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管理能力评价应基于合理的原则、有效的指标,使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水平。本文在CMM模型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OPM3)的基础上,对项目型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一套更利于管理能力评价的体系,便于企业衡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能力 评价指标
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通过评价工作,建立一种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评价标准,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透彻的分析,帮助企业自我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和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途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有利于企业实现管理目标
一个项目往往是由多个部门配合完成,通过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有利于企业对项目执行情况和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便于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管理、控制。
3.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明确管理方向
上级部门通过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掌握下级部门的管理情况、运行状况,指引管理方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分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有效管理。
4.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评价结果可以体现企业已具备的项目管理能力,也说明了企业需要改进的方面。企业通过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水平,快速响应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与其他企业横向比较时,将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目标
1.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联系我国项目型企业项目管理方面的特點和实际情况,在国内外项目管理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验尝试、持续改进,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2.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从过程和成果两方面来评价,过程管理优异,随之而来的便是好的结果,好的成果亦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和积累。
3.提供系列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方法
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关键是选用适当的方法,项目管理能力评价需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想结合。
三、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原则
评价体系是综合评价过程的关键依据,体系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规范,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对评价结果和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1.可测量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对比价值,以相同的尺度来衡量评价对象的表现,使评价更客观,实现评价的可测量意义。
2.可获得性。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保证用于测量的信息具有可获得性,而不是泛泛而谈。获取信息时要确定获取方式,明确信息来源,确保信息适用性。
3.相关性。评价指标应当和项目目的相关,以体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同时,评价指标还应,与评价对象充分关联,以确保评价的相关性。
4.可跟踪性。评价的目的是便于领导人对项目的监管,把控项目进程,持续跟踪和改进是保证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指标
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从过程和成果两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指标可以衡量其执行情况的优异,成果指标可以衡量其实现目标的程度。
1.“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部分主要依据以下9个基础的过程型评价指标:
(1)进度管理能力。项目进度管理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实现工期目标,进度拖延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
(2)经费管理能力。经费管理是指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整合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成本超支是多数企业的一大困扰。
(3)质量管理能力。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质量影响企业的名誉,一直是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严格的质量标准必不可少。
(4)采购管理能力。采购管理是指对采购业务的组织、实施与控制进行管理,一方面表现在采购过程中对询价、下单、付款等活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求采购任务按时、按量、高质的完成。
(5)沟通管理能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思想交换、启发的过程,项目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6)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项目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恰当时刻予以正确的响应。
(7)工艺管理能力。工艺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对工艺技术、工艺设计、工艺质量等情况的管理,严格管理工艺进程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8)可靠性管理能力。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 是表示产品正常工作的能力,包括可靠性指标分配、可靠性关键项目的控制、可靠性分析与指标验证、故障模型与对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9)综合管理能力。项目综合管理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它致力于在项目目标与项目管理方案之间进行权衡,确保项目范围、进度、经费、质量目标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以达到甚至超过项目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
“过程管理”部分除了9个初级指标外,还有5个二级指标:
①组织结构的转变水平。组织结构关系到工作任务的分工、协调与合作,组织结构还影响部门、成员间沟通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的转变水平对于项目管理的持续改进有较大影响。
②领导班子的重视。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构成组织工程管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内容。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将领导力作为评价项目卓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项目管理得不到支持,项目的资金、资源、人员和设备就都得不到保障。
③职能经理层的支持。多数项目型企业都是职能型组织,人力、设备、设施、材料、信息、技术等重要资源由职能经理控制,职能经理层的支持关系到下属的执行情况。
④过程改进能力。管理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不可缺的便是持续改进,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过程的度量值、过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是过程改进的依据。过程改进要求领导者、执行过程的人以及相关部门参与过程定义和改进活动。
⑤组织培训能力。组织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使员工能及时的、有规划的、高质量的完成相关的任务。
2.“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部分对项目结果进行描述,是项目管理能力的直接表现。一个项目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个企业在项目管理上的成功,多个项目连续取得成功才能代表单位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成果管理”可依据如下三个指标:
(1)进度提前率。进度提前率反映工程研制项目进度提前或延期情况,计算公式为计划设计定型时间-实际设计定型时间。
(2)关键指标实现程度。指与立项论证计划比关键指标提高或降低的个数。关键指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项目工期进度和最终成果的质量。
(3)应用推广情况。指研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程度和成果在应用中的表现情况。新成果能够被其他的项目或工程领域所应用,表明这种新成果的通用性很好。
参考文献:
[1]李 欣.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2]徐先国.军品研制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3]陈守龙,张 锐.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框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
[4]王星轶.项目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本文系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2016年度军民融合理论研究应急课题项目《四川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MRHZK201602 )
作者简介:李苘霜(1997-),女,汉,四川成都人,南科技大学本科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王杰(1997-),男,汉,四川南充人,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
胡健(1964-),男,汉,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军民融合、战略管理、循环与低碳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研究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能力 评价指标
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通过评价工作,建立一种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评价标准,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透彻的分析,帮助企业自我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和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途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有利于企业实现管理目标
一个项目往往是由多个部门配合完成,通过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有利于企业对项目执行情况和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便于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管理、控制。
3.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明确管理方向
上级部门通过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掌握下级部门的管理情况、运行状况,指引管理方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分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有效管理。
4.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评价结果可以体现企业已具备的项目管理能力,也说明了企业需要改进的方面。企业通过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水平,快速响应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与其他企业横向比较时,将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目标
1.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联系我国项目型企业项目管理方面的特點和实际情况,在国内外项目管理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验尝试、持续改进,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2.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从过程和成果两方面来评价,过程管理优异,随之而来的便是好的结果,好的成果亦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创新和积累。
3.提供系列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方法
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关键是选用适当的方法,项目管理能力评价需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想结合。
三、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原则
评价体系是综合评价过程的关键依据,体系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规范,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对评价结果和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1.可测量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对比价值,以相同的尺度来衡量评价对象的表现,使评价更客观,实现评价的可测量意义。
2.可获得性。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保证用于测量的信息具有可获得性,而不是泛泛而谈。获取信息时要确定获取方式,明确信息来源,确保信息适用性。
3.相关性。评价指标应当和项目目的相关,以体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同时,评价指标还应,与评价对象充分关联,以确保评价的相关性。
4.可跟踪性。评价的目的是便于领导人对项目的监管,把控项目进程,持续跟踪和改进是保证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指标
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从过程和成果两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指标可以衡量其执行情况的优异,成果指标可以衡量其实现目标的程度。
1.“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部分主要依据以下9个基础的过程型评价指标:
(1)进度管理能力。项目进度管理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实现工期目标,进度拖延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
(2)经费管理能力。经费管理是指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整合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成本超支是多数企业的一大困扰。
(3)质量管理能力。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质量影响企业的名誉,一直是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严格的质量标准必不可少。
(4)采购管理能力。采购管理是指对采购业务的组织、实施与控制进行管理,一方面表现在采购过程中对询价、下单、付款等活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求采购任务按时、按量、高质的完成。
(5)沟通管理能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思想交换、启发的过程,项目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6)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项目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恰当时刻予以正确的响应。
(7)工艺管理能力。工艺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对工艺技术、工艺设计、工艺质量等情况的管理,严格管理工艺进程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8)可靠性管理能力。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 是表示产品正常工作的能力,包括可靠性指标分配、可靠性关键项目的控制、可靠性分析与指标验证、故障模型与对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9)综合管理能力。项目综合管理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它致力于在项目目标与项目管理方案之间进行权衡,确保项目范围、进度、经费、质量目标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以达到甚至超过项目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
“过程管理”部分除了9个初级指标外,还有5个二级指标:
①组织结构的转变水平。组织结构关系到工作任务的分工、协调与合作,组织结构还影响部门、成员间沟通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的转变水平对于项目管理的持续改进有较大影响。
②领导班子的重视。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是构成组织工程管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内容。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将领导力作为评价项目卓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项目管理得不到支持,项目的资金、资源、人员和设备就都得不到保障。
③职能经理层的支持。多数项目型企业都是职能型组织,人力、设备、设施、材料、信息、技术等重要资源由职能经理控制,职能经理层的支持关系到下属的执行情况。
④过程改进能力。管理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不可缺的便是持续改进,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过程的度量值、过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是过程改进的依据。过程改进要求领导者、执行过程的人以及相关部门参与过程定义和改进活动。
⑤组织培训能力。组织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使员工能及时的、有规划的、高质量的完成相关的任务。
2.“成果管理”
“成果管理”部分对项目结果进行描述,是项目管理能力的直接表现。一个项目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个企业在项目管理上的成功,多个项目连续取得成功才能代表单位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成果管理”可依据如下三个指标:
(1)进度提前率。进度提前率反映工程研制项目进度提前或延期情况,计算公式为计划设计定型时间-实际设计定型时间。
(2)关键指标实现程度。指与立项论证计划比关键指标提高或降低的个数。关键指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项目工期进度和最终成果的质量。
(3)应用推广情况。指研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程度和成果在应用中的表现情况。新成果能够被其他的项目或工程领域所应用,表明这种新成果的通用性很好。
参考文献:
[1]李 欣.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2]徐先国.军品研制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3]陈守龙,张 锐.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框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
[4]王星轶.项目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本文系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2016年度军民融合理论研究应急课题项目《四川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MRHZK201602 )
作者简介:李苘霜(1997-),女,汉,四川成都人,南科技大学本科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王杰(1997-),男,汉,四川南充人,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
胡健(1964-),男,汉,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军民融合、战略管理、循环与低碳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