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坚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探求传道授业,教师与育人相结合的途径,使之相辅相成,同步前进。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素,把创新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含有大量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气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有利于激励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跟学生平等对话。记得一本教育书刊上介绍一位优秀教师讲课的片断,这位老师在教《燕子》一课时,有个学生当堂发问:“燕子在飞行时,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那位老师想了想,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用尾尖沾水缓冲一下,不然燕子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话音未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小虫,它不吃小虾。”老师被“将”了一“军”,可是他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赞赏这个学生坚持真理。这个学生听了表扬,既激动又兴奋。在这里,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泼一瓢冷水。在这样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二、抓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具有特殊的性质,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孕育了诸多创造性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记得多年前刚从师范毕业任教不久的我,在教《鸬鹚》一课,当分析到“渔人……又把它(鸬鹚)甩进水里时”时,不少学生都认为“甩”子用得好。可有个学生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渔人是非常爱鸬鹚的,用“甩”字不能反映渔人爱鸬鹚之情,应把“甩”字改为“放”。由于教学经验不多,我当时有些慌乱不知如何作答,只好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没想到,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这时,平时善于思考的伟杰同学说:“我认为这个‘甩’字用得很准确,因为下文提到了这样一句:渔人都快忙不过来了,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轻轻地放下,而‘甩’字更能体现渔人忙碌的情景。”听了伟杰同学的发言,我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作了发言总结:“老师十分赞同伟杰同学的观点,文中作者的用词没错!”这节课给我的感触极深,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注意这种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也在这样的情境中,激发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质疑问题,提倡大胆争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教育家顾明远也认为:“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创新是多么重要!我曾在教学《跳水》一文时,一学生自信地说:“老师,我有比船长更好的营救方法。”我趁势引导:“营救孩子真的有更好的办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拿根长桅杆让学生滑下来。”有的说:“请直升飞机来救援。”还有的说:“放个大气球让孩子抓住。”……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再经过老师的组织讨论,最终得出当时营救孩子最可行的办法。小学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特别是后进生总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太简单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问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消除质疑心理障碍,对学生提的问题,不能不屑一顾、批评、讽刺,而应以友善的态度认真对待。
  四、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想像是创新的翅膀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再造形象。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小珊迪》,让学生说说假如小珊迪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同样,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留白进行续说,续写,如读了《趵突泉》,可以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许多小泉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它们的样子吗?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创造性复述、课本剧表演、续编故事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创新思维等得到训练、培养。
  五、巧设作业,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园地
  课后作业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运用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我们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巧妙设计趣味性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创造的园地。单一、标准的答案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将学生的思维纳入了固定的模式,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激发每个学生课后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思路的灵动性,思维的创造性,设计新情景,注重知识迁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布置的作业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愿意完成而不感到厌倦、畏惧,且能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这样布置作业: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向同学们征集广告语,请同学们踊跃参加吧!这样的作业设计,令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交的作业也丰富多彩:“上有天堂,下有桂林”“不到桂林游山水,令人憾事留终身”“旅游好去处,首选桂林青山绿水”……课后作业的灵活多样性,让学生课内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提高了语文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语文课堂定会收获创新教育的丰硕之果。
其他文献
从目前初中政治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学的主导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每天用源源不断的试卷和讲义“淹没”了生活活泼的政治思维过程,虽然“边讲边问”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政治依然是一门“最不得人心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政治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政治学习的兴趣。诸如此类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政
本刊讯 为适应现代种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为许昌市乃至全国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许昌市种子管理站和种子协会共同创办了“许昌种业信息网”,主要关注种子行业发展动态,种子产品的供求、价格走向、实用技术等相关信息。  该网站的开通,标志着许昌种子行业发展步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宣告许昌市种业信息传递靠邮寄、电话和传真来完成的时代结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用来使机体对某种疾病产生免疫力。当体内的免疫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抵抗这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准确掌握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山西省朔城区为例详细阐述了全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内业处理的工作流程,分析与解决了MAPGIS软件支持下内业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嵩县地处豫西山区,辖16个乡镇,耕地面积47万亩,人口55万,其中农村人口49万,且大部分居住在深山区。嵩县是我国有名的贫困县,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问题。与一般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明显不同步。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往往不是“公司+规模化家庭农场”的平衡结构,而是“公司+分散农户”的不平衡结构;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公司对应的不是落后的农村市场,而是处于高端的城市消费市场。如此一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就呈现出一个“V形链接”:一端是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另一端是动力充足的城市消费市场,
阐述了乡镇和村级图书馆(室)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目前乡镇和村级图书馆(室)建设与服务的不足,提出了加快乡镇和村级图书馆(室)事业发展、促进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