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蓬勃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企业扩展市场空间、扩大经济规模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的企业已基本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条件和机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且面临一定的威胁。
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中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28-02
一、引言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挑战,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企业正开启其国际并购市场的新时代,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力争把企业做大做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企业国际化的挑战,“走出去”战略的探索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国际化经营策略更是重中之重。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人们对国际化经营的认识不够充分,许多企业仍不知道如何走向国际市场,而且从整体上看我国还缺乏宏观上的政策鼓励和法律引导,使得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潜力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条件进行详细解剖,以便于中国企业认清自己的现实情况,趋利避劣,真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二、优势
加入WTO以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主要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与某些发展中国相比,中国的一个主要优势是政治稳定,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根据这一背景,德隆、格兰仕等企业正是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这一优势,通过国际间的商业运作,把上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整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中国企业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交易来达到节约加工劳动成本的目的,把在我国国内生产的产品拿到国外市场上销售,实现企业的全球利润最大化,这非常有利于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
其次,我国企业能用小规模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来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求量较小、市场容量有限,这种竞争型或垄断型的小规模产业结构中,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是无法从中获得规模经济的,而我国中小企业却拥有满足部分该类小规模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缝隙中取得竞争优势。而且由于地缘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文化落差较小、需求偏好相似等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的部分产品在亚太市场上较欧美大公司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三、劣势
我国中小企业应对成长中复杂管理的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约束。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原始创业大多是以血缘、地缘、情缘为纽带合作投资方式进行的,创业初期普遍采用“任人为亲”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扩张与发展。但当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边界迅速扩张而实现国际化经营时,原先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就不再能有效地对其内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甚至会成为企业成长中的约束因素。
其次,由于受自身规模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我国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再加上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很难获得进出口银行贷款,阻碍了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四、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经济大背景。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这一背景而独立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和资本要素流动更为广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部分国家融资困难,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限制有所放宽,从恢复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表现得更加积极。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出台了刺激经济计划,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其次,我国加入WTO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已经加入WTO,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普惠制待遇,产品在国际市场遭受歧视的状况得以改变,出口的市场准入程度也得以提高。同时,我国还可以凭借WTO的多边谈判机制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提高磋商效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都给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五、威胁
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世界各个国家的企业巨头们都在开辟新的疆界,开始实施全球扩张战略,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已经进入了“强者更强”的新时期。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国际化经营便会举步维艰。
而且我国的海外投资政策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对企业在外贸人才的培训、技术咨询、政策引导上等全面的扶持存在职能缺失。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复杂,我国企业难以选择目标市场和确定经营战略,营销创新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产品高新化、竞争多极化,我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组织结构的弊端和创新力的缺乏制约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结语与展望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迅速发展,但是,其国际化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需要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适应竞争环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各国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商机。我国企业的经营必将以国际市场为其活动场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国际化经营日益成为流行的现代商业模式,它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扩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1]张越剑.中国饭店企业跨国经营的SWOT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2]潘彩霞.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世纪桥,2011(15).
何梅(1990.6—)女,彝族,四川盐源人,四川大学经济国贸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中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28-02
一、引言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挑战,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企业正开启其国际并购市场的新时代,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力争把企业做大做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企业国际化的挑战,“走出去”战略的探索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国际化经营策略更是重中之重。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人们对国际化经营的认识不够充分,许多企业仍不知道如何走向国际市场,而且从整体上看我国还缺乏宏观上的政策鼓励和法律引导,使得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潜力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条件进行详细解剖,以便于中国企业认清自己的现实情况,趋利避劣,真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二、优势
加入WTO以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主要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与某些发展中国相比,中国的一个主要优势是政治稳定,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根据这一背景,德隆、格兰仕等企业正是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这一优势,通过国际间的商业运作,把上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整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中国企业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交易来达到节约加工劳动成本的目的,把在我国国内生产的产品拿到国外市场上销售,实现企业的全球利润最大化,这非常有利于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
其次,我国企业能用小规模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来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求量较小、市场容量有限,这种竞争型或垄断型的小规模产业结构中,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是无法从中获得规模经济的,而我国中小企业却拥有满足部分该类小规模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缝隙中取得竞争优势。而且由于地缘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文化落差较小、需求偏好相似等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的部分产品在亚太市场上较欧美大公司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三、劣势
我国中小企业应对成长中复杂管理的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约束。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原始创业大多是以血缘、地缘、情缘为纽带合作投资方式进行的,创业初期普遍采用“任人为亲”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扩张与发展。但当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边界迅速扩张而实现国际化经营时,原先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就不再能有效地对其内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甚至会成为企业成长中的约束因素。
其次,由于受自身规模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我国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再加上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很难获得进出口银行贷款,阻碍了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四、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经济大背景。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这一背景而独立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和资本要素流动更为广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部分国家融资困难,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限制有所放宽,从恢复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表现得更加积极。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出台了刺激经济计划,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其次,我国加入WTO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已经加入WTO,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普惠制待遇,产品在国际市场遭受歧视的状况得以改变,出口的市场准入程度也得以提高。同时,我国还可以凭借WTO的多边谈判机制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提高磋商效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都给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五、威胁
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世界各个国家的企业巨头们都在开辟新的疆界,开始实施全球扩张战略,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已经进入了“强者更强”的新时期。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国际化经营便会举步维艰。
而且我国的海外投资政策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对企业在外贸人才的培训、技术咨询、政策引导上等全面的扶持存在职能缺失。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复杂,我国企业难以选择目标市场和确定经营战略,营销创新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产品高新化、竞争多极化,我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组织结构的弊端和创新力的缺乏制约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结语与展望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迅速发展,但是,其国际化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需要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适应竞争环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各国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商机。我国企业的经营必将以国际市场为其活动场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国际化经营日益成为流行的现代商业模式,它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扩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1]张越剑.中国饭店企业跨国经营的SWOT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2]潘彩霞.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世纪桥,2011(15).
何梅(1990.6—)女,彝族,四川盐源人,四川大学经济国贸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