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从规范语言教育,传承中华灿烂文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及大学生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来看,语文课越发显示出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性。然而,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学的地位却受到了巨大冲击,教学时间受到排挤,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受到怀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市场需求,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调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構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语文教学观的必要性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大多在第一线从事技能性、服务性或管理性工作,他们的位置常常处于工作纽带的中间或联系环节。对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是上下情况的沟通与传达,还是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这条纽带的正常功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显然,一个羞于启齿或懒得动笔、害怕与人打交道的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用高职毕业生时,都非常看重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这里,市场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高职的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进行。高职语文课程要根据高职语文的教学实际,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应用文、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内容。使高职语文课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语文教学观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高职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语文是一门处于特殊地位的学科,应该有别于高中语文,又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高职语文与高中语文相比,应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使高职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与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弱化理性思辨的内容,突出其实用性价值,如强化读、写、说的功能等等。
对于学习的主体——高职学生来讲,他们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一些,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都有不小的差距。不少学生语文能力欠缺,实用文体写作格式不清,用语不准确;课外阅读量不够,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含糊不清等等。但他们又用普通大学的标准来审视各门功课的教学,期望语文教师带来与高中、中专、职高等不同的东西,期望能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在自身成才中的作用。特别是高职语文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新生,这些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乏味,迫切希望丰富和发展自己,却连读文学著作都不知从何读起。针对这样的学生,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把握好兴趣、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的深浅度、难易度。
2. 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语文学科的最直接性质是工具性;这和高职教育要面向地方经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要求密切相关。语文课程解决的就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出现的交际性(含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问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不管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那些善于表现自我、善于沟通说服的人,他们的工作实践机会就会多,业务开展起来,就会较为顺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地渗透和强化训练这些能力,立足市场需求,突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坚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为就业服务,以充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
3.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广泛适应能力。为适应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语文学科要突破“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练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以及仿真式场景训练(如汉语口语基本功大赛、演说基本功大赛、征文比赛、应用文书知识竞赛、求职材料制作比赛、求职应聘模拟竞赛)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校内校外结合起来,既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习惯,更侧重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下的灵活应变力、心理承受力、协作协调力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围绕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高职语文课程应围绕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系)
□责任编辑:田禾雨
一、構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语文教学观的必要性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大多在第一线从事技能性、服务性或管理性工作,他们的位置常常处于工作纽带的中间或联系环节。对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是上下情况的沟通与传达,还是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这条纽带的正常功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显然,一个羞于启齿或懒得动笔、害怕与人打交道的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用高职毕业生时,都非常看重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这里,市场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高职的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进行。高职语文课程要根据高职语文的教学实际,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应用文、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内容。使高职语文课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语文教学观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高职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语文是一门处于特殊地位的学科,应该有别于高中语文,又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高职语文与高中语文相比,应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使高职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与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弱化理性思辨的内容,突出其实用性价值,如强化读、写、说的功能等等。
对于学习的主体——高职学生来讲,他们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一些,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都有不小的差距。不少学生语文能力欠缺,实用文体写作格式不清,用语不准确;课外阅读量不够,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含糊不清等等。但他们又用普通大学的标准来审视各门功课的教学,期望语文教师带来与高中、中专、职高等不同的东西,期望能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在自身成才中的作用。特别是高职语文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新生,这些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乏味,迫切希望丰富和发展自己,却连读文学著作都不知从何读起。针对这样的学生,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把握好兴趣、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的深浅度、难易度。
2. 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语文学科的最直接性质是工具性;这和高职教育要面向地方经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要求密切相关。语文课程解决的就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出现的交际性(含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问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不管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那些善于表现自我、善于沟通说服的人,他们的工作实践机会就会多,业务开展起来,就会较为顺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有意地渗透和强化训练这些能力,立足市场需求,突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坚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为就业服务,以充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
3.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广泛适应能力。为适应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语文学科要突破“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练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以及仿真式场景训练(如汉语口语基本功大赛、演说基本功大赛、征文比赛、应用文书知识竞赛、求职材料制作比赛、求职应聘模拟竞赛)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校内校外结合起来,既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习惯,更侧重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下的灵活应变力、心理承受力、协作协调力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围绕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高职语文课程应围绕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系)
□责任编辑:田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