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是农村当前的教育主体,有效促进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十分显著。文章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首先探究了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相应的心理特点,然后分析了对于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为今后的农村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农村贫困户子女;特点;设计思路
一、引言
教育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于教育发展的认识。在新教育理念下,不断地重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不断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教育共识。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看,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而且降低了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因此,从贫困户子女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发展,积极意义十分突出。
二、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
从农村教学实践看,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首先,贫困户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往往在物质层面难以满足需求,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会变得内向,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十分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1]。
其次,贫困户子女十分容易受到整个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嫉妒、偏激等不好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成长同样有着很大的限制。
再次,在农村大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学生在家庭层面所受的教育是不健全的,许多心理问题难以有效地表达。家长对于子女的心理问题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导致学生心理上存在压抑、孤独的特点。
总的来说,农村整体的教育环境、贫困户子女的经济状况,使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因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
三、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考分析
上文对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可见对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显著的必要性。结合实践,主要从以下层面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思路。
(一)积极引入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结合整个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引入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十分关键。
首先,主题活动的开展应当具有针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针对某一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教育。例如,为了提高对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结合其心理特点,重点进行自卑感、压抑性的心理问题分析。并且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贫困户子女进行重点关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
其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应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如讲座、报告会等[2]。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子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表演一个有关心理健康的情景,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当让贫困户子女积极地参与,在具体的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总的来说,开展主题活动,以丰富的形式,重点强化对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当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是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开设“知心热线”
农村贫困户子女有着自卑、压抑的心理特点,简而言之就是贫困户子女遇到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埋在心底,既不向教师说,也不向家长寻求帮助。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开设“知心热线”疏导模式是重要的思路。
首先,学生有了心理障碍,或受了委屈,不愿意当众提问或书面提出,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如受到批评,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等问题,对于其成长是不利的。加之贫困户子女又有一定的自卑、压抑心理,因此设置“知心热线”十分关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这种私密的方式,及时地向教师反馈问题。
其次,“知心热线”开设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利用电话,在班上开设一条“知心热线”。通过“知心热线”,学生可以与教师敞开心扉交谈,得到教师真诚的帮助,从而摆脱苦恼和压力。其二,在班级中投放“知心热线”的信箱[3],使学生将心理问题通过纸条进行反映。为了提升效果,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向信箱中投放纸条,没有问题就什么都不写,保证信箱的私密性。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通过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题,或者寻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贫困户子女。这种针对性和私密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符合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对于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引入针对性教学资源
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十分关键。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入图卡、图册等教学资源,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一种重要的思路。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尤其是根据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教学资源的引入。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定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图册发放,进行不同内容的引入。如,给贫困户子女的图册中,针对性地引入疏导,使其不要自卑,积极表达心理内容,结合其心理特点,给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教学资源不仅仅集中在图卡、图册等方面,还应当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视频、动画等,积极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展小组式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引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观看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引入针对性教学资源,符合因材施教理念,能够针对贫困户子女的情况,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本文探究了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结合农村教育实际,强化对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开展的关键,需要我们广泛地进行思考、探究,优化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凤花.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7):149-150.
[2]黄永刚.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111,116.
[3]喻德清.農村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7):65-6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农村贫困户子女;特点;设计思路
一、引言
教育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于教育发展的认识。在新教育理念下,不断地重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不断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教育共识。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看,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而且降低了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因此,从贫困户子女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发展,积极意义十分突出。
二、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
从农村教学实践看,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首先,贫困户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往往在物质层面难以满足需求,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会变得内向,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十分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1]。
其次,贫困户子女十分容易受到整个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嫉妒、偏激等不好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成长同样有着很大的限制。
再次,在农村大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学生在家庭层面所受的教育是不健全的,许多心理问题难以有效地表达。家长对于子女的心理问题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导致学生心理上存在压抑、孤独的特点。
总的来说,农村整体的教育环境、贫困户子女的经济状况,使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因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
三、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考分析
上文对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可见对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显著的必要性。结合实践,主要从以下层面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思路。
(一)积极引入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结合整个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引入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十分关键。
首先,主题活动的开展应当具有针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针对某一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教育。例如,为了提高对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结合其心理特点,重点进行自卑感、压抑性的心理问题分析。并且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贫困户子女进行重点关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
其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应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如讲座、报告会等[2]。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子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表演一个有关心理健康的情景,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当让贫困户子女积极地参与,在具体的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总的来说,开展主题活动,以丰富的形式,重点强化对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当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是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开设“知心热线”
农村贫困户子女有着自卑、压抑的心理特点,简而言之就是贫困户子女遇到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埋在心底,既不向教师说,也不向家长寻求帮助。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开设“知心热线”疏导模式是重要的思路。
首先,学生有了心理障碍,或受了委屈,不愿意当众提问或书面提出,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如受到批评,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等问题,对于其成长是不利的。加之贫困户子女又有一定的自卑、压抑心理,因此设置“知心热线”十分关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这种私密的方式,及时地向教师反馈问题。
其次,“知心热线”开设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利用电话,在班上开设一条“知心热线”。通过“知心热线”,学生可以与教师敞开心扉交谈,得到教师真诚的帮助,从而摆脱苦恼和压力。其二,在班级中投放“知心热线”的信箱[3],使学生将心理问题通过纸条进行反映。为了提升效果,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向信箱中投放纸条,没有问题就什么都不写,保证信箱的私密性。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通过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题,或者寻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贫困户子女。这种针对性和私密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符合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对于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引入针对性教学资源
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十分关键。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入图卡、图册等教学资源,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一种重要的思路。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尤其是根据贫困户子女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教学资源的引入。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定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图册发放,进行不同内容的引入。如,给贫困户子女的图册中,针对性地引入疏导,使其不要自卑,积极表达心理内容,结合其心理特点,给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教学资源不仅仅集中在图卡、图册等方面,还应当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视频、动画等,积极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展小组式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引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观看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引入针对性教学资源,符合因材施教理念,能够针对贫困户子女的情况,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本文探究了农村小学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结合农村教育实际,强化对于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开展的关键,需要我们广泛地进行思考、探究,优化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凤花.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7):149-150.
[2]黄永刚.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111,116.
[3]喻德清.農村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