面,然后再从这种圆柱的中间切开,并把两部分拼合在一起,可看到此时的形状与长方体极为相似,由此可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利用信息技术这样具体、形象的演示教学,化解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难点,提高了图形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通过信息技术检验课后图形教学的效果
结束图形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传统教学教师主要检验方式是随堂检测或者是考试。而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游戏软件来检验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已有效掌握。教师可通过学生对游戏过关的状况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有針对性地了解学生还存在的学习困难或障碍。如,教师在课后可要求学生下载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小游戏,并通过所学知识去体验并试着闯关,之后教师去了解和掌握学生游戏过关的情况,并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检验与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构建学生的动态、立体空间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数学图形知识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而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可有效把繁琐、复杂以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为简单、具体且形象的内容,使得教师的图形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有效完善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各种缺陷和问题。那么,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1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几何图形概念,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的图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现实空间及图形,构建最基本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将概念建立于图形的区别与相互联系上。如,在教学有关“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材中虽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推导方法,但其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操作的难度都比较大,而且在有效时间内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来演示这一过程:使用多种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圆的周长、半径、面积部分,把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为学生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示出一个圆等分成多个扇形,若等分的份数越多,那么小扇形即越与等腰三角形相接近,此时所构成的那条封闭曲线也即更接近直线,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剪拼活动,通过这种动手实践与多媒体演示的过程相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又有各种关系呢?如此即可引导学生快速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图形教学效果。
2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空间概念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因实际教学并没有十分丰富的教具,通常教师主要是以板书的方式讲解图形相关的知识,学生主要是学习相关的平面知识,无法在头脑中建立和想象立体空间的概念。那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通过课件将具体作图的过程非常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可引导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空间变化过程,逐渐建立空间概念,而并非局限于平面图形概念,从而逐渐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有空间感,立体思维更强。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应用Flash工具,把正方体、长方体的绘制步骤采用三维小短片逐一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种视觉形象的图形变化过程理解图形的特性,建立学生的立体空间概念。
3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知识点若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还是会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图形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并没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对此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时就会有更大的难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考虑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图形教学中,那么则会帮助学生化解这些重难点,提高图形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引导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把这一过程讲解清楚明白,学生通常也只是将这种圆柱体积公式死记硬背下来。对此,为了提高这一图形知识的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出圆柱体积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这一动态演示过程均分了一个圆柱底面,然后再从这种圆柱的中间切开,并把两部分拼合在一起,可看到此时的形状与长方体极为相似,由此可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利用信息技术这样具体、形象的演示教学,化解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难点,提高了图形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通过信息技术检验课后图形教学的效果
结束图形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传统教学教师主要检验方式是随堂检测或者是考试。而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游戏软件来检验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已有效掌握。教师可通过学生对游戏过关的状况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有針对性地了解学生还存在的学习困难或障碍。如,教师在课后可要求学生下载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小游戏,并通过所学知识去体验并试着闯关,之后教师去了解和掌握学生游戏过关的情况,并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检验与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构建学生的动态、立体空间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