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孩子头疼、脑热,还是眼痛、腰酸,只要有任何不舒服,家长往往是特别敏感,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就会喂药、就医。然而,如果孩子有好动的毛病,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误以为“长大了就会好”。事实上,过分好动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多动症的孩子,最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多动症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疾病。
如何判断多动症?
广州儿研所刘进行主任表示,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这类儿童的智力一般正常,但是常常存在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征,因此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人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即使是正常人小时候也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如一 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能达到15~20分钟就算很不错了。但多动症孩子,比正常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
而有冲动控制问题的孩子,往往不太会看人脸色。和同学玩时,经常会用招惹别人的方式表示我对你很感兴趣、愿意和你交朋友,但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对。因此,这类孩子往往容易让人反感。
多动症孩子与正常活泼、好动孩子的区别主要是自控能力。正常孩子,在上课等需要安静坐下来的时候都是能坐住的,属于有自控能力。多动症孩子,即使本身也想坐住听课,却无法控制住自己,同时自己也会十分痛苦。属于主观上有静下来的意愿,但是自身却做不到。
人工色素是真凶?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定,虽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成长发育的问题,但很多人还是在研究中指认了“人工色素”的罪证。
1970年代,一位叫本杰明·法因戈尔德(Benjamin Feingold)的儿科医生首次宣称儿童的行为与食品色素的摄入有关。此后,相关研究和种种观点也不断涌现。200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研究团队发现,饮用含人工添加剂饮料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更多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这几种色素和防腐剂成分可能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
不过,这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对单一成分的评估,因此无法确定试验结果究竟由其中的哪些成分导致;其次,病态性差异并没有具体量化值。由此,虽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并没有严谨而成体系的理论事实支持。
不过,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精神病学、儿科学、行为神经学教授乔尔·尼格(Joel Nigg)声称,多项研究都表明人工食用色素与多动症相关。2012年,尼格作为共同作者参与了一项对先前研究的荟萃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食用色素添加剂对儿童多动行为有影响,有少数儿童表现出比其他儿童更极端的行为。这一次的研究更广泛也更严谨,由此得到众多学术界专家的支持。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表示,虽然实验室研究发现人工色素造成DNA损伤,但考虑到1~10岁的儿童的确可能会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风险,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谨慎考虑,欧洲食品安全局还是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但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太过杞人忧天。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环境医学部名誉教授伯纳德·维斯(Bernard Weiss)已经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了几十年,他对美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失望。他期望禁止人工食用色素的使用,除非食品公司有证据证明它们无害。和其他该领域的科学家一样,他认为必须进行更多的研究,尤其要调查人工食用色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基于“人工添加剂导致儿童多动症”的观点,也有人试图通过“无添加饮食”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多动症,不过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效果。
人工色素少一点为妙
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健康或是导致多动症,但在事实上,世界各国对食品色素的使用和管理已经开始有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广州市儿童医院杨思渊主任指出,在儿童智力发育的黄金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人工合成色素并不能提供这些营养,而且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在其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由于儿童的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如若食用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致使大量消耗体内的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重视孩子合理的营养摄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一些孩子喜爱的有色食品,更要严格把关,切不可过分放任孩子。尽量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少购买那些染色重、色彩鲜艳的小食品,更不可购买未经食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或批准生产的食品。食用前,家长们最好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
如何判断多动症?
广州儿研所刘进行主任表示,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这类儿童的智力一般正常,但是常常存在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征,因此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人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即使是正常人小时候也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如一 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能达到15~20分钟就算很不错了。但多动症孩子,比正常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
而有冲动控制问题的孩子,往往不太会看人脸色。和同学玩时,经常会用招惹别人的方式表示我对你很感兴趣、愿意和你交朋友,但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对。因此,这类孩子往往容易让人反感。
多动症孩子与正常活泼、好动孩子的区别主要是自控能力。正常孩子,在上课等需要安静坐下来的时候都是能坐住的,属于有自控能力。多动症孩子,即使本身也想坐住听课,却无法控制住自己,同时自己也会十分痛苦。属于主观上有静下来的意愿,但是自身却做不到。
人工色素是真凶?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定,虽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成长发育的问题,但很多人还是在研究中指认了“人工色素”的罪证。
1970年代,一位叫本杰明·法因戈尔德(Benjamin Feingold)的儿科医生首次宣称儿童的行为与食品色素的摄入有关。此后,相关研究和种种观点也不断涌现。200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研究团队发现,饮用含人工添加剂饮料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更多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这几种色素和防腐剂成分可能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
不过,这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对单一成分的评估,因此无法确定试验结果究竟由其中的哪些成分导致;其次,病态性差异并没有具体量化值。由此,虽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并没有严谨而成体系的理论事实支持。
不过,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精神病学、儿科学、行为神经学教授乔尔·尼格(Joel Nigg)声称,多项研究都表明人工食用色素与多动症相关。2012年,尼格作为共同作者参与了一项对先前研究的荟萃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食用色素添加剂对儿童多动行为有影响,有少数儿童表现出比其他儿童更极端的行为。这一次的研究更广泛也更严谨,由此得到众多学术界专家的支持。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表示,虽然实验室研究发现人工色素造成DNA损伤,但考虑到1~10岁的儿童的确可能会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风险,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谨慎考虑,欧洲食品安全局还是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但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太过杞人忧天。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环境医学部名誉教授伯纳德·维斯(Bernard Weiss)已经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了几十年,他对美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失望。他期望禁止人工食用色素的使用,除非食品公司有证据证明它们无害。和其他该领域的科学家一样,他认为必须进行更多的研究,尤其要调查人工食用色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基于“人工添加剂导致儿童多动症”的观点,也有人试图通过“无添加饮食”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多动症,不过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效果。
人工色素少一点为妙
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健康或是导致多动症,但在事实上,世界各国对食品色素的使用和管理已经开始有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广州市儿童医院杨思渊主任指出,在儿童智力发育的黄金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人工合成色素并不能提供这些营养,而且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在其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由于儿童的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如若食用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致使大量消耗体内的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重视孩子合理的营养摄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一些孩子喜爱的有色食品,更要严格把关,切不可过分放任孩子。尽量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少购买那些染色重、色彩鲜艳的小食品,更不可购买未经食品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或批准生产的食品。食用前,家长们最好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