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大热点。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其一生。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不仅包括培养,而且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此外,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使幼儿的接受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行为习惯相去甚远,入园前行为习惯相差悬殊。此外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则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诚相待,促进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一。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用居高临下的方式指导家长,而应明确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我们应以诚相待,学会与家长沟通,虚心向家长学习,力求把家园工作做得更好。
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教师应努力调整自身角色,注意自己的态度,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尊重家长。以往在与家长沟通时,总以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自以为说出来的话都是正确的,不顾及家长感受,只要求家长能够接受,所以家长工作总是做得不够理想。在教学上,配合的家长也是屈指可数。现在我明白:只有尊重家长,凡事都要站在家长角度上替家长多考虑,并有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有益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巧妙使用语言。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在与家长交流时难免会说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表达,巧妙使用语言。平时我对孩子的评价原则是:好孩子给予表扬,经常鼓励能力弱的孩子。但在家长面前,我是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婉转地点出孩子的不足,并且避实就虚,不是马上切入正题。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交流的效果也很好,更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可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主题说明”、“幼儿活动”、“请您关注”、“保健小知识”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应让家长了解到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務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有关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围绕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此外,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使幼儿的接受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行为习惯相去甚远,入园前行为习惯相差悬殊。此外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则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诚相待,促进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一。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用居高临下的方式指导家长,而应明确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我们应以诚相待,学会与家长沟通,虚心向家长学习,力求把家园工作做得更好。
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教师应努力调整自身角色,注意自己的态度,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尊重家长。以往在与家长沟通时,总以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自以为说出来的话都是正确的,不顾及家长感受,只要求家长能够接受,所以家长工作总是做得不够理想。在教学上,配合的家长也是屈指可数。现在我明白:只有尊重家长,凡事都要站在家长角度上替家长多考虑,并有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有益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巧妙使用语言。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在与家长交流时难免会说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表达,巧妙使用语言。平时我对孩子的评价原则是:好孩子给予表扬,经常鼓励能力弱的孩子。但在家长面前,我是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婉转地点出孩子的不足,并且避实就虚,不是马上切入正题。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交流的效果也很好,更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可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主题说明”、“幼儿活动”、“请您关注”、“保健小知识”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应让家长了解到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務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有关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围绕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谈谈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