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微观上的企业金融化让宏观上的国民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情形。在企业金融化热浪下,很多实体企业依靠对金融投资的“投机”行为让企业获得了较实体投资更多的收益,当然,“投机”不利时也往往会出现更严重的损失。文章针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盈余的影响,以雅戈尔公司为案例背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盈余质量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以此总结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利与弊,为实体企业进行企业金融化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体企业;投资金融化;盈余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9;F830.59
一、企业金融化概述
(一)企业金融化概念
虽然自21世纪以来学术界和实物界就广泛使用企业金融化这一概念,但是对于企业金融化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企业金融化可以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界定:第一,从行为角度看,企业金融化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偏重资本运作的资源配置方式,表现为企业资产更多地用于投资而非生产经营活动;第二,从结果来看,企业金融化就是企业利润更多地来源于非生产经营业务的投资和资本运作,追求单纯的资本增值而非经营利润。因此,可以看出企业金融化是指企业的收益来源于企业对外投资、金融投资而非生產经营活动,企业利润的来源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利润来源模式的一种现象。
(二)企业金融化的衡量
在了解企业金融化的定义之后,可以得出企业金融化实际是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在金融资产的投资之中而非投资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并且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而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本文对于企业金融化的衡量借鉴杜学者的方式[1],即用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来代表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同时,依据企业金融化的概念,企业金融化影响了企业利润的来源,改变了企业利润的结构,因此,除了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这一指标外,也可以用利润中金融资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重,去识别企业是否存在金融化的现象。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高,金融资产收益对利润的影响就会越大,表明企业存在金融化的现象。企业属于金融化的企业,其金融资产占比和金融收益对利润的影响就会很突出。对于企业的金融资产是否都要纳入指标计算,认同杜学者的观点,企业的货币资金和企业的日常性经营应收项目不应该包括在内,因为它们没能为企业带来资本增值[2]。同时,现阶段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许多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目的已经由自用变为逐利,故也将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在内。对于长期投资股权,企业持有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投资,也可能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明确判断其目的,所以,对于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纳不纳入企业金融化的指标计算中,还是存在争议的。
(三)企业金融化的参与方式
1.投资金融机构
实体企业参与金融领域的投资,最快速、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投资控股。首先,金融机构拥有对金融投资领域相较于实体企业更专业的知识和更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其次,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自身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可以让实体企业利用这些优势更快速地参与金融市场,进入金融市场,降低进入成本;最后,直接控股金融机构,也有利于业务模式的发展,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经营管理上各成一摊,关键时刻也可以互相帮助。
2.持有投资性房地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空前繁荣,房价的几何式暴涨就是最好的证明。房子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并且如今看来这一刚性需求不断上升,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的发展。同时,房子价款不断上升,也必然让土地随之升值。这也让很多企业发现了商机,不断进入,让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成为企业实现金融化的方式之一。
3.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企业自身与证券市场连通,直接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还可以将流动性不足的资产变成流通性较强的证券,让企业在扩宽了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可以说是一箭三雕。所以,这也让资产证券化成为企业参与金融化的一种方式。
(四)企业金融化的理论动机
1.蓄水池理论,预防动机
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金融化可知,通过持有金融资产,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务压力。Keynes的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储备一定数量的安全资金,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可以得出企业金融化可以让企业储备安全资产,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通过对企业金融资产的快速变现,让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实现企业的预防需要。
2.挤出效应,投机动机
随着对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研究的深入,企业的某种行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即过度金融化行为。学者开始认为,企业会把大量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而不再专注于实体经营,同时,企业从中获取的高额金融投资收益促使其进一步投资金融市场。因此,企业金融化会给实体业务投资带来挤出效应。因为企业通过金融化获得收益可能更容易、更便捷,这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让很多企业增加对金融投资的比重而忽视生产经营的投资,更多地偏向于投机。[3]
3.盈余管理
当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时,管理者迫于业绩下降压力增加盈余管理行为,而短期内具备超额回报的金融资产为管理层提供了实施盈余管理的便利手段[4],相对于从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做盈余管理,金融化应该是一种更快捷、更方便的手段,仅在需要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对金融资产实现快速的变现即出售,就可以达到目的。
二、雅戈尔案例介绍
(一)雅戈尔公司简介 雅戈尔集团是全国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同时雅戈尔是中国最早进入房地产市场开发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在1992年就进入房地产行业,并且在2009年房地产板块带来的利润首次超过服装板块带来的利润,近年来其不断扩大开发范围,主要涉及宁波、上海、苏州、西双版纳、兰州等地区。雅戈尔也是中国较早进入专业化金融投资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在1993年开始参与投资,1999年入股中信证券,正式将投资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以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战略投资为主、财务投资为辅、产业投资为方向的战略型投资体系。但2019年雅戈尔发布公告称开始剥离投资业务,将不再进行非关联的金融投资。
(二)雅戈尔金融化的分析
本文采用雅戈尔2013—2018年的金融资产占比和金融资产收益占比来衡量雅戈尔的金融化水平。因为2012年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导致雅戈尔原本一些认为是长期股权投资的金融资产变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9年以后金融资产准则进行了修改,雅戈尔也开始减少金融投资的业务,并且从2019—2020年时间太短,盈余的变化也无法得出金融化对雅戈尔盈余质量的影响。
企业金融资产占比=金融资产/企业资产总额×100%
本文将长期股权投资纳入金融资产之中,因为雅戈尔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包含大量的金融投资项目,如对宁波银行、中信证券、浙商保险等的投资。
从表1中可以看出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3年到2015年是逐渐上升的,2016年到2018年每年的金融资产占比保持在45%以上。可以说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金融资产应该是雅戈尔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投资收益占比=金融投资收益/利润×100%
本文在计算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时没有扣除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因为在计算金融资产时没有扣除长期股权投资,所以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也算作金融投资的投资收益。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8年,企业的金融收益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除2013年外,每年都在65%以上,可以说雅戈尔的金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并且雅戈尔的利润也很依靠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2016—2017年利润波动较大是因为受雅戈尔的房地产板块业务的影响,但是企业的利润还是正数,投资收益做出很大贡献。
(三)雅戈尔金融化的方式
投资参股金融机构:从1999年雅戈尔购买中信证券原始股,到2014—2018年取得对宁波银行、浙商保险公司、中信证券新股的投资,虽然雅戈尔在宁波银行的股份只有15.23%,但是能发挥实际决策的权力,形成重大影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另外对浙商保险公司也是取得21%的股权,达到重大影响的程度,并且拥有1名董事席位,也构成长期股权投资。
进军房地产领域:雅戈尔从1992年开始进军房地产领域,在宁波成为房地产领军之后,2002年,雅戈尔将雅戈尔置业并入上市公司,表明雅戈尔正式在房地产行业大展身手,在此后的十幾年中,雅戈尔开始不断扩张房地产板块的地图,不断购入新的地块,储备地块,经统计在2014—2018年,雅戈尔的储备地块多达12个,这也让房地产板块成为雅戈尔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
(四)小结
从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占比和雅戈尔的金融资产收益占比分析中看,雅戈尔具备企业金融化的特征。2013—2018年雅戈尔在不断扩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很依赖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符合对企业金融化的定义标准,所以雅戈尔算是一个金融化的企业。
三、雅戈尔金融化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对于衡量盈余质量的标准,本文基于决策有用观,用盈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时间序列特征对盈余质量进行界定和评价[5]。
(一)金融化对盈余稳定性的影响
高质量的企业盈余应该具有稳定性,起伏波动较小。雅戈尔的金融化使投资收益成为利润来源的主要依靠,让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沦为陪嫁。投资就会产生风险,没有万无一失的投资,因此,利润的过度依赖让雅戈尔的每年利润波动较大,影响每年盈余的稳定性(见图1)。
(二)金融化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持续性也是评价企业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盈余持续性的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余持续性。
从图2中可以发现雅戈尔2013—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基本为正,其中从年报中可以发现雅戈尔服装板块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为稳定,能够为雅戈尔提供较为持续的现金流,但是雅戈尔的房地产行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容易受到国内宏观政策的影响,无法保证持续性现金流。还可以看出雅戈尔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基本上属于持平状态,这也说明雅戈尔通过大量举债去满足它的投资活动,这也提升了雅戈尔的负债率,让雅戈尔可能面临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盈余的持续性,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雅戈尔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正向流入、负向流入波动也较大,这也影响盈余的持续性。
四、结论
通过对雅戈尔的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过度企业金融化会降低企业的盈余质量,具体表现为降低企业盈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为过度的企业金融化会挤占企业的生产经营空间,影响实体经营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让企业发展主要依赖于金融投资。企业的每年盈余构成中,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成为主要盈余来源,虽然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可观,并且可以利用金融资产的快速变现实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让企业的财务数据非常美观,但是这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华而不实。企业的盈余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就如同大海中行驶的小船没有稳固的构架,遇到大风大浪,就可能会船毁人亡。
五、建议
(一)理性对待,取其精华
企业金融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企业金融化的优势,发挥其蓄水池的效应,当企业遇到突发风险,受到严重损失时,可以通过剥离金融投资,实现快速变现,帮助企业抵御危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企业主业利润逐渐下滑,金融化成为许多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选择,即也要适度发挥企业金融化的投机套利作用,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切不可贪多,一味地追求金融投资,只顾眼前的短期效益,不管企业未来长远发展。要做到实体与金融之间的平衡,让原本依靠一驾马车前行,变成依靠双马车前行。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于企业金融化的把控必须谨慎、小心,不能放任自流,要拥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对于实体与金融的平衡把握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享受企业金融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企业金融化带来的危机。少了就要适度增加,多了就要决心剥离,不要想依靠它做一些盈余管理的调整或者被短期效益迷惑,要对企业金融化保持清醒的认知,脚踏实地,不追求空中楼阁。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勇,张欢,陈建英.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7,(12):113-131.
[2]杜勇,谢瑾,陈建英.CEO金融背景与实体企业金融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9,(5):136-154.
[3]胡奕明,王雪婷,张瑾.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7,(1):181-194.
[4]王怀明,王成琛.主业盈利能力、高管激励与企业金融化[J].商业研究,2020,(8):99-106.
[5]王环.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J].财会通讯,2015,(20):96-98.
【关键词】实体企业;投资金融化;盈余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9;F830.59
一、企业金融化概述
(一)企业金融化概念
虽然自21世纪以来学术界和实物界就广泛使用企业金融化这一概念,但是对于企业金融化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企业金融化可以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界定:第一,从行为角度看,企业金融化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偏重资本运作的资源配置方式,表现为企业资产更多地用于投资而非生产经营活动;第二,从结果来看,企业金融化就是企业利润更多地来源于非生产经营业务的投资和资本运作,追求单纯的资本增值而非经营利润。因此,可以看出企业金融化是指企业的收益来源于企业对外投资、金融投资而非生產经营活动,企业利润的来源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利润来源模式的一种现象。
(二)企业金融化的衡量
在了解企业金融化的定义之后,可以得出企业金融化实际是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在金融资产的投资之中而非投资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并且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而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本文对于企业金融化的衡量借鉴杜学者的方式[1],即用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来代表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同时,依据企业金融化的概念,企业金融化影响了企业利润的来源,改变了企业利润的结构,因此,除了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这一指标外,也可以用利润中金融资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重,去识别企业是否存在金融化的现象。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高,金融资产收益对利润的影响就会越大,表明企业存在金融化的现象。企业属于金融化的企业,其金融资产占比和金融收益对利润的影响就会很突出。对于企业的金融资产是否都要纳入指标计算,认同杜学者的观点,企业的货币资金和企业的日常性经营应收项目不应该包括在内,因为它们没能为企业带来资本增值[2]。同时,现阶段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许多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目的已经由自用变为逐利,故也将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在内。对于长期投资股权,企业持有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投资,也可能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明确判断其目的,所以,对于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纳不纳入企业金融化的指标计算中,还是存在争议的。
(三)企业金融化的参与方式
1.投资金融机构
实体企业参与金融领域的投资,最快速、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投资控股。首先,金融机构拥有对金融投资领域相较于实体企业更专业的知识和更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其次,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自身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可以让实体企业利用这些优势更快速地参与金融市场,进入金融市场,降低进入成本;最后,直接控股金融机构,也有利于业务模式的发展,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经营管理上各成一摊,关键时刻也可以互相帮助。
2.持有投资性房地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空前繁荣,房价的几何式暴涨就是最好的证明。房子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并且如今看来这一刚性需求不断上升,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的发展。同时,房子价款不断上升,也必然让土地随之升值。这也让很多企业发现了商机,不断进入,让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成为企业实现金融化的方式之一。
3.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不仅可以将企业自身与证券市场连通,直接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还可以将流动性不足的资产变成流通性较强的证券,让企业在扩宽了融资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可以说是一箭三雕。所以,这也让资产证券化成为企业参与金融化的一种方式。
(四)企业金融化的理论动机
1.蓄水池理论,预防动机
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金融化可知,通过持有金融资产,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务压力。Keynes的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储备一定数量的安全资金,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可以得出企业金融化可以让企业储备安全资产,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通过对企业金融资产的快速变现,让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实现企业的预防需要。
2.挤出效应,投机动机
随着对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研究的深入,企业的某种行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即过度金融化行为。学者开始认为,企业会把大量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而不再专注于实体经营,同时,企业从中获取的高额金融投资收益促使其进一步投资金融市场。因此,企业金融化会给实体业务投资带来挤出效应。因为企业通过金融化获得收益可能更容易、更便捷,这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让很多企业增加对金融投资的比重而忽视生产经营的投资,更多地偏向于投机。[3]
3.盈余管理
当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时,管理者迫于业绩下降压力增加盈余管理行为,而短期内具备超额回报的金融资产为管理层提供了实施盈余管理的便利手段[4],相对于从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做盈余管理,金融化应该是一种更快捷、更方便的手段,仅在需要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对金融资产实现快速的变现即出售,就可以达到目的。
二、雅戈尔案例介绍
(一)雅戈尔公司简介 雅戈尔集团是全国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同时雅戈尔是中国最早进入房地产市场开发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在1992年就进入房地产行业,并且在2009年房地产板块带来的利润首次超过服装板块带来的利润,近年来其不断扩大开发范围,主要涉及宁波、上海、苏州、西双版纳、兰州等地区。雅戈尔也是中国较早进入专业化金融投资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在1993年开始参与投资,1999年入股中信证券,正式将投资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以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战略投资为主、财务投资为辅、产业投资为方向的战略型投资体系。但2019年雅戈尔发布公告称开始剥离投资业务,将不再进行非关联的金融投资。
(二)雅戈尔金融化的分析
本文采用雅戈尔2013—2018年的金融资产占比和金融资产收益占比来衡量雅戈尔的金融化水平。因为2012年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导致雅戈尔原本一些认为是长期股权投资的金融资产变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9年以后金融资产准则进行了修改,雅戈尔也开始减少金融投资的业务,并且从2019—2020年时间太短,盈余的变化也无法得出金融化对雅戈尔盈余质量的影响。
企业金融资产占比=金融资产/企业资产总额×100%
本文将长期股权投资纳入金融资产之中,因为雅戈尔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包含大量的金融投资项目,如对宁波银行、中信证券、浙商保险等的投资。
从表1中可以看出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3年到2015年是逐渐上升的,2016年到2018年每年的金融资产占比保持在45%以上。可以说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金融资产应该是雅戈尔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投资收益占比=金融投资收益/利润×100%
本文在计算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时没有扣除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因为在计算金融资产时没有扣除长期股权投资,所以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也算作金融投资的投资收益。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8年,企业的金融收益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除2013年外,每年都在65%以上,可以说雅戈尔的金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并且雅戈尔的利润也很依靠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2016—2017年利润波动较大是因为受雅戈尔的房地产板块业务的影响,但是企业的利润还是正数,投资收益做出很大贡献。
(三)雅戈尔金融化的方式
投资参股金融机构:从1999年雅戈尔购买中信证券原始股,到2014—2018年取得对宁波银行、浙商保险公司、中信证券新股的投资,虽然雅戈尔在宁波银行的股份只有15.23%,但是能发挥实际决策的权力,形成重大影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另外对浙商保险公司也是取得21%的股权,达到重大影响的程度,并且拥有1名董事席位,也构成长期股权投资。
进军房地产领域:雅戈尔从1992年开始进军房地产领域,在宁波成为房地产领军之后,2002年,雅戈尔将雅戈尔置业并入上市公司,表明雅戈尔正式在房地产行业大展身手,在此后的十幾年中,雅戈尔开始不断扩张房地产板块的地图,不断购入新的地块,储备地块,经统计在2014—2018年,雅戈尔的储备地块多达12个,这也让房地产板块成为雅戈尔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
(四)小结
从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占比和雅戈尔的金融资产收益占比分析中看,雅戈尔具备企业金融化的特征。2013—2018年雅戈尔在不断扩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很依赖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符合对企业金融化的定义标准,所以雅戈尔算是一个金融化的企业。
三、雅戈尔金融化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对于衡量盈余质量的标准,本文基于决策有用观,用盈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时间序列特征对盈余质量进行界定和评价[5]。
(一)金融化对盈余稳定性的影响
高质量的企业盈余应该具有稳定性,起伏波动较小。雅戈尔的金融化使投资收益成为利润来源的主要依靠,让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沦为陪嫁。投资就会产生风险,没有万无一失的投资,因此,利润的过度依赖让雅戈尔的每年利润波动较大,影响每年盈余的稳定性(见图1)。
(二)金融化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持续性也是评价企业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盈余持续性的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余持续性。
从图2中可以发现雅戈尔2013—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基本为正,其中从年报中可以发现雅戈尔服装板块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为稳定,能够为雅戈尔提供较为持续的现金流,但是雅戈尔的房地产行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容易受到国内宏观政策的影响,无法保证持续性现金流。还可以看出雅戈尔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基本上属于持平状态,这也说明雅戈尔通过大量举债去满足它的投资活动,这也提升了雅戈尔的负债率,让雅戈尔可能面临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盈余的持续性,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雅戈尔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正向流入、负向流入波动也较大,这也影响盈余的持续性。
四、结论
通过对雅戈尔的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过度企业金融化会降低企业的盈余质量,具体表现为降低企业盈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为过度的企业金融化会挤占企业的生产经营空间,影响实体经营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让企业发展主要依赖于金融投资。企业的每年盈余构成中,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成为主要盈余来源,虽然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可观,并且可以利用金融资产的快速变现实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让企业的财务数据非常美观,但是这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华而不实。企业的盈余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就如同大海中行驶的小船没有稳固的构架,遇到大风大浪,就可能会船毁人亡。
五、建议
(一)理性对待,取其精华
企业金融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企业金融化的优势,发挥其蓄水池的效应,当企业遇到突发风险,受到严重损失时,可以通过剥离金融投资,实现快速变现,帮助企业抵御危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企业主业利润逐渐下滑,金融化成为许多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选择,即也要适度发挥企业金融化的投机套利作用,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切不可贪多,一味地追求金融投资,只顾眼前的短期效益,不管企业未来长远发展。要做到实体与金融之间的平衡,让原本依靠一驾马车前行,变成依靠双马车前行。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于企业金融化的把控必须谨慎、小心,不能放任自流,要拥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对于实体与金融的平衡把握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享受企业金融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企业金融化带来的危机。少了就要适度增加,多了就要决心剥离,不要想依靠它做一些盈余管理的调整或者被短期效益迷惑,要对企业金融化保持清醒的认知,脚踏实地,不追求空中楼阁。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勇,张欢,陈建英.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7,(12):113-131.
[2]杜勇,谢瑾,陈建英.CEO金融背景与实体企业金融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9,(5):136-154.
[3]胡奕明,王雪婷,张瑾.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蓄水池”或“替代”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7,(1):181-194.
[4]王怀明,王成琛.主业盈利能力、高管激励与企业金融化[J].商业研究,2020,(8):99-106.
[5]王环.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J].财会通讯,2015,(2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