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敦煌壁画伎乐天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她包含了西部民族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了舞蹈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我们研究古代舞蹈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敦煌壁画的发展历时一千六百余年,其变幻莫测,丰富多彩让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他们彰显着不同的时代气息,散发着不同历史朝代的独特魅力,有着相对统一的风格特点。从石窟的主要内容来看,基本可以划分为:建筑、雕塑、壁画三种形式,由此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他们不只是艺术的象征,更由于有着符合现实的实用性价值因而被广为流传。
关键词:敦煌壁画;伎乐天艺术;审美特性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8-01
为将敦煌伎乐天中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光大,将其中的舞蹈元素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并能不断培养继承性、创作性的敦煌舞表演者,一直以来,我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证工作。终于,于2006年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及北京市教委和舞蹈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正式成立了关于敦煌舞的专业研究项目,即伎乐天形象正式与公众见面。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开始对其静态风格特点的研究,到动态的鲜明形象,再到最后的实践,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失败、总结、再来。对于研究敦煌艺术的笔者来说,敦煌艺术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生动浪漫的艺术形象都是那么令人神往,更为今天的艺术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其极高的艺术品味,独特的风格特色,也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重点之一,作为一项文明于世界的艺术瑰宝,文化精髓受到世界人们的崇敬。但是,就目前而言,对于敦煌伎乐天艺术的相关研究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就比如,如何将敦煌壁画上的静态舞蹈元素以及动作技巧以具体的理论教材形式呈现,并恰当的融入当代的创新表演形式;如何培养出能够深入掌握敦煌舞艺术精髓又能继承发展的专业型舞蹈人才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一个咽喉要道,作为历史上的发展重地,众多民族集聚,而丝绸之路的开辟,更使其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地,并在互通有无,互补不足。历史上很多人也因此对敦煌艺术产生过质疑,认为其是从西方文化思想中形成发展的作品。但是,无数实例已经见证了我国敦煌艺术的特征,就如著名敦煌学者段文杰先生所说的,虽然中国的佛教从某种程度上是外来文化,但是更要看到的是,我国佛教不是简单的“拿过来”,而是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融入了我国的本土思想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与审美理想,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融合力的中国式佛教。以笔者观点看来,之所以说敦煌艺术如此辉煌伟大,就是因为其纯熟的将所谓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并不断发展出具有自我特色的独特文化,而且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文化不是封闭自我的,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需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外来文化来填充自我不足,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的无限可能性,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而敦煌伎乐天舞蹈艺术就是历史的发展与进化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以下就是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及审美性具体分析。
一、引入与突破(从前秦到北周)
1.乐舞壁画多依据现实社会塑造,多与菩萨、长生之道有关,天宫伎乐、飞天伎乐等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伎乐形式。
2.乐舞形象局限性较大,多单身表演,并且多展现的是天宫强门之中的图像。
由于敦煌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其石窟壁画风格受到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当地文化的共同作用,从而造就了风格迥异文化积淀,在不断的交融与发展中形成了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包含印度、西域风貌的石窟文化。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交流时仍然以本体为主,最终发展为更具有民族特色的本我文化。
二、融合与回归(隋唐时期)
1.乐舞壁画的内容随社会发展有了更丰富的内容,相对以前局限的范围也有了一定的拓展。
2.乐舞形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飞天伎乐生动、活泼,渐渐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喜爱,而天宫伎乐和药叉伎乐等伎乐形式逐渐消失。其他形式的伎乐形式也大量涌现,壁画绘制领域也由端绘拓展到佛龛内外。
3.到了唐代,壁画中较多融入音乐舞蹈元素,场面宏大。根据石窟的大小不同,有不同内容形式的乐舞图案,大窟中多为大型经变且数量较多,其中乐舞所占比重很大,且阵型复杂多变,舞蹈形式繁多,场面相当壮观。除此之外,也有描述当时社会具体生活状态的故事画等等形式。
4.具有代表意义的出行图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隋朝以来,敦煌壁画的“产量”进入到新阶段,质量水平高超。政治经济的空前繁荣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良好契机,带来的佛教等外来思想也在不断的吸收与创新中形成中国自己的独特模式。
三、俗化与衰落时期(从五代到元代)
1.壁画的发展显然不如前期,逐渐衰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乐舞也由此没落。因为壁画衰落是社会因素条件下导致乐舞不能以壁画的形式显示出来,而社会对乐舞的重视与发展并不亚于隋唐时期。
2.时代背景下,密宗教派的优势显现,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伎乐在壁画中的地位。因而导致了一直以来占主要地位的飞天艺术发展不断退化凋零。
纵观敦煌艺术的发展历史可知:任何时期的艺术成果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构成,而是时代的反映,是多种文化的有机统一。从中国石窟艺术以及敦煌伎乐天的发展形成来看,我们从中见证了中国壁画、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我们见证了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及溶解力,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自信力:有着形成“中国式”佛教的同化力;有着兼容并包的融合力;有着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并且从不间断的强大延续力;有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归属感的凝聚力,这就是我国文化发展史的缩影。总而言之,敦煌伎乐天艺术形象的发展呈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其在敦煌艺术中的地位,在当今舞蹈艺术领域的非凡贡献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对此有一个基本认识后,应当深入探讨其各方面的舞蹈教学价值,并深刻剖析研究其实用价值、现实意义,为我国现今的舞蹈事业提供更多借鉴思路,为实现敦煌伎乐天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敦煌壁画;伎乐天艺术;审美特性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8-01
为将敦煌伎乐天中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光大,将其中的舞蹈元素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并能不断培养继承性、创作性的敦煌舞表演者,一直以来,我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证工作。终于,于2006年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及北京市教委和舞蹈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正式成立了关于敦煌舞的专业研究项目,即伎乐天形象正式与公众见面。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开始对其静态风格特点的研究,到动态的鲜明形象,再到最后的实践,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失败、总结、再来。对于研究敦煌艺术的笔者来说,敦煌艺术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生动浪漫的艺术形象都是那么令人神往,更为今天的艺术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其极高的艺术品味,独特的风格特色,也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重点之一,作为一项文明于世界的艺术瑰宝,文化精髓受到世界人们的崇敬。但是,就目前而言,对于敦煌伎乐天艺术的相关研究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就比如,如何将敦煌壁画上的静态舞蹈元素以及动作技巧以具体的理论教材形式呈现,并恰当的融入当代的创新表演形式;如何培养出能够深入掌握敦煌舞艺术精髓又能继承发展的专业型舞蹈人才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自古以来敦煌就是一个咽喉要道,作为历史上的发展重地,众多民族集聚,而丝绸之路的开辟,更使其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地,并在互通有无,互补不足。历史上很多人也因此对敦煌艺术产生过质疑,认为其是从西方文化思想中形成发展的作品。但是,无数实例已经见证了我国敦煌艺术的特征,就如著名敦煌学者段文杰先生所说的,虽然中国的佛教从某种程度上是外来文化,但是更要看到的是,我国佛教不是简单的“拿过来”,而是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融入了我国的本土思想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与审美理想,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融合力的中国式佛教。以笔者观点看来,之所以说敦煌艺术如此辉煌伟大,就是因为其纯熟的将所谓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并不断发展出具有自我特色的独特文化,而且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文化不是封闭自我的,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需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外来文化来填充自我不足,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的无限可能性,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而敦煌伎乐天舞蹈艺术就是历史的发展与进化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以下就是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及审美性具体分析。
一、引入与突破(从前秦到北周)
1.乐舞壁画多依据现实社会塑造,多与菩萨、长生之道有关,天宫伎乐、飞天伎乐等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伎乐形式。
2.乐舞形象局限性较大,多单身表演,并且多展现的是天宫强门之中的图像。
由于敦煌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其石窟壁画风格受到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当地文化的共同作用,从而造就了风格迥异文化积淀,在不断的交融与发展中形成了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包含印度、西域风貌的石窟文化。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交流时仍然以本体为主,最终发展为更具有民族特色的本我文化。
二、融合与回归(隋唐时期)
1.乐舞壁画的内容随社会发展有了更丰富的内容,相对以前局限的范围也有了一定的拓展。
2.乐舞形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飞天伎乐生动、活泼,渐渐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喜爱,而天宫伎乐和药叉伎乐等伎乐形式逐渐消失。其他形式的伎乐形式也大量涌现,壁画绘制领域也由端绘拓展到佛龛内外。
3.到了唐代,壁画中较多融入音乐舞蹈元素,场面宏大。根据石窟的大小不同,有不同内容形式的乐舞图案,大窟中多为大型经变且数量较多,其中乐舞所占比重很大,且阵型复杂多变,舞蹈形式繁多,场面相当壮观。除此之外,也有描述当时社会具体生活状态的故事画等等形式。
4.具有代表意义的出行图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隋朝以来,敦煌壁画的“产量”进入到新阶段,质量水平高超。政治经济的空前繁荣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良好契机,带来的佛教等外来思想也在不断的吸收与创新中形成中国自己的独特模式。
三、俗化与衰落时期(从五代到元代)
1.壁画的发展显然不如前期,逐渐衰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乐舞也由此没落。因为壁画衰落是社会因素条件下导致乐舞不能以壁画的形式显示出来,而社会对乐舞的重视与发展并不亚于隋唐时期。
2.时代背景下,密宗教派的优势显现,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伎乐在壁画中的地位。因而导致了一直以来占主要地位的飞天艺术发展不断退化凋零。
纵观敦煌艺术的发展历史可知:任何时期的艺术成果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构成,而是时代的反映,是多种文化的有机统一。从中国石窟艺术以及敦煌伎乐天的发展形成来看,我们从中见证了中国壁画、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我们见证了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及溶解力,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自信力:有着形成“中国式”佛教的同化力;有着兼容并包的融合力;有着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并且从不间断的强大延续力;有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归属感的凝聚力,这就是我国文化发展史的缩影。总而言之,敦煌伎乐天艺术形象的发展呈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其在敦煌艺术中的地位,在当今舞蹈艺术领域的非凡贡献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对此有一个基本认识后,应当深入探讨其各方面的舞蹈教学价值,并深刻剖析研究其实用价值、现实意义,为我国现今的舞蹈事业提供更多借鉴思路,为实现敦煌伎乐天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