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语文教学课堂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新课改在理论上给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方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念,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真正的落实。因此,语文教学应及早打开教室的大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一、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让培养全面的“人”的观念深入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灵。
语文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使教学走出应試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 (1)对新课改提出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 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新课改对立 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4)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以使命感,教师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 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 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 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 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 发展、个性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生活中的“人”。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深入思考生活,让学生在书本与生活中产生共鸣。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是一位残疾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作家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时常去地坛,社会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常人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求学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与海伦的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生活相对照,学生深有感触,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里努力拼搏,学习海伦执著的精神、顽强地毅力,最后有所作为。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可仍然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的融入课文所叙述的环境中,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或接受让学生理解课文,融入课文。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把学习当作任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学在让学生融入课文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其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走出课本,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四,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
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香港教材中“范文介绍”与“预习”两项是最具特色的。范文介绍部分说:本篇《背影》是我国白话文学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认为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所叙的只是一位老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形。可是,那永难磨灭的父亲的背影,却使中国人的父子亲情,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本文先述祖母逝世后的家庭状况,次述他随父亲到南京的原因。再又述说他父亲如何嘱托茶房照料他,如何越过铁道,到另一边月台去买桔子;如何买了桔子回来,再三叮咛的情景,写得细腻极了。最后,描写作者接到他父亲的来信,再而联忆起父亲的背影时的哀伤。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 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变,还需要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可喜的是一大批语文教学工作者正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着,相信语文教学的春天不久将会来临。
新课改在理论上给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方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念,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真正的落实。因此,语文教学应及早打开教室的大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一、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让培养全面的“人”的观念深入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灵。
语文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使教学走出应試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 (1)对新课改提出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 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新课改对立 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4)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以使命感,教师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 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 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 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 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 发展、个性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生活中的“人”。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深入思考生活,让学生在书本与生活中产生共鸣。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是一位残疾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作家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时常去地坛,社会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常人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求学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与海伦的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生活相对照,学生深有感触,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里努力拼搏,学习海伦执著的精神、顽强地毅力,最后有所作为。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可仍然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的融入课文所叙述的环境中,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或接受让学生理解课文,融入课文。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把学习当作任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学在让学生融入课文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其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走出课本,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四,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
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香港教材中“范文介绍”与“预习”两项是最具特色的。范文介绍部分说:本篇《背影》是我国白话文学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认为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所叙的只是一位老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形。可是,那永难磨灭的父亲的背影,却使中国人的父子亲情,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本文先述祖母逝世后的家庭状况,次述他随父亲到南京的原因。再又述说他父亲如何嘱托茶房照料他,如何越过铁道,到另一边月台去买桔子;如何买了桔子回来,再三叮咛的情景,写得细腻极了。最后,描写作者接到他父亲的来信,再而联忆起父亲的背影时的哀伤。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 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变,还需要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可喜的是一大批语文教学工作者正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着,相信语文教学的春天不久将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