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吉利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生动的感情刻画,向读者描述了维多利亚时代下女性生存的无奈和矛盾,以及女性意识在这些女性心中的觉醒。她鼓励女性做自己,保持自己的特点,也鼓励男女和谐相处,提倡“两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出发,分析以下几个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伍尔夫;女性形象
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揭示两性对立, 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 追求两性和谐, 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伍尔夫既对当时社会上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合理要求感到愤怒,又对当时大部分女性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甚至在被同化的情况下转而成为“帮凶”的现象感到无奈和痛苦。因此,她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注入了大量的觉醒意识,也希望借此来唤醒社会上那些还未觉醒的女性意识。
二、女性形象分析
(一)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叙事的中心点,她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叙事顺序。世人对妇女的要求正是如此,顺从、温柔、持家,这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表面上顺从的克拉丽莎,骨子里却有着深深的疑惑。她爱恋温柔的彼得,享受彼得带给她的愉悦,却又无法忍受彼得精神上的控制欲,无法容忍心中的自我完全曝光在别人的视线之下,因此她理性地选择了离开,嫁给了能给她空间的理查德。“在婚姻中,对于一天又一天同住在一所房子里的两个人来说,必须有一点自由。”(伍尔夫,2001)她也被活泼跳脱,不符合世俗规矩的萨利所吸引,不受控制的亲吻了萨利。但是当彼得他们赶来,她又回到了现实,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从心理上来说,她渴望自由,但是无法摆脱经济的束缚,这也正是伍尔夫所提出的女性经济不独立的困扰。于是她只好在生活中尽量保持自己,在除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之外保留一分自我的空间,一面被内心的渴望折磨,一面对现实妥协。她曾试图融入上流社会,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宴会掩盖内心的落寞。但是当赛普提莫斯的噩耗传来,她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赛普提莫斯的挣扎。
(二)萨利
萨利年少时是个跳脱的女子,她的性格中少了女性的顺从和容忍,多了男性的潇洒和不拘小节。克拉丽莎第一次见到萨利时,就被她深深吸引,“那是一种她最爱慕的特别的美,微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还有她那无拘无束的特性,仿佛她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做。”(伍尔夫,2001)但是这样充满生气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标准中却是无法容忍的。她是伍尔夫对女性所处状态的反抗,通过萨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时代要求的女性,也看到了女性鲜活、生动的另一面。然而这样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多年后的重见,萨利身上已经难觅当年的踪迹,她也从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并和当时大部分的妇女一样,依赖丈夫,安守本分,成为了上流社会中普通的一名贵妇。这既说明了伍尔夫的无奈,也说明了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压迫。
(三)布鲁顿夫人
布鲁顿夫人虽然是贵妇,但是她不像克拉丽莎那样生活无趣,只能借举办宴会聊以慰藉自己。她有着同男人一样的雄心壮志。她关心英国的经济、时政,关心英国的军队、海外殖民地。然而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借助男性的手去實现自己的抱负。“她真不知道没有他们俩她该怎么办!”(伍尔夫,2001)布鲁顿夫人的形象不止是对女性压迫的谴责,也展示了女性性格中具有男性色彩的一面。女性也可以关心政治,心怀抱负,并且与男人共事亦毫不逊色,还带有女性独特的政治视角和别样的解读,隐晦地表达了伍尔夫“两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
(四)伊丽莎白
克拉丽莎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家中一直以乖乖女的形象示人,而离开父母的视线之后,她常常做一些与自己平时形象不符的出格举动。她的内心渴望自由,渴望乡间无拘无束的生活。伊丽莎白可以说是当时新生代女性的代表。当时已经有少数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她们内心对传统的权威已经开始产生了质疑。从心理上来说,伊丽莎白已经是一位独立的女性。她不受教条的束缚,敢于抓住机会放松自己;不受老师的控制,坚决追寻思想上的独立。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伍尔夫对新时代女性的期许——独立、解放。
三、小结
从伍尔夫细腻的内心描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物活生生的思想情感,也看到了她们的无奈、挣扎和矛盾。伍尔夫让这些人物说出了人物自己的心声,也是作者的心声,更是广大女性的心声。同时,伍尔夫也鼓励广大女性,女性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细腻、包容、柔和;但是同时也可以拥有男性的气概,刚强、敢想敢为等。两性之间是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的关系。“只有男女两性相互理解、包容、支持、融合,共同努力拼搏, 共同创造, 人类文明之火才能代代相传。”(甄艳华,2010)两性本是公平,无论哪一方受压迫都谈不上和谐。两性之间互相尊重差异,互相包容理解,人类之间才能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 蔡岚岚. 伍尔夫文学创作的“双性同体”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1):12-13.
[2] 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M]. 译林出版社, 2001.
[3] 袁素华. 试论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J]. 外国文学评论, 2007(1):90-95.
[4] 甄艳华. 解读伍尔夫的两性和谐社会理念[J]. 外语学刊, 2010(5):140-142.
关键词:女性主义;伍尔夫;女性形象
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揭示两性对立, 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 追求两性和谐, 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伍尔夫既对当时社会上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合理要求感到愤怒,又对当时大部分女性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甚至在被同化的情况下转而成为“帮凶”的现象感到无奈和痛苦。因此,她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注入了大量的觉醒意识,也希望借此来唤醒社会上那些还未觉醒的女性意识。
二、女性形象分析
(一)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叙事的中心点,她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叙事顺序。世人对妇女的要求正是如此,顺从、温柔、持家,这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表面上顺从的克拉丽莎,骨子里却有着深深的疑惑。她爱恋温柔的彼得,享受彼得带给她的愉悦,却又无法忍受彼得精神上的控制欲,无法容忍心中的自我完全曝光在别人的视线之下,因此她理性地选择了离开,嫁给了能给她空间的理查德。“在婚姻中,对于一天又一天同住在一所房子里的两个人来说,必须有一点自由。”(伍尔夫,2001)她也被活泼跳脱,不符合世俗规矩的萨利所吸引,不受控制的亲吻了萨利。但是当彼得他们赶来,她又回到了现实,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从心理上来说,她渴望自由,但是无法摆脱经济的束缚,这也正是伍尔夫所提出的女性经济不独立的困扰。于是她只好在生活中尽量保持自己,在除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之外保留一分自我的空间,一面被内心的渴望折磨,一面对现实妥协。她曾试图融入上流社会,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宴会掩盖内心的落寞。但是当赛普提莫斯的噩耗传来,她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赛普提莫斯的挣扎。
(二)萨利
萨利年少时是个跳脱的女子,她的性格中少了女性的顺从和容忍,多了男性的潇洒和不拘小节。克拉丽莎第一次见到萨利时,就被她深深吸引,“那是一种她最爱慕的特别的美,微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还有她那无拘无束的特性,仿佛她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做。”(伍尔夫,2001)但是这样充满生气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标准中却是无法容忍的。她是伍尔夫对女性所处状态的反抗,通过萨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时代要求的女性,也看到了女性鲜活、生动的另一面。然而这样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多年后的重见,萨利身上已经难觅当年的踪迹,她也从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并和当时大部分的妇女一样,依赖丈夫,安守本分,成为了上流社会中普通的一名贵妇。这既说明了伍尔夫的无奈,也说明了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压迫。
(三)布鲁顿夫人
布鲁顿夫人虽然是贵妇,但是她不像克拉丽莎那样生活无趣,只能借举办宴会聊以慰藉自己。她有着同男人一样的雄心壮志。她关心英国的经济、时政,关心英国的军队、海外殖民地。然而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借助男性的手去實现自己的抱负。“她真不知道没有他们俩她该怎么办!”(伍尔夫,2001)布鲁顿夫人的形象不止是对女性压迫的谴责,也展示了女性性格中具有男性色彩的一面。女性也可以关心政治,心怀抱负,并且与男人共事亦毫不逊色,还带有女性独特的政治视角和别样的解读,隐晦地表达了伍尔夫“两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
(四)伊丽莎白
克拉丽莎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家中一直以乖乖女的形象示人,而离开父母的视线之后,她常常做一些与自己平时形象不符的出格举动。她的内心渴望自由,渴望乡间无拘无束的生活。伊丽莎白可以说是当时新生代女性的代表。当时已经有少数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她们内心对传统的权威已经开始产生了质疑。从心理上来说,伊丽莎白已经是一位独立的女性。她不受教条的束缚,敢于抓住机会放松自己;不受老师的控制,坚决追寻思想上的独立。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伍尔夫对新时代女性的期许——独立、解放。
三、小结
从伍尔夫细腻的内心描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物活生生的思想情感,也看到了她们的无奈、挣扎和矛盾。伍尔夫让这些人物说出了人物自己的心声,也是作者的心声,更是广大女性的心声。同时,伍尔夫也鼓励广大女性,女性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细腻、包容、柔和;但是同时也可以拥有男性的气概,刚强、敢想敢为等。两性之间是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的关系。“只有男女两性相互理解、包容、支持、融合,共同努力拼搏, 共同创造, 人类文明之火才能代代相传。”(甄艳华,2010)两性本是公平,无论哪一方受压迫都谈不上和谐。两性之间互相尊重差异,互相包容理解,人类之间才能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 蔡岚岚. 伍尔夫文学创作的“双性同体”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1):12-13.
[2] 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M]. 译林出版社, 2001.
[3] 袁素华. 试论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J]. 外国文学评论, 2007(1):90-95.
[4] 甄艳华. 解读伍尔夫的两性和谐社会理念[J]. 外语学刊, 2010(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