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戏外戏,一对导演夫妻的麻辣争斗史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0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3日,古装大剧《芈月传》一经首播,就在国内开启了“全民赏月”模式。对于导演郑晓龙和编剧王小平而言,该剧大火早已在这对“国产剧最牛夫妻档”的意料之中。从《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到《金婚》,再到《甄嬛传》和《芈月传》,30年来,这对金牌搭档已为中国观众奉献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鲜为人知的是,每部力作背后,都有夫妻俩锋芒相对、争斗不休的“戏外戏”。他们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斗”出一部部国产神剧的?
  名导与名编的“山楂树之恋”
  1952年,郑晓龙出生在北京军人家庭。他当过兵,做过知青,后来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进入北京电视制片厂工作。
  1985年春天,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会在南京举行。在那里,郑晓龙结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王小平。同是北京人,又因共同爱好的文学在异乡比肩而坐,两人一见如故。回京后,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多。后来王小平才获知,这个喜欢骑辆破摩托满街飞的青年,不仅是优秀编剧,还是北京电视制片厂副厂长、文学编辑部主任,对文学和影视作品有着超常的见解和品位。郑晓龙的低调和才华,更令王小平刮目相看。
  王小平是海岩的小说《便衣警察》的编辑,她觉得此作品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便推荐给郑晓龙。此后,郑凭借策划《便衣警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轰动全国的热播剧,奠定了“中国电视剧事业拓荒人”的显赫地位。
  1985年底,得知郑晓龙去海南拍摄知青题材的电视剧《大林莽》,正好去组稿的王小平也随他同去。因水土不服,王小平刚到海南就病倒了,在片场忙得团团转的郑晓龙,一有空就往王小平的房间跑。后来,医生没治好的病,他用烧酒和杨梅熬成汤让她喝,几天后就止住了腹泻恶心等症状!
  每次看望时,郑晓龙手中除了拎着水果,还有他在荒郊野外拍片时采摘的野花。剧组人员开玩笑说:“郑导真抠门,看心上人都舍不得买花。”他笑呵呵地解释:“野花有种昂扬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我希望小平能像它们一样美丽坚强!”此话听得女孩脸红心跳。
  1986年4月下旬,郑晓龙为监制的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要去西南边陲拍摄,他取景地是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地方,此行确实有生命危险。一想到要与王小平相隔万里,郑晓龙陡生悲伤,“我要去3个月,或者更久。也许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我们永远在一起吗?”望着他深情的眼睛,王小平含笑点了点头。
  1986年初冬,郑晓龙披着南国的阳光,凯旋而归。那天北京正飘着雪花,一下火车,衣衫单薄的他就冻得浑身哆嗦。而王小平已等了他近3小时,手脸都冻紫了。一见郑晓龙,赶紧给他披上件厚厚的军大衣,和崭新的围巾。“傻姑娘,拿着衣服还把自己冻成这样,你不能先穿上啊!”郑晓龙埋怨她。
  女孩却说:“那不成‘二手货’了吗?这是送你的,要保持崭新。”郑晓龙顾不得别人异样的眼光,勇敢地将娇小的王小平裹进大衣中,搂着她出了站……
  “跨国婚姻”催生《北京人在纽约》
  1990年,王小平决定出国深造。此时,郑晓龙正为事业拼搏,不能与她同行,一时愁肠百结。王小平也难舍,临走前给了他个盒子,里面放着当年郑晓龙到南国老林拍片时,她写给他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手握着厚厚的信件,他仿佛看到一个个寂静夜晚,王小平坐在窗前,遥望南国边陲默默地思念祈福……郑晓龙不禁红了眼眶。
  1992年夏,郑晓龙与王小平在美国举行了婚礼。婚后,王小平仍在美国读书,郑晓龙则回京忙工作。几通电话已不能承载心头的种种情思,怎么办?
  浪漫“蜜月”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妻子的倩影,纽约的时光,华人朋友们的种种不易……在对新婚妻子的思念中,他琢磨出《北京人在纽约》。立项通过后,郑晓龙兴奋不已。赴美国拍片,就意味着他可“公私兼济”地会老婆了!
  作为国内第一部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郑晓龙面对着一无所知的市场。资金不足,整个剧组就无法启动。无奈之际,王小平红着脸借遍了她在美国的亲友和同学,并卖掉了祖传的首饰嫁妆,勉强供丈夫在纽约拍摄了一个多月《北》剧。节约开支,她每天一放学就开着那辆破皮卡去采购食材,为大伙煮饭;她还带领剧组成员从垃圾站捡回不少道具;而与美国政府部门协调拍摄,以及给美国演员讲戏时,也离不开王小平这个“御用翻译”。为此,那段时间她的学业几乎荒废,受到校方的处分。
  直到获得“三九胃泰”的赞助,他们渡过了第一道难关。但这远远不够,于是郑晓龙提议使用责任制,向银行贷款。当他试探地问妻子,可否将自家唯一住房抵押银行时,王小平毫不犹豫:“只要能圆你这个梦,砸锅卖铁住桥洞都可以!”妻子的“仗义”,再次令郑晓龙动容。
  《北京人在纽约》用120万元的总投资,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部全景式展现“洋插队”命运的剧集。放映后,迅速火遍中美两国。在创作中,郑晓龙在美国做“推销员”的经历,以及妻子边留学边打工的艰辛遭遇,让他有了更为扎实的生活体验,他用自己和妻子的经验告诉人们:美国并非遍地黄金,成功地令当时的“出国热”退烧。
  1994年11月,王小平生下儿子。孩子早产了1个半月。直到孩子快满月时,郑晓龙才赶到美国见到儿子。愧疚之余,他突然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
  郑晓龙的这种感觉,被王小平写进了电影《刮痧》中。剧中,许大同深情地说:“他是我的儿子,是我生命的延续。每当我想到他,便会肃然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我很高兴承担这个责任……”许大同的这段独白,成了全剧的泪点。
  此后,郑晓龙又拍摄了《永不放弃》、《金婚》等剧,拿下无数奖项。王小平则笔耕不辍,《刮痧》之后,又写了《白色圣诞》及多部中篇。在两人的作品中,总少不了彼此的影子。他们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无论是吵架拌嘴,还是琐碎杂事,总会通过王小平的笔,郑晓龙的摄像机呈现出来。
  郑晓龙夫妇虽恩爱,但也会争吵。王小平非常反对他抽烟,只要郑晓龙一吞云吐雾,她就开窗开门开抽风机。夏天也就罢了,大冬天,四敞的门窗,让郑晓龙心寒。他掐灭烟头去关窗,“至于吗?就不怕全家感冒?”王小平回答:“全家感冒是小病,全家要是都得了肺癌那才全完了。”郑晓龙打起哈哈:“皱着眉头跟板凳狗似的,丑死啦。”王小平瞪他:“丑死了比气死好!”   夫妻俩不光在生活中偶有拌嘴,工作起来更是争吵不断。拍《北京人在纽约》时,郑晓龙和妻子吵过;拍《刮痧》时,他们吵过;拍《甄嬛传》和《芈月传》时,他们更是“斗”得不可开交!
  金牌夫妻“斗”出《芈月传》
  2007年的一天,王小平在新浪读书频道看到《后宫·甄嬛传》后,马上推荐给郑晓龙。
  2009年,郑晓龙对《甄嬛传》立项。此时,王小平已去美国陪儿子读书。郑晓龙在电话里开玩笑:“你人走了,任务也得带走,当这个戏的编剧吧。”王小平同意了。
  其间,王小平带儿子回国度假。都说久别胜新婚,可两人见了面,却争吵不断。一天,郑晓龙看完妻子的第三修改稿,皱起眉头说,他特反感华妃吃酸黄瓜催吐的情节,一定要去掉。王小平反驳说,就华妃这个个体而言,吃酸黄瓜与她的人物特性一致,这戏要保留。王小平的不屈不挠,让郑晓龙上火:“咱俩到底谁说了算?”王小平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制片人和导演,郑晓龙向来说一不二。当初拍《编辑部的故事》时,王朔等一群高人分头写剧本,写了17集,他看完当场就毙了15集。现在自己的话不顶用了?这晚,夫妻各自不理对方。
  第二天早晨,郑晓龙叹口气:“为什么别的编剧都听我的,跟你沟通那么难?”王小平笑笑:“因为我除了是编剧,还是你妻子。我有责任维护你的声誉,而不会去害你。”话说到这份上,郑晓龙也只能束手就擒。
  2013年,王小平创作《芈月传》剧本时,夫妻俩去散步。公园里,两人就能为剧中一个角色的塑造,乃至一句台词的遣词用句大吵起来。最后夫妻俩都不愿一起回家,甚至感觉日子都没法过下去了!“他老说,我们不要再合作了。一有新戏,又让我写剧本,因为只有我能忍受他的吹毛求疵!”王小平愤愤地说。
  2014年9月6日,由郑晓龙执导,《甄嬛传》原班主创打造的古装巨制《芈月传》正式开机。该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秦始皇高祖母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
  在《芈月传》的拍摄现场,一些新演员常看到一件“咄咄怪事”:一位神秘女性坐在导演椅后面,不时和导演交流,偶尔对演员的表演指指点点。有次,郑晓龙竟和她吵了起来,起因是剧中一封小小的诏书。
  古代诏书有多重用途,郑晓龙对剧本中的描写提出质疑,而“神秘人”则自信地表示准确无误。听到“神秘人”犟嘴,气急败坏的郑晓龙放言:“我现在就去一个字一个字地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面对我?”“神秘人”毫不示弱:“错一个字我给你一万块。”郑晓龙甩下一句“谁稀罕你这点钱”就扬长而去,显然是真生气了。
  这样尴尬的场面,令新演员们都有些手足无措。但孙俪等一众老成员却安之若素。显然,这在老郑的剧组早已是家常便饭了。这位敢和大导演叫板的“神秘女子”正是《芈月传》的编剧,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
  她却常“诉苦”,郑晓龙是个非常苛刻的导演,“所以编剧在他手中是不好过的,也就是我勉强挣扎着能活下来!”
  夫妻合作,虽总免不了吵吵闹闹,但中间的默契也是常人达不到的。王小平就表示,作为编剧,她这辈子只给郑晓龙一人写剧本,因为他虽严苛,但也最“识货”。
  时髦大衣,风情丝巾,漂亮的高跟皮靴,王小平的穿着时尚得体。面对记者的赞美,她很自豪地表示,这身行头都是郑晓龙送的,“我好看的衣服大多是他买的,他一有时间就拖着我去购物,说我们女人不就这点爱好吗,得满足!”
  在王小平的眼中,郑晓龙其实是个很懂浪漫的人。有时他在外面拍戏,会打电话骗她说:“这几天老忙了,下周才能回去。”结果,电话挂掉才十分钟,他就带着礼物敲门了!
  一块合作了几十年,郑晓龙和王小平这对昔日的青年才俊,如今都已在片场熬白了头,这部《芈月传》就是她最后一部长篇剧本了,“60多岁了,不想再让他这么拼。郑晓龙也答应我,以后会‘有所收敛’,但愿他这次说话算数。”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用在郑晓龙夫妇身上再合适不过。说到婚姻保鲜秘笈,王小平总结说,骨子里文艺的郑晓龙有思想,懂浪漫,但生活中是个粗线条;她懂生活,会理财,但又是个“斗”志昂扬的犀利姐,无论在家还是在片场都经常不服他。
  “但这反而让我们相得益彰。如果说婚姻是一道菜,我们俩的争来斗去就像是麻辣调味剂,会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有味道!”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杨晓琴
其他文献
近日,随着美国时代周刊“记录自己故事”的系列书籍出版,年仅15岁的少年杰克·安德拉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发明了检测胰腺癌的试纸!胰腺癌,被认为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罹病后能够存活五年的几率只有4%,原因在于这种癌症极难早期察觉,因此杰克的发明被认为具有革命性、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成果,他的研究惊动了全球,获得了2015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首奖,并被奥巴马邀请到白宫参加高层科学论坛
期刊
印度强奸案频发推动了相关法律的修订,另外还有印度人决定用自己的发明为保护女性安全提供另一种途径。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印度SRM大学的一名航空工程学学生马妮莎·莫汉与她的同学一起发明了防性侵内衣,该内衣配备的装置可瞬间产生380万伏特电压,电击施暴者。据马妮莎介绍,该内衣配了一种名叫SHE的装备,可向受到骚扰者的朋友或亲属以及当地警察局发送消息,并提供GPS定位。马妮莎说,该设备由双层复合膜的织物包
期刊
爱花是女孩子的天性,每个女孩心里都憧憬着一座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可草原女孩睫毛却让这个梦想照进现实,在繁华闹市北京实现了她的“花痴梦”。三家旅舍、一间民宿和一个咖啡馆,她的每一家店都花草环绕,芬芳四溢,置身于其中,仿佛闯进了一片美妙的花园……原来,哪怕最微不足道的爱好,痴迷到极致,也会让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一个传奇!  草原姑娘开青年旅舍  睫毛出生于青海,一个“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辽阔草原上。小
期刊
一个千余年前的血祭传说,一张来自偏乡古墓的羊皮面具,浸润的血渍虽已无痕,但两桩诡谲莫测的死亡案接踵而至。透过面具那镂空纹饰,会看见怎样不寒而栗又发人深省的谜底?  诡祭之谜  28岁的安妮·诺尔曼是一位历史学者,2015年9月,她受一家文化基金会委托来到德国东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德累斯顿,考察一个名为“殉剑女”血祭仪式的史料遗存。  据传,当时捷克女王的皇家禁卫军中有一支特立独行的“处女卫队”,成员
期刊
一个80后女孩,在父母的庇护下自私骄横,大学毕业后执意赴美国留学。父母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母亲抛家弃夫赴美当家庭护理,为女儿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为了帮女儿获得绿卡,母亲竟然与父亲假离婚,与一个美国人结婚。却不料假戏真做,父亲跨洋追妻不成,深受刺激导致精神分裂……  送女留学,  母亲辞职赴美做护工  1963年出生的杨昌权是成都华洋镇一家矿山机械公司的工程师,其妻谭秋莲是镇医院的护士。两人于1987
期刊
每期《金星脱口秀》,台下都会坐着一个年轻人捧金星的“哏”,观众都习惯性地把他当成不起眼的小角色。殊不知,他是素以“毒舌”著称的金星口中的“重磅武器”……  遭疯抢的校园主持  提起沈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著名主持人。其实,他从来没有学过主持,而他从事主持的经历,还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4年9月,沈南考入了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成为04级法学4班的学生。进校之后,他发现法律系的课自己根
期刊
据“澳洲网”报道,近日,澳洲钻石公司Lucapa Diamonds在安哥拉一处矿场发现的澳洲最大钻石举行了拍卖,最终拍出1600万美元高价。  据报道,这颗巨钻重达404克拉,长约7厘米,于2月初发现于Lucapa公司旗下位于安哥拉的Lulo钻石矿场,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所发现的最大钻石。  此外,这颗钻石还是安哥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钻石,而且也是澳洲企业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钻石,其重量在全球排名第2
期刊
英国是糖分摄入量最高的西方国家之一。英国癌症研究会今年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增长,到2035年,英国将近四分之三的成年人都会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  为了“拯救下一代”,英国要开始征收“肥胖税”。这个税种并非直接向肥胖人群收钱,而是瞄准了生产糖饮料的企业。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3月16日表示,过度饮用含糖饮料会引发某些疾病,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为了“拯救下一代”,英国要开始对生产含糖
期刊
所谓“海绵女”,指的是年龄在25—30之间,情商与智商都很高的女子。她们就像一块强性的吸水海绵,善于把握人生的每个机会,从经历过的男人那里偷师学艺。在每段情感经历中,她们投入的不仅是感情,还有大脑,吸取男人的优点,挖掘男人的人脉和关系,从而提升自己,完成人生的蜕变与飞跃。来自天津的沈怡就是这样的“海绵女”,她从每个经历过的男人身上“偷师学艺”,最终在高管男上司的帮助下蝶变成女老板。然而,当她觉得在
期刊
从1982年到1987年,一部《西游记》火遍了大江南北,让观众记住了六小龄童章金莱,之后他参演了多个版本的“孙悟空”,以至于观众表示“孙悟空”都被章金莱包演了。银屏上,章金莱火眼金睛,嫉恶如仇,可现实生活中,他开朗豁然,越活越年轻。那么,他是怎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做到笑口常开,打造快乐养生的呢?  巧用三招,解决近视  1981年,22岁的章金莱接受央视邀请,出演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可是在剧组体检
期刊