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的重要素材。从“命题日记”入手,指导学生写作,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写好“命题日记”呢?
一、师生命题,现场观察,及时动笔
写“命题日记”,命题很重要,观察是关键。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今天喜欢写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拟定题目,提出写作要求,然后引导学生现场观察。如在写“倒挂金钟”时,我首先端来几盆花,放在桌子上,然后引导学生从根、茎、叶、花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观察后,教师列出写作提纲,及时引导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远到近地写。这种花叫什么名字;茎、叶、花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整体看像什么,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观察后有什么感想。学生按照这个目标认真去写,竟写出以下句子:
“它的茎有粗的,有细的。根部有拇指那么粗,白灰白灰的,像老树皮一样裂开小缝儿,末梢有毛衣针那么细,嫩红嫩红的。”
“倒挂金钟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还有一个小尖,周围有锯齿一样的花边。叶面上长满了红色的小点点。”
“它的花粉红粉红的。四个尖瓣微微翘起,六个圆瓣紧紧的围住花蕊。”
“整体看像小树上挂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红灯。”
“花谢了,变成紫红色的小葫芦,光溜溜的,吃起来酸甜酸甜的。”
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生动逼真的语句,这说明围绕目标进行指导,对写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目标,化大为小,分类指导
写日记要确定目标,如果茫无头绪,随意的去写,就会把日记写成“流水账”,学生觉得没意思,从而抑制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确定目标,分类指导。可按阶段、结构、类别等化大为小,让学生从小处着眼,细细的写小日记。如按事物的类别划分为写人、写事、写动物、写植物、写场面、写景物等。①写人时,教师确定目标,今天写人,再具体要求写人的“外貌”一点。开始,学生不管描写男女老少统统是“黑黑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粱”。鉴于这种情况,我叫出几名同学站成一排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时他们发现这几个同学的外貌有很大区别,一个是细细的眉毛,挨得很近,弯弯的眼睛,一笑像月牙似的;一个是淡淡的眉毛,又平又短,细长的小眼像一条线。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就会找出区别,抓住特点,不致千篇一律。②写景物时,教师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随时确定目标;今天刮大风,就让同学们观察风是怎样刮起来的,刮到什么程度,天空怎样,树木怎样,刮过后天气有什么变化等,然后让学生写《刮风》。如果今天有“火烧云”,就用同样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写《火烧云》。
写“命题日记”,不仅要指导学生化大为小,还要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这篇日记写这点,那篇日记写那点,日久天长,由点到面,就会积少成多。这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积累素材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确定目标,化大为小,分类指导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激发情感,亲身体验,写下感受
只有动了心的作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同样,只有思想情感激动得达到高峰,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日记。为了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经常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尝试劳动的乐趣,带领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后,确定目标,指导学生把感受到的东西不失时机地写下来。一名学生在日记(抬土)中写到;“今天是星期六,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外去抬土,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目的地。劳动开始了,同学们有的用铁锹铲,有的用筐抬,还有的用袋子背。他们把土铲在袋子里,我把口一抓,向后一扔,就挎在背上,追赶同学们。同学们来来往往跑得很快,真像搬家的蚂蚁一样。一会儿,一大堆土被我们搬了个精光。同学们你看看我的脸,我看看你的脸,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的日记,还能促进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相互修改,对比评讲,典型推广
相互推广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修改别人的文章,能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
典型讲评能使学生吸取精华,总结经验。因此,每次我们都要选出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日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仔细分析,在讲评中指导,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评和指导,就会发现自己的日记什么地方需要修敢,什么地方需要补充。这样做,还能启发学生运用别人文章里的优美词句以及好的开头和结尾,鼓励学生把文章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班向学的作文水平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写好“命题日记”,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一、师生命题,现场观察,及时动笔
写“命题日记”,命题很重要,观察是关键。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今天喜欢写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拟定题目,提出写作要求,然后引导学生现场观察。如在写“倒挂金钟”时,我首先端来几盆花,放在桌子上,然后引导学生从根、茎、叶、花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观察后,教师列出写作提纲,及时引导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远到近地写。这种花叫什么名字;茎、叶、花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整体看像什么,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观察后有什么感想。学生按照这个目标认真去写,竟写出以下句子:
“它的茎有粗的,有细的。根部有拇指那么粗,白灰白灰的,像老树皮一样裂开小缝儿,末梢有毛衣针那么细,嫩红嫩红的。”
“倒挂金钟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还有一个小尖,周围有锯齿一样的花边。叶面上长满了红色的小点点。”
“它的花粉红粉红的。四个尖瓣微微翘起,六个圆瓣紧紧的围住花蕊。”
“整体看像小树上挂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红灯。”
“花谢了,变成紫红色的小葫芦,光溜溜的,吃起来酸甜酸甜的。”
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生动逼真的语句,这说明围绕目标进行指导,对写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目标,化大为小,分类指导
写日记要确定目标,如果茫无头绪,随意的去写,就会把日记写成“流水账”,学生觉得没意思,从而抑制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确定目标,分类指导。可按阶段、结构、类别等化大为小,让学生从小处着眼,细细的写小日记。如按事物的类别划分为写人、写事、写动物、写植物、写场面、写景物等。①写人时,教师确定目标,今天写人,再具体要求写人的“外貌”一点。开始,学生不管描写男女老少统统是“黑黑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粱”。鉴于这种情况,我叫出几名同学站成一排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时他们发现这几个同学的外貌有很大区别,一个是细细的眉毛,挨得很近,弯弯的眼睛,一笑像月牙似的;一个是淡淡的眉毛,又平又短,细长的小眼像一条线。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就会找出区别,抓住特点,不致千篇一律。②写景物时,教师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随时确定目标;今天刮大风,就让同学们观察风是怎样刮起来的,刮到什么程度,天空怎样,树木怎样,刮过后天气有什么变化等,然后让学生写《刮风》。如果今天有“火烧云”,就用同样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写《火烧云》。
写“命题日记”,不仅要指导学生化大为小,还要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这篇日记写这点,那篇日记写那点,日久天长,由点到面,就会积少成多。这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积累素材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确定目标,化大为小,分类指导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激发情感,亲身体验,写下感受
只有动了心的作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同样,只有思想情感激动得达到高峰,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日记。为了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经常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尝试劳动的乐趣,带领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后,确定目标,指导学生把感受到的东西不失时机地写下来。一名学生在日记(抬土)中写到;“今天是星期六,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外去抬土,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目的地。劳动开始了,同学们有的用铁锹铲,有的用筐抬,还有的用袋子背。他们把土铲在袋子里,我把口一抓,向后一扔,就挎在背上,追赶同学们。同学们来来往往跑得很快,真像搬家的蚂蚁一样。一会儿,一大堆土被我们搬了个精光。同学们你看看我的脸,我看看你的脸,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的日记,还能促进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相互修改,对比评讲,典型推广
相互推广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修改别人的文章,能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
典型讲评能使学生吸取精华,总结经验。因此,每次我们都要选出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日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仔细分析,在讲评中指导,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评和指导,就会发现自己的日记什么地方需要修敢,什么地方需要补充。这样做,还能启发学生运用别人文章里的优美词句以及好的开头和结尾,鼓励学生把文章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班向学的作文水平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写好“命题日记”,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