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也不断得到充实,教学资源不断得以整合利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 发挥 优势 优化 课堂 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了实践贯彻这一新目标,笔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我校位于五象新区是大南宁的中心,具有地理区位优越,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西南各省出海的便捷通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素有“草经冬而不枯,花四季而盛开”之说,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乡土社会资源丰富。有四大突出优势:一是百越之地传统文化争奇斗艳:二是“南方庐山”——“大明山观光归来不看病”;三是铁血昆仑古战场:四是区位优势凸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把本土的自然社会资源整合成教学资源,笔者从人文、自然两个方面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使其在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
1.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1.1 组织学生参观广西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参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加深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和凝聚力。
广西古为“百越”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江南沿海各地是我国越人聚居地,由于部族众多,史称“百越”。在广西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里,室内陈列表现壮、瑶、苗、侗、京等少数民族风情实物和图片,室外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物风情村寨大型博览,令人有置身于少数民族生活中之感。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节”,是壮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每年“三月三”壮家人都穿上新衣服,端上五色糯米饭,以丰盛宴席招待客人,主人很好客,不管是新朋还是老友,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都热情款待,酒足饭饱之余,习俗的“歌圩”在河边、在山坡便隆重举行。在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的歌圩中,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咏志,优秀的壮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三月三”歌圩极大地带动商贸、宾馆、交通、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据调查统计,2007年武鸣“三月三”歌圩期间,投资签约项目7项,投资额2.55亿元;商品展销交易会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销售总额303万元;劳务输出4693人;房地产交易签约合同175份,成交金额约2805.6万元;县城服务行业创下营业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三月三”唱响了壮族文化品牌,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农历正月十一是广西宾阳传统的“炮龙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有一条银角龙每年正月十一都会出现,它所到之处进行大肆破坏,受尽苦头的百姓终于发现了此龙惧怕鞭炮这种带光、炸响的东西,于是每逢正月十一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大量的鞭炮,当龙一出现就争相燃放,而龙也被这满城震响的鞭炮声吓得四下逃窜,不敢再出来祸害村民。慢慢地演变成了现在的宾阳“炮龙节”。“炮龙节”为市民提供一个新的娱乐的平台,集聚发展经济合力,展示宾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情(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树立为家乡建设的信心。
1.2 组织学生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明山(景点)的考察,了解亚热带自然风貌及成因。
大明山是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翼的一组大山,横跨上林、马山、宾阳、武鸣四县。因传此山时吐异光,远烛数里,故名。古代亦称大鸣山。东北—西南走向,长达62公里,宽有1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龙头山是中南最高的山峰,海拔1760米,地层以泥盘系砂岩、砾岩为主。加里东期褶皱成山,后沉降,印支期复隆升。是广西名山,也是自治区一级的自然保护区,还被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纳入国际协保护网。
大明山山高坡陡,沟谷幽深,溪流纵横,林木茂盛。平均气温16度,受南亚热带季风及地形影响,山上气温比山下低8℃-10℃,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百花盛开,色彩斑斓;夏季烟雨蒙蒙,瀑布飞舞;秋季红叶满山,如霞似火;冬季下雪结冰,银装素裹。享有避暑胜地“广西庐山”之美称。
由于地势和气候的特殊性,使这里保留有大面积的天然生态系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各种珍奇动物,植物1800多种,其中有长苞铁杉,白豆杉,花杉,三尖杉等珍贵树种;野生动物80多种,其中黑叶猴、懒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通过考查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对这山、这水、这树如此神奇绮丽,同学们兴趣盎然。他们结合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对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1.3 组织学生观看《铁血昆仑》影碟,然后对古战场十大名关之一昆仑关进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以史为鉴,不忘国耻,激励学生发愤图强的爱国主义热情。
距南宁东南60公里,有一座中外闻名的古战场——昆仑关。它是由北进入南宁的必经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且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之战。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最关键的时期,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侵华日军派出精锐的第五军团,在华南突然登陆抢占昆仑关,企图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威逼重庆。12月18日,以国民党第五军为主向盘踞在昆仑关的日军发起总攻,经过10多天的激战,痛歼日军5000多人,打败了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师团”,并击毙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终于收复了昆仑关,这是继台儿庄大捷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胜利战役。通过吊唁古战场,同学们感悟到:“百战尚留苌氏血,九攻更遗狄青勋。”巍巍的雄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1.4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鼓励参加社会实践,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人生价值。
广西居于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凸出。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广西作为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人文传统、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与东盟国家接近,成为中国与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经济洽谈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交流活跃。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要在多个层面上和东盟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这就要求广西拥有熟悉东盟各国情况,精通东盟个国语言和礼节习俗的人才。
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明确,本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战略及人才供求前景,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打下思想基础。
2.强调课堂与课外结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
2.1 根据活动的要求,考察结束填写考察报告书。
2.2 做好考察活动成果展示,并对优秀征文、观后感、图片和标本及时肯定和表彰,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赏识教育得到充分体现。
3.活动教学的意义
3.1 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初步体现。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体现成功与快乐,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应播放VCD或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调查,提出创新性的见解。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初步实现。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了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
3.3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参与课题的确定,自己收集材料,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探究性学习才叫成功。通过考察(调查),使学生对于人文自然景观的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对当地部门提出发展新的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体现了学习为其终身服务的理念。
4.活动教学的感悟
4.1 教学内容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充分利用了本土的社会优势,整合资源,使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古战场”、“少数民族习俗”、“自然保护区”、“边贸经济”这是不同类型的地理概念,但又是互动的关系。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使学生深感其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作为一个当地人,无论是现在、将来都有义务去宣传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家乡的建设服务。
4.2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教育人采取何种方法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教育不是“授人以鱼”,而且更要关注如何发展,即自主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自主性学习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开放的教学方法若没有一定组织能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此次活动中采取分小组的方法,既有统一活动,又能人人参与。同样,在探究性学习中采取过多框框,也就不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促使其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把自己从主导转入指导者和参与者,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融入学生。
4.3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挖掘一些本地传统与优势的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也为其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在考察活动中,学生的反映、表现和情绪是平时课堂中难以想象的,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并不突出,但从其考察过程和撰写的报告来看,却表现了积极的态度,这是开放教育中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 廖正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广西人民出版社
[2] 刘振礼.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3] 郑宏鹰.新编南宁万事通.广西民族出版社
[4] 丁登山.自然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责编 李 晔)
【关键词】 发挥 优势 优化 课堂 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了实践贯彻这一新目标,笔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我校位于五象新区是大南宁的中心,具有地理区位优越,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西南各省出海的便捷通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素有“草经冬而不枯,花四季而盛开”之说,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乡土社会资源丰富。有四大突出优势:一是百越之地传统文化争奇斗艳:二是“南方庐山”——“大明山观光归来不看病”;三是铁血昆仑古战场:四是区位优势凸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把本土的自然社会资源整合成教学资源,笔者从人文、自然两个方面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参与,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使其在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
1.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1.1 组织学生参观广西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参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加深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和凝聚力。
广西古为“百越”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江南沿海各地是我国越人聚居地,由于部族众多,史称“百越”。在广西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里,室内陈列表现壮、瑶、苗、侗、京等少数民族风情实物和图片,室外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物风情村寨大型博览,令人有置身于少数民族生活中之感。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歌圩节”,是壮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每年“三月三”壮家人都穿上新衣服,端上五色糯米饭,以丰盛宴席招待客人,主人很好客,不管是新朋还是老友,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都热情款待,酒足饭饱之余,习俗的“歌圩”在河边、在山坡便隆重举行。在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的歌圩中,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咏志,优秀的壮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三月三”歌圩极大地带动商贸、宾馆、交通、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据调查统计,2007年武鸣“三月三”歌圩期间,投资签约项目7项,投资额2.55亿元;商品展销交易会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销售总额303万元;劳务输出4693人;房地产交易签约合同175份,成交金额约2805.6万元;县城服务行业创下营业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三月三”唱响了壮族文化品牌,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农历正月十一是广西宾阳传统的“炮龙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有一条银角龙每年正月十一都会出现,它所到之处进行大肆破坏,受尽苦头的百姓终于发现了此龙惧怕鞭炮这种带光、炸响的东西,于是每逢正月十一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大量的鞭炮,当龙一出现就争相燃放,而龙也被这满城震响的鞭炮声吓得四下逃窜,不敢再出来祸害村民。慢慢地演变成了现在的宾阳“炮龙节”。“炮龙节”为市民提供一个新的娱乐的平台,集聚发展经济合力,展示宾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情(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树立为家乡建设的信心。
1.2 组织学生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明山(景点)的考察,了解亚热带自然风貌及成因。
大明山是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翼的一组大山,横跨上林、马山、宾阳、武鸣四县。因传此山时吐异光,远烛数里,故名。古代亦称大鸣山。东北—西南走向,长达62公里,宽有1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龙头山是中南最高的山峰,海拔1760米,地层以泥盘系砂岩、砾岩为主。加里东期褶皱成山,后沉降,印支期复隆升。是广西名山,也是自治区一级的自然保护区,还被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纳入国际协保护网。
大明山山高坡陡,沟谷幽深,溪流纵横,林木茂盛。平均气温16度,受南亚热带季风及地形影响,山上气温比山下低8℃-10℃,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百花盛开,色彩斑斓;夏季烟雨蒙蒙,瀑布飞舞;秋季红叶满山,如霞似火;冬季下雪结冰,银装素裹。享有避暑胜地“广西庐山”之美称。
由于地势和气候的特殊性,使这里保留有大面积的天然生态系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各种珍奇动物,植物1800多种,其中有长苞铁杉,白豆杉,花杉,三尖杉等珍贵树种;野生动物80多种,其中黑叶猴、懒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通过考查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对这山、这水、这树如此神奇绮丽,同学们兴趣盎然。他们结合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对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1.3 组织学生观看《铁血昆仑》影碟,然后对古战场十大名关之一昆仑关进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以史为鉴,不忘国耻,激励学生发愤图强的爱国主义热情。
距南宁东南60公里,有一座中外闻名的古战场——昆仑关。它是由北进入南宁的必经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且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之战。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最关键的时期,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侵华日军派出精锐的第五军团,在华南突然登陆抢占昆仑关,企图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威逼重庆。12月18日,以国民党第五军为主向盘踞在昆仑关的日军发起总攻,经过10多天的激战,痛歼日军5000多人,打败了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师团”,并击毙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终于收复了昆仑关,这是继台儿庄大捷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胜利战役。通过吊唁古战场,同学们感悟到:“百战尚留苌氏血,九攻更遗狄青勋。”巍巍的雄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1.4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鼓励参加社会实践,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人生价值。
广西居于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凸出。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广西作为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人文传统、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与东盟国家接近,成为中国与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经济洽谈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交流活跃。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要在多个层面上和东盟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这就要求广西拥有熟悉东盟各国情况,精通东盟个国语言和礼节习俗的人才。
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明确,本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战略及人才供求前景,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打下思想基础。
2.强调课堂与课外结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
2.1 根据活动的要求,考察结束填写考察报告书。
2.2 做好考察活动成果展示,并对优秀征文、观后感、图片和标本及时肯定和表彰,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赏识教育得到充分体现。
3.活动教学的意义
3.1 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初步体现。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体现成功与快乐,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活动应播放VCD或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调查,提出创新性的见解。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初步实现。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了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
3.3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参与课题的确定,自己收集材料,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探究性学习才叫成功。通过考察(调查),使学生对于人文自然景观的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对当地部门提出发展新的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明确了,体现了学习为其终身服务的理念。
4.活动教学的感悟
4.1 教学内容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充分利用了本土的社会优势,整合资源,使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古战场”、“少数民族习俗”、“自然保护区”、“边贸经济”这是不同类型的地理概念,但又是互动的关系。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使学生深感其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作为一个当地人,无论是现在、将来都有义务去宣传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家乡的建设服务。
4.2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教育人采取何种方法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教育不是“授人以鱼”,而且更要关注如何发展,即自主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自主性学习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开放的教学方法若没有一定组织能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此次活动中采取分小组的方法,既有统一活动,又能人人参与。同样,在探究性学习中采取过多框框,也就不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促使其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把自己从主导转入指导者和参与者,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融入学生。
4.3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挖掘一些本地传统与优势的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也为其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在考察活动中,学生的反映、表现和情绪是平时课堂中难以想象的,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并不突出,但从其考察过程和撰写的报告来看,却表现了积极的态度,这是开放教育中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 廖正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广西人民出版社
[2] 刘振礼.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3] 郑宏鹰.新编南宁万事通.广西民族出版社
[4] 丁登山.自然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