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他们给中国艺术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很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误解也随之而来,这些误解大都是因为艺术工作者自身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而产生。文章从身份定位、观念认同、职业范围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从学校、教师两方面来解决年轻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观问题。为年轻艺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良心的加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艺术;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4-002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艺术教育不论是人数还是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截止08年我国2000多所高校中开设艺术专业的学校已近900多所,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年轻艺术家走进学校,走上讲台从事艺术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毋庸置疑,当年轻的血液融入大学艺术教育中,使得我国艺术教育显得朝气蓬勃。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特别是在数字时代艺术教学中对现代化工具的使用;他们和学生之间沟通容易,很快能建立起来一种协作关系;他们精力旺盛,能应对艺术教育快速发展下的各种困难,等等。这都是年轻艺术教师的优点。然而由于艺术教师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存在了很多对师德的误区。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和操守。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包括艺术教师在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所以他不会因为你的专业是艺术就可以不理会行业规范,而我行我素。在这一方面它和其他专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我们知道但凡规范、准则之类都会用一些条条框
框约束大家,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教师职业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
然而艺术的本质是强调一种自由的实践活动,艺术教师由于长期受到这种艺术思维的影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表现出一种艺术家的特点。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性,过多的把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见解强加给学生,而不是进行艺术规律理解。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观念比较深,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现代教师职业的角色上。个人行为模范方面,大多数艺术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个性,从衣着到言行我行我素,等等。对于上述很多的和教师职业道德相违背的观念和言行,追根溯源是由于艺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之间关系的误解而来。
搞艺术的教师们认为,他们更多的是艺术家,艺术家就应该和这些束缚自身的的东西敬而远之,只有他们思想自由、行为自由,无所束缚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这里笔者认为:
首先,高校里的艺术教师他们的身份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艺术家,作为教师那么就应该遵守教师行业的道德规范。而不能把自己等同于社会上其他带学生的艺术家的地位。笔者不反对作为艺术教师个人魅力的存在,但是大学里更多的是很多教师组成的一个团队,他们分工合作来培养学生。如果当个人的某些思想和我们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作为教师就应该舍弃自己的个人思想,把这些和学生培养终极目标相左的思想表现在其他途径,而不是课堂。
其次,在观念方面,很多艺术教师把这些限制思想行为的职业道德和艺术对立起来,认为这些条条框框都是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障碍。诚然艺术创作需要思想的自由,观念的创新,灵感的迸发,但是作为一种职业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它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如何更好让学生在专业方面尽快的成长起来。它对教师在课堂、在和学生进行知识经验交流过程中有某些限制,但是对艺术教师本人在个人艺术创作中并无规定。所以这些道德规范,行业限制也只有在教学环境下才产生作用。
第三,除了身份和观念上的误区以外,年轻的艺术教师们还有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他们认为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只需要传授技法技能、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等,而对学生在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个人修养方面鲜有论及。认为这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无需引导。其实不然,很多优秀的老教师都推崇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年轻的艺术教师们在传授学生艺术技能的时候,引导学生做一个好的艺术家也是他们很重要的责任。
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家之间、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创作之间、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观念之间并无矛盾冲突,反而他们之间相辅相成。
一方面来说,年轻教师因为具备艺术的观念和素养,而这些感性的艺术思想行为会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知道大部分人在谈教师职业道德时都会流于空泛,什么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等等,但是怎么具体践行呢?我们知道搞艺术的教师们大都很感性化,他们凭着他们敏锐的直觉去进行艺术创作,去处理他们所遇到的事情,虽然这样会有很多非理性因素,但是这种感性的思维会对艺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比如这种直观、亲切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用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而不是把学生教育仅仅流露于生硬的文字之间。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年轻的艺术教师。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论专业素质还是文化素养,要朝精深广博发展,等等,这些对于一向比较懒散的青年艺术教师不无促进作用。
当然随着高校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青年艺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无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同和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几点建议,抑或对高校艺术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有所帮助。
首先,在年轻艺术教师的培养上,院校應以“双师型”为培养方向来加强艺术院校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积累。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专业实践过硬,专业理论素质扎实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多方位的要求。
其次,为年轻教师的教学做好教学督导。青年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比其他教师更容易犯错误,他们经常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而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去教学,在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很容易迷失等等,这些都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督导。
第三,年轻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教师的修养。作为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职业是以品德培养品德、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崇高事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首先净化自己的心灵,应当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精神,有一种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用光明的形象去鼓舞、感染学生,不能用灰色理论、灰色情调去影响学生。因此职业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规和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学习。再如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尽快的向一个教师身份转化。另外一方面就是职业技能的纯熟,我们说年轻的艺术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艺术家,因此他们在做好教师这一身份的同时还应该努力的锻造自己的艺术技能,使自己在艺术教学中游刃有余。对于自身艺术追求,年轻教师要敢于标新立异,对自己有较高标准,要有个人的奋斗目标,要订出自己的发展规划,争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争取早日成名成家。
总之,年轻的艺术教师是中国艺术教育中流砥柱,他们在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养成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艺术在新时期的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民族艺术文化振兴的问题。都说一个民族艺术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艺术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艺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明天的艺术教育事业发展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青年艺术教师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与要求,对于我们艺术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从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8(3).
关键词:青年教师;艺术;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4-002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艺术教育不论是人数还是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截止08年我国2000多所高校中开设艺术专业的学校已近900多所,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年轻艺术家走进学校,走上讲台从事艺术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毋庸置疑,当年轻的血液融入大学艺术教育中,使得我国艺术教育显得朝气蓬勃。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特别是在数字时代艺术教学中对现代化工具的使用;他们和学生之间沟通容易,很快能建立起来一种协作关系;他们精力旺盛,能应对艺术教育快速发展下的各种困难,等等。这都是年轻艺术教师的优点。然而由于艺术教师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存在了很多对师德的误区。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和操守。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包括艺术教师在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所以他不会因为你的专业是艺术就可以不理会行业规范,而我行我素。在这一方面它和其他专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我们知道但凡规范、准则之类都会用一些条条框
框约束大家,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教师职业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
然而艺术的本质是强调一种自由的实践活动,艺术教师由于长期受到这种艺术思维的影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表现出一种艺术家的特点。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而忽略学生的个体性,过多的把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见解强加给学生,而不是进行艺术规律理解。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观念比较深,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现代教师职业的角色上。个人行为模范方面,大多数艺术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个性,从衣着到言行我行我素,等等。对于上述很多的和教师职业道德相违背的观念和言行,追根溯源是由于艺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之间关系的误解而来。
搞艺术的教师们认为,他们更多的是艺术家,艺术家就应该和这些束缚自身的的东西敬而远之,只有他们思想自由、行为自由,无所束缚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这里笔者认为:
首先,高校里的艺术教师他们的身份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艺术家,作为教师那么就应该遵守教师行业的道德规范。而不能把自己等同于社会上其他带学生的艺术家的地位。笔者不反对作为艺术教师个人魅力的存在,但是大学里更多的是很多教师组成的一个团队,他们分工合作来培养学生。如果当个人的某些思想和我们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作为教师就应该舍弃自己的个人思想,把这些和学生培养终极目标相左的思想表现在其他途径,而不是课堂。
其次,在观念方面,很多艺术教师把这些限制思想行为的职业道德和艺术对立起来,认为这些条条框框都是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障碍。诚然艺术创作需要思想的自由,观念的创新,灵感的迸发,但是作为一种职业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它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如何更好让学生在专业方面尽快的成长起来。它对教师在课堂、在和学生进行知识经验交流过程中有某些限制,但是对艺术教师本人在个人艺术创作中并无规定。所以这些道德规范,行业限制也只有在教学环境下才产生作用。
第三,除了身份和观念上的误区以外,年轻的艺术教师们还有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他们认为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只需要传授技法技能、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等,而对学生在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个人修养方面鲜有论及。认为这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无需引导。其实不然,很多优秀的老教师都推崇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年轻的艺术教师们在传授学生艺术技能的时候,引导学生做一个好的艺术家也是他们很重要的责任。
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家之间、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创作之间、教师职业道德和艺术观念之间并无矛盾冲突,反而他们之间相辅相成。
一方面来说,年轻教师因为具备艺术的观念和素养,而这些感性的艺术思想行为会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知道大部分人在谈教师职业道德时都会流于空泛,什么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等等,但是怎么具体践行呢?我们知道搞艺术的教师们大都很感性化,他们凭着他们敏锐的直觉去进行艺术创作,去处理他们所遇到的事情,虽然这样会有很多非理性因素,但是这种感性的思维会对艺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比如这种直观、亲切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用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而不是把学生教育仅仅流露于生硬的文字之间。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年轻的艺术教师。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论专业素质还是文化素养,要朝精深广博发展,等等,这些对于一向比较懒散的青年艺术教师不无促进作用。
当然随着高校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青年艺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无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同和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几点建议,抑或对高校艺术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有所帮助。
首先,在年轻艺术教师的培养上,院校應以“双师型”为培养方向来加强艺术院校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积累。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专业实践过硬,专业理论素质扎实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多方位的要求。
其次,为年轻教师的教学做好教学督导。青年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比其他教师更容易犯错误,他们经常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而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去教学,在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很容易迷失等等,这些都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督导。
第三,年轻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教师的修养。作为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职业是以品德培养品德、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崇高事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首先净化自己的心灵,应当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精神,有一种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用光明的形象去鼓舞、感染学生,不能用灰色理论、灰色情调去影响学生。因此职业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规和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学习。再如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尽快的向一个教师身份转化。另外一方面就是职业技能的纯熟,我们说年轻的艺术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艺术家,因此他们在做好教师这一身份的同时还应该努力的锻造自己的艺术技能,使自己在艺术教学中游刃有余。对于自身艺术追求,年轻教师要敢于标新立异,对自己有较高标准,要有个人的奋斗目标,要订出自己的发展规划,争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争取早日成名成家。
总之,年轻的艺术教师是中国艺术教育中流砥柱,他们在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养成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艺术在新时期的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民族艺术文化振兴的问题。都说一个民族艺术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艺术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艺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明天的艺术教育事业发展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青年艺术教师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与要求,对于我们艺术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从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