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法机关必须认清政法工作的新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创新发展,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在平安法治建设中提升新的水平。
认清政法工作新形势
要看到形势的主流和有利条件,增强做好政法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首先,深化思想认识。平安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满意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开展平安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良性机制,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明确神圣使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五个兼顾”、“五大建设”都与政法工作有关系。“五个兼顾”要求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五大建设”中,建设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平安江苏,直接对政法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形势面前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守土有责,创造业绩。再次,发展大好形势。常州已获得2001—2004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的最高荣誉,并连续4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重要的是要巩固发展大好形势,立足新的起点,明确新的目标,创造新的经验,取得新的成效。
要看到政法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逐渐突出,盘根错节,复杂异常。社会各阶层及阶层内部之间、地区及地区内部之间、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对于政法工作者来说,要处理好历史的问题、现实的问题,还有不同行业的利益诉求问题。诸如分配不公、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问题,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老百姓利益受到损害就必然要有诉求。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在征地拆迁方面反应突出,福利待遇方面诉求较多,企事业单位改制方面矛盾增多,各类事故和环境污染引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需要在改革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又需要做好矛盾各方的协调工作。要注重在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要深入分析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机制和体制上进一步加以解决。现在我们已建立了大调解、大防控体系机制,为平安常州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仍然要不断探索建立新机制。一要看到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的新情况,对执法部门案件的处理提出了挑战;二要看到经济安全和经济秩序问题对社会的直接影响;三要看到司法能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如外来人口管理,是全方位的问题。只有着眼研究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把握大局,认识规律,明确任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建立政法工作新格局
在思想认识上确立大政法观念。从过去工作视野局限于政法部门自身来谋划工作,拓展到面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在系统内部进行上下紧密、左右贯通的联系,抓主要矛盾,抓大的整合,抓主要工作。
在利用资源上进行大整合。从主要依靠政法机关开展工作转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不断扩大维护和谐稳定的基础,不断地用足全社会资源,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政法委在利用资源上有协调的优势、制度的优势、组织网络的优势,要发挥优势来进行整合。
在工作的职能上进行大转变。从过去的主要强调专政、打击和管理等职能,转变到全面履行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专政与民主等职能上来,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从普遍抓转变为突出重点、攻克顽症,集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营造环境上进行大宣传。变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为强化宣传,理直气壮营造平安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全社会了解政法工作。大力宣传平安创建和法治常州建设的意义作用、方法措施,使广大干群知法用法守法,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创建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提升平安综治建设新水平
以重点工作强化平安建设。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发挥大调解作用,致力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的难点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加强对全市司法机关的执法督查,尤其是对涉法涉诉案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会同人大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全力驾驭社会治安,继续贯彻“严打”方针和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构建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防控犯罪能力,加大技防城市、社区、街头、农村建设。全力强化社会管理,包括外来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周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以夯实基础保障平安工作。大力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全面强化基层工作,加大基层工作管理,深入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建设,以平安县(市、区)创建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家庭的创建活动。
以拓展领域创新平安建设。全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整合各部门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常州管理机制;加强技防工作社会化,将技防工作延伸到全市社会各个区域,加快构成城乡一体、技术兼容、资源共享的科技防控网络;加强新农村平安建设新问题、新情况研究,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管理;加强新经济组织综合治理,为非公经济组织诚信经营、合法生产、加快发展营造规范的秩序和优良的环境;加强克服综治顽症,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以机制保障促进平安建设。全力完善责任考核,完善公众安全感的监测,定期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建立平安幸福指数测试;对综治部门定期协调管理,加强情况交流汇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平安法治常州社会化督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广泛参加。
推进法治建设新发展
稳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执政,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着力促进公正司法,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加强基层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建设,广泛开展规范执法争创示范活动,推行执法公开,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创建活动,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培训教育为重点,普及全民法律知识宣传,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大力办好维权实事,规范中小学教育“阳光收费”,杜绝越权审批收费和擅自立项收费现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加强用工监控,保障农民工群体安居乐业;打击拐卖妇女儿童、非法使用童工、强迫妇女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外来女工安心就业、创业;发展主体多元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总体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保合一”;关心残疾人“安康”,积极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弱势群体多办实事;加强企业经营人员法制和诚信教育,继续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行动,促进商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法治建设环境,包括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和公平诚信的经济发展环境。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丁和平
认清政法工作新形势
要看到形势的主流和有利条件,增强做好政法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首先,深化思想认识。平安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满意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开展平安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良性机制,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明确神圣使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五个兼顾”、“五大建设”都与政法工作有关系。“五个兼顾”要求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在“五大建设”中,建设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平安江苏,直接对政法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形势面前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守土有责,创造业绩。再次,发展大好形势。常州已获得2001—2004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的最高荣誉,并连续4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重要的是要巩固发展大好形势,立足新的起点,明确新的目标,创造新的经验,取得新的成效。
要看到政法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逐渐突出,盘根错节,复杂异常。社会各阶层及阶层内部之间、地区及地区内部之间、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对于政法工作者来说,要处理好历史的问题、现实的问题,还有不同行业的利益诉求问题。诸如分配不公、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问题,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老百姓利益受到损害就必然要有诉求。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在征地拆迁方面反应突出,福利待遇方面诉求较多,企事业单位改制方面矛盾增多,各类事故和环境污染引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既需要在改革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又需要做好矛盾各方的协调工作。要注重在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要深入分析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机制和体制上进一步加以解决。现在我们已建立了大调解、大防控体系机制,为平安常州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仍然要不断探索建立新机制。一要看到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的新情况,对执法部门案件的处理提出了挑战;二要看到经济安全和经济秩序问题对社会的直接影响;三要看到司法能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如外来人口管理,是全方位的问题。只有着眼研究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把握大局,认识规律,明确任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建立政法工作新格局
在思想认识上确立大政法观念。从过去工作视野局限于政法部门自身来谋划工作,拓展到面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在系统内部进行上下紧密、左右贯通的联系,抓主要矛盾,抓大的整合,抓主要工作。
在利用资源上进行大整合。从主要依靠政法机关开展工作转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不断扩大维护和谐稳定的基础,不断地用足全社会资源,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政法委在利用资源上有协调的优势、制度的优势、组织网络的优势,要发挥优势来进行整合。
在工作的职能上进行大转变。从过去的主要强调专政、打击和管理等职能,转变到全面履行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专政与民主等职能上来,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从普遍抓转变为突出重点、攻克顽症,集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营造环境上进行大宣传。变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为强化宣传,理直气壮营造平安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全社会了解政法工作。大力宣传平安创建和法治常州建设的意义作用、方法措施,使广大干群知法用法守法,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创建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提升平安综治建设新水平
以重点工作强化平安建设。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发挥大调解作用,致力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的难点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加强对全市司法机关的执法督查,尤其是对涉法涉诉案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会同人大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全力驾驭社会治安,继续贯彻“严打”方针和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构建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防控犯罪能力,加大技防城市、社区、街头、农村建设。全力强化社会管理,包括外来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学校及周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以夯实基础保障平安工作。大力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全面强化基层工作,加大基层工作管理,深入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建设,以平安县(市、区)创建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家庭的创建活动。
以拓展领域创新平安建设。全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整合各部门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常州管理机制;加强技防工作社会化,将技防工作延伸到全市社会各个区域,加快构成城乡一体、技术兼容、资源共享的科技防控网络;加强新农村平安建设新问题、新情况研究,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管理;加强新经济组织综合治理,为非公经济组织诚信经营、合法生产、加快发展营造规范的秩序和优良的环境;加强克服综治顽症,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以机制保障促进平安建设。全力完善责任考核,完善公众安全感的监测,定期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建立平安幸福指数测试;对综治部门定期协调管理,加强情况交流汇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平安法治常州社会化督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广泛参加。
推进法治建设新发展
稳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执政,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着力促进公正司法,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加强基层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建设,广泛开展规范执法争创示范活动,推行执法公开,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创建活动,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培训教育为重点,普及全民法律知识宣传,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大力办好维权实事,规范中小学教育“阳光收费”,杜绝越权审批收费和擅自立项收费现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加强用工监控,保障农民工群体安居乐业;打击拐卖妇女儿童、非法使用童工、强迫妇女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外来女工安心就业、创业;发展主体多元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总体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保合一”;关心残疾人“安康”,积极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弱势群体多办实事;加强企业经营人员法制和诚信教育,继续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行动,促进商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法治建设环境,包括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和公平诚信的经济发展环境。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